首页 名人故事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_关于左宗棠事迹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_关于左宗棠事迹

时间:2022-04-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_关于左宗棠事迹法国在东南沿海吃了左宗棠海战一大挫之后,便把战争转向陆战。可是,法人并不讲信用,他们签订和约原只为从中获益,并作缓兵之计,用和约来麻痹中方,使中国放松警惕,而后他却突袭观音桥。法军单方面违反和约,清军迫于无奈与其开战,法军却反咬一口。清廷为之大怒,严令战场军队不可后退示弱,违者军法处置。冯子材和王德榜前后夹攻,法军终于溃不成军,退出谅山、镇南关等地。

“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_关于左宗棠事迹

法国在东南沿海吃了左宗棠海战一大挫之后,便把战争转向陆战。法军之所以放弃海战,一方面固然是左宗棠和众爱国将士的智谋部署和英勇抵抗让法军尝到了中国军队的厉害,一方面则由于法国国内本身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把主力全部转向陆战,倘若胜利了,自然可以从中国这里再捞一笔好处,这就为解决其国内问题带来了资金上的难题。

是时,法国已经占领越南全境,只是在与中国广西、云南一带的中越边境上还驻扎着中国的一些部队,其中尤以三支爱国部队为主,让法军不得不谨慎应战。这三支队伍,一支就是王德榜的“恪靖定边军”,一支是刘永福的“黑旗军”,而最后一支就是冯子材的部队。王德榜的“恪靖定边军”我们已经知道,他几乎就是中国抗击法国扰边的外围主力部队,兵士们个个爱国心切,视死如归,英勇无比。除了王德榜自己募得的几营兵士之外,左宗棠还特地从江南抽调出数十员老战将充实“恪靖定边军”,诸如记名提督杨文彪、记名总兵陈厚顺、副将谭家振等人。

另外两支队伍,刘永福的“黑旗军”我们也有所了解,他与王德榜的军队里呼外应,成为越南境内抗法的骨干力量,连越南王朝都要赖此苟延残喘,何况新募得爱国部队呢。只不过他在多次击败法国之后,部队也有所受损,但却得不到很好的补充接应,只好退到云南边境的保胜,接受清廷“记名提督”一职,继续与法军抵抗到底。冯子材的部队,前面没有说过,大家也就没有印象。冯子材,原是天地会起义军叛将张国梁的部将,追随张国梁参与扫灭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中,后来升任广西提督,年老退休后就一直赋闲在家,是时已经70岁,和左宗棠相差无几。但与左宗棠不同,他仍旧身体健朗,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毫无问题。两广总督张之洞因为中越边事紧张,又看他也是难得的将才,于是重新请其出山相助,他欣然应允,驻军凭祥镇南关一带地区。

除了这三支队伍以外,还有的清军部队有云贵总督岑毓英所率的云南部队,淮系干将潘鼎新所率的广西地方部队。这两人在抵抗法军上都不大出力,甚至还来搅局,如潘鼎新便是。潘鼎新是李鸿章的部下,是主和派人物,他到来的任务说白了就是不让中国的部队战胜法军,以好再次彰显法军的强大而不可攻取,求得议和的可能。而岑毓英就是两边倒的墙头草,先前看主战派占上风,于是也很出力抵御法军的进攻,但后来看到主和派声音更强大,他便把自己摆在一个观望的位置,并不尽心作战了。(www.guayunfan.com)在国家危难面前,正正规规的清军将领却各怀私心,不仅自己不出力,还要百般阻挠爱国将士上前杀敌报国,这是何等地令人不齿和唾弃。王德榜的部队因为驻扎在潘鼎新的地方,于是就归潘鼎新统筹布置,而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归于岑毓英管理。这样一来,三支得力部队有两支都受到极大的钳制。眼看着法国攻势愈来愈强,王德榜急忙向潘鼎新请战,然而潘鼎新却以不知战与否,要向李鸿章汇报请示为由,并不准许王德榜主动出击。王德榜只好以守卫战,坚守镇南关和谅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后来李鸿章与法国方面签订了《中法简明条约》,达成议和停战局面。潘鼎新就命令王德榜退出谅山,撤兵至广西龙州。可是,法人并不讲信用,他们签订和约原只为从中获益,并作缓兵之计,用和约来麻痹中方,使中国放松警惕,而后他却突袭观音桥。法军单方面违反和约,清军迫于无奈与其开战,法军却反咬一口。爱国将士如王德榜等人如何耐得他这般欺人太甚,马上率部挺进中越边境高平,准备予以痛击。可是潘鼎新却阳奉阴违,胡乱调拨爱国军队,不准王德榜屯兵高平,一会儿命令他前往镇南关,一会儿又要他到谅山,刚到谅山又命他移师丰谷。如此百般折腾,其实就是主和派的把戏,无非是想让王德榜的军队不战自疲,等法军前来攻打时无力应战而败。届时,李鸿章又有严词禀报法军如何了得,而清军无力御敌的情况,以求和战。顺便,还可诬陷王德榜,反治其一罪。如此用心,不仅寒了三军将士的心,更让天下人蒙羞。

主和派的捣乱,让观音桥一役败战,顿时民愤群起汹涌,清廷为平民愤,下诏令全国各省督抚严守督战,不得求和,违者交刑部治罪。由是,清军方面才有了短暂的上下一心、全力杀敌的情势。很快,黑旗军与滇军一同在三圻附近打了一胜仗,军士无不欢欣鼓舞。但令人愤慨的是,潘鼎新却不顾清廷的旨命,仍遵李鸿章之令命令黑旗军退出越南。清廷为之大怒,严令战场军队不可后退示弱,违者军法处置。事已至此,清军才显出奋力杀敌的实力。

但是李鸿章和潘鼎新却是抗法的一大内在阻力,他们的投降论调甚至比法军的枪炮还要可怕。“败固不佳,胜亦从此多事。”李鸿章竟然说出这种一点民族气节都没有的话,从头到尾主张投降言和,在中法战争中一力阻挠,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愤慨难平。难怪左宗棠曾说他“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而时人评之为“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了。

清军的主动退让,给法军争取了更多的复原时间,于是于1884年十一月,法军以主力军攻打镇守丰谷的王德榜军队,清军节节逼退。同时,法军又进兵攻打潘鼎新所守谅山。潘鼎新招架不住,命令已受重创的王德榜率军前来救援,而他自己却和所率部队溃逃,一路逃到镇南关,再从镇南关在广西边境一路逃亡,以至于“不知所往”。镇南关、谅山失守。原来清军可以凭借昂扬士气力挫法军,不给他苟延残喘之机,但是李鸿章、潘鼎新等人无心御敌,以至于失去先机,而又在战争中指挥不力损兵折将,导致了这次败战。潘鼎新自己在战场中“不知所往”,却在战后上书参奏反诬王德榜导致败战,清廷因此将王德榜革职。

张之洞看已失去一名鼎力大将,于是奏荐冯子材接管镇南关前敌指挥权。1885年二月,法军兵分三路猛攻镇南关,冯子材领军痛击。此时王德榜的“恪靖定边军”并未撤退,而是从法军后路击敌,致其后路溃散,前无援军,为冯子材在前方反攻法军赢得了战机。冯子材和王德榜前后夹攻,法军终于溃不成军,退出谅山、镇南关等地。清军由是乘胜追击,把法军节节逼退。而此时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在临洮传来捷报。这就是一时震惊中外的镇南关—谅山大捷。

清军大败法军的消息传到越南,越南官民欢庆不已,集合义民组成“忠义五大团”,志愿加入清军抗法队伍。清军也为此大为振奋。为国杀敌,在战场上扬眉吐气,将士们无不激动地落泪。而在另一边,法军大败的消息传回巴黎,法国人民为之大为震惊。他们迅速将发动侵略战争的茹费理内阁赶下台,而考虑与中国议和。

此时,英国也插了一脚进来,以“和事佬”的姿态调停中法双方。时任英国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便周旋在中法两国领导人之中,以议和为双方的共同契机,在面子上保全慈禧,而在实际利益上保全法国,英国从中以调停有功为名趁机取利。这一办法,正和中法两方领导的意思,于是中法停战议和初步达成共识,慈禧便委托英人金登干于1885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与法国签订《中法议和草约》,并于三日后下令停战。

一时间,抗议之声四起,前线将士拔刀砍地,愤慨难平。王德榜致电张之洞,请求他上书,“诛议和之人”。因为清廷曾在去年下令“议和者诛”,这也是奋战在一线的将士的心声。王德榜等人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议和者、投降派,清军完全有能力乘胜追击,把法军赶出中国和越南,不仅保全国土,更维护尊严,而不至于又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不过清廷议和局势以成,大权握在李鸿章等议和派的手中,王德榜等抗法有功之人,最终只落得个不公平的待遇,被革职、被调离,最后郁郁寡欢终老一生。《中法议和草约》之后,李鸿章于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在天津与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中法新约》),规定中国承认越南归法国保护,并继续承认《中法简明条约》有效,为法国攫取更多在中国西南边境的经济特权。此条约一出,中法之间又陆续签订了《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续议界务专条》《续议商务专条》等条约,致使中国西南地区很快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多项主权受到损失。

“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左宗棠对于在中法战争中极尽阻挠之事,而后又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如是评价。自此,中法之间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而结束战争,落下一个令世界都为之意想不到的结局。中国和越南民众为之悲痛,而西方列强为之欢喜,因为他们从中看到清廷的不作为将给他们瓜分中华带来更大的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