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农村小康建设达标

农村小康建设达标

时间:2022-04-14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小康建设达标1994年10月,按照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部署,区委转发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奔小康”活动的意见》,南岸区小康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参照四川省和重庆市制订的农村小康参考标准,区委、区政府首次制订了7条小康标准,把奔小康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组织57个区级部门、6个街道以对口到村的形式支援全区农村的小康建设。至此,全区各镇各村小康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农村小康建设达标

1994年10月,按照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部署,区委转发区委组织部《关于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奔小康”活动的意见》,南岸区小康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区委、区政府把奔小康活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此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动员和组织全区各部门、各行业支持和服务小康建设,形成思想观念转向小康、工作重点围绕小康、工作成果体现小康的全党抓小康的强大合力。参照四川省和重庆市制订的农村小康参考标准,区委、区政府首次制订了7条小康标准,把奔小康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成立了区委副书记邓正渝为组长的南岸区致富奔小康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小康建设工作的领导,为农村奔小康活动“保驾护航”。在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的基础上,实行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计划全区于1997年总体实现小康目标。

1996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通知》,对农村小康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基本标准修改为17条。针对新划入的长生桥、迎龙、广阳三镇实际情况,将实现小康的时间从原计划的1997年调整到1999年,分四个阶段实施。1996年打基础,全面开展;1997年攻坚,重点突破;1998年打总体战,基本实现;1999年打决胜战,全区达标。

当年,为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工作,区委将南岸区农村致富奔小康活动领导小组与南岸区联系镇村工作领导小组合并,成立以区委书记曹均绵任组长,区人大主任李长禄、区长胡庭吉、区政协主席江红玉、区纪委书记谢鸿任副组长的南岸区联系镇村暨农村小康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实行小康建设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办法。当年,南坪、涂山两镇实现小康。

1997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重庆市农村小康建设规划纲要(试行)〉的通知》,公布了重庆市制订的小康区(县市)、镇(乡)、村各8项考核指标,要求南岸区实现小康的时间为1998年。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市工作规划,对全区小康建设重新调整部署,采取措施加快小康建设步伐。组织57个区级部门、6个街道以对口到村的形式支援全区农村的小康建设。从区级部门抽调66名干部脱产驻镇村担任镇长助理、村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村经济办公室主任等职;54个在区的中央、省、市、区属全民、集体和民营企事业单位分别对口帮扶;南坪、涂山、黄桷垭、鸡冠石四镇对口帮助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四镇。(www.guayunfan.com)南岸区在执行市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村村有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村办公室)、无生活用茅草房、有闭路电视和广播覆盖率等几项指标。由于新划入的长生桥、迎龙、广阳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较差,是全区实现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小康建设的有关规定》,将工作重心和力量转向三镇,把54个社会单位全部安排在三镇。同时区、镇先后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激励农民奔小康的积极性。当年全区有4个镇38个村经区考核验收达到小康标准。

至1998年11月,全区尚有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的12个村的公路、茅草房改造等项目没有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集中全区力量,支援“三镇”小康建设扫尾工作的意见》,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副职领导深入第一线指挥,分别负责各村的相关项目。当年底,12个村的小康建设任务最终完成并通过区的考核验收。至此,全区各镇各村小康建设目标全面实现。1999年5月,南岸区小康建设通过市小康建设办公室的检查验收。

1996年至1998年,在农村小康建设中,全区共投入农村小康建设资金50211万元。新发展集体、个体私营企业1500多户,开发水果基地386.67公顷,兴建蔬菜基地330多公顷。新建电信交换局4个,布放通信电缆21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话。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一座,农电网大修、整改高低压线路181.78公里,农网输电线路完好率达95%以上,用电普及率达99.9%。新增农村自来水用户1200余户,用户率达60%以上。新建和改建村办公室60栋2万多平方米,村村有办公室。新修村级公路30条总长111.14公里、桥梁79座。全区无生活用茅草房,5211户农民新修了砖石房,拥有率达6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1935元上升到2621元。在区委的领导下,通过小康建设,全区农村基本实现了“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