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扫清外围三征西夏的故事

扫清外围三征西夏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扫清外围三征西夏西夏北境与克烈、乃蛮两部接界,早有交往。李彝兴死,宋朝追赠他为太师,封夏王,并停止朝会三日,以致哀悼,又以李彝兴的儿子行军司马李光睿权知州事。西夏自李继迁时起,已经有自己的都城、独立的官僚机构和其他制度,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所不足者一是没有正式称帝,二是还没有相对稳定的边境或疆域,三是没有正式的年号和国号。

扫清外围三征西夏

西夏北境与克烈、乃蛮两部接界,早有交往。王汗的叔父古儿汗被也速该和王汗联军打败后,曾逃入西夏避难。后来王汗为乃蛮亦难赤所逼,跑到畏兀儿,又从畏兀儿经西夏返回漠北。1203年,成吉思汗消灭克烈部,王汗之子亦剌合·桑昆也逃到西夏,途经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一路以剽掠为生,被西夏人逐出,后来成吉思汗大举攻夏时,即以西夏曾纳仇人亦剌合作为借口。

李元昊建立大夏国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国家,党项是羌族的一支,起初居住在今四川松潘县以西到青海中部的星宿海之间的地区,中心是青海东南部黄河曲折流过的河曲一带即《禹贡》中称为析支的地方。唐朝吐蕃强大后,党项人开始内迁,散居在今陕西和甘肃东部一带,分成许多部落,各有大姓做头人,如细封氏、费听氏、野利氏、折氏、拓跋氏等。以拓跋氏最为强大,居住在夏州(今陕西横山以西)地区,因称平夏部,唐太宗赐姓李。唐末时,拓跋思恭镇守夏州,占据银(今陕西米脂西北)、夏、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东)、静(今陕西米脂西)等五州地。由于助唐讨平黄巢有功,重又赐姓李。此后李思恭的后人世代占有这五州地面,与中原政权相周旋。主要是臣服于中原政权,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等各种官号,但也有冲突和战争。

宋初,李彝兴在位,加封为太尉。李彝兴死,宋朝追赠他为太师,封夏王,并停止朝会三日,以致哀悼,又以李彝兴的儿子行军司马李光睿权知州事。不久,袭封为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太宗赵光义初即位,避“光”字讳改名为克睿。978年,李克睿死,朝廷追封为侍中,停止朝会二日,以克睿的儿子继筠权知州事,当年五月二十一日,命李继筠为检校司徒、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980年,李继筠死。十一月三日,以李继筠弟衙内指挥使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此后西夏发生内讧,李继捧统率无术,在夏州不能立足,982年五月,率领族人到汴京朝见宋朝皇帝。

自宋建国,西夏头人换了四代,从没朝见过皇帝。所以太宗皇帝以很高的规格在崇德殿接见他,赏赐给白金千两、绢千匹、钱千缗。他的祖母向朝廷献上玉盘一个、金盘三个,朝廷也给以优厚的回报。李继捧受宠若惊,将他与众叔父、兄弟间的矛盾纠葛,一五一十地向朝廷说了个明白,还表示要将他管辖的四州(原西夏五州中的静州已废)八县土地交给朝廷,自己留在京城做官。

宋太宗看到这是灭亡西夏的一个好机会,遣使到夏州,将李继捧五服内的亲属全都接到汴京。借口是让李继捧合家团聚,其实是要断绝李氏在夏州的势力。十一月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其余十二个兄弟也都封了官。

李继捧降宋,部族头人纷纷反对。朝廷先下诏书调虎离山,但是,有一条“潜龙”,他调不开,也擒不住,一直留在了西夏,这个“潜龙”就是李继迁。

叫李继迁“潜龙”是为了和他的孙子西夏皇帝李元昊前后呼应,如果单就他和宋朝旷日持久的缠斗,我们叫他“地头蛇”会更加形象。

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宋军强大的攻伐面前,李继迁就是一条活生生的“地头蛇”。

李继迁是李继捧的族弟,974年,太祖授给他的官职是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捧降宋时,李继迁才二十岁,当他听说宋朝要将他们接到汴京居住,他便谎称乳母死了,带着张浦等数十个亲信,抬着棺木出了城。到郊外后,打开棺木,从中取出枪刀武器,逃到距夏州东北三百里左右的地斤泽(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隐藏起来。

李继迁率众逃入地斤泽后,不断有西夏人投入麾下,势力渐大。983年,知夏州尹宪与都巡检使曹光实闻知他在地斤泽,乘夜偷袭成功,杀了五百多人,烧毁四百多座营帐,李继迁与弟继仲等逃走,母与妻却被宋军抓获。李继迁发誓报仇,他和张浦定下诈降之计,将曹光实诱杀于葭芦川。随后打着俘获来的曹光实的军旗,骗开银州城门,袭击并占据银州。985年三月,攻会州(今甘肃靖远),焚毁城外房郭而去。

雍熙三年,辽圣宗以义成公主嫁李继迁,还封他为夏国王。李继迁崛起后,西北边境屡屡告急,尤其葭芦川的惨败,使宋朝廷大为震动。991年七月,李继迁闻朝廷援兵翟守素将至,势难抵敌,于是上表请降,朝廷授继迁官为银州观察使,也赐姓赵,名保吉。赵保吉向朝廷推荐弟继冲,又赐继冲姓名为赵保宁,官为绥州团练使,封其母为西河郡太夫人,子德明为管内蕃落使、行军司马。什么保吉、保宁,朝廷的姑息,只保了李继迁数年的吉庆、安宁,却保不了宋朝西北边陲的吉庆、安宁。

数年后,李继迁创伤已复,重又骚扰起来。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这是宋朝诗人苏舜钦的句子。

994年正月,灵州(今宁夏灵武)和通远军(今甘肃陇西)都向朝廷报告说,赵保吉攻围堡寨,烧杀抢掠。

1003年十一月,能征惯战的李继迁打下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潘罗支向李继迁投降,不过,潘罗支投降李继迁和李继迁当年投降曹光实一样,是诈降。

诈降往往和杀机共生。这个道理李继迁是知道的,他就是这样诱杀曹光实的。他只是没想到或者是没有觉察到,潘罗支已经秘密联络了其他部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准备伏击他。对于李继迁来说,那条路就叫“死路”。

在劫难逃,李继迁遭遇伏击,一支流箭射中他的要害,部下拼死将他抢回灵州。

1004年正月,李继迁死,二十三岁的儿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也遣使归顺宋朝。1006年,双方交换誓表,缔结盟约,宋朝册封他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持节都督夏州诸军事、行夏州刺史,上柱国、充定难军节度,银夏绥宥静等州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又赐给“推忠保顺亮节翊戴功臣”。赏赐的银、绢、器物更是无数。

李德明不仅归顺宋朝,对辽国也采取顺从的姿态,同样接受了辽国册封他的大夏国王。

李德明集中力量向北、西发展,回鹘人射杀李继迁之后,李德明就和回鹘人结下梁子。北面贺兰山一带及河套以西直到甘(今甘肃张掖)、沙(今甘肃敦煌)、西(今新疆吐鲁番、善鄯地)等州都是回鹘人的聚居地。自1009年西夏开始进攻回鹘,直攻到河(今甘肃临夏)、甘二州,终于报了杀父之仇。

西夏自李继迁时起,已经有自己的都城、独立的官僚机构和其他制度,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所不足者一是没有正式称帝,二是还没有相对稳定的边境或疆域,三是没有正式的年号和国号。1012年,李德明追赠李继迁为“孝光皇帝”,他自己却不称帝,显得耐心十足,不争朝夕。

在李继迁和李元昊之间,李德明除了承担着生物学意义的垂直传承关系,还承担着从西夏崛起到建国的承先启后的过渡作用。这绝对不是废话,如同李德明绝对不是没有野心,在辽宋的挤压之下,如果他的野心过于膨胀,他就可能国破家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给儿子打造一个过硬的巢穴,牺牲野心在所不惜。

有人认为这叫洒脱,在中国历史上,曹操和司马懿司马昭父子都是玩洒脱的花样高手。

李德明不属于曹操和司马一类,他是把洒脱玩成耍脱了:1032年十月,就在建国称帝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之后,五十一岁的李德明撒手人寰。

野心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也影响了他的正常寿命。

李元昊,后来改名曩霄,乳名嵬理。自幼聪明慧巧,善绘画,通佛经和法律,识得蕃汉文字,胸有大志。即位后,一面继承父业,继续向西发展,使疆域除了包括陕北五州,宁夏灵、盐等州以外,还占领了甘肃的凉(今武威)、肃(今酒泉)、瓜(今安西)等州;一面努力进行内部改革,大量吸收汉族士人加入他的政权,改革、完善西夏各项制度。

李元昊少有大志,幼读诗书,对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特别倾心于治国安邦的律法著作,勤于思考、见解独到。年轻的李元昊注重仪表,喜欢摆阔,常常是白衣黑冠,身佩弓刀,出乘骏马,前呼后拥。宋朝名将曹玮当泰州长官,很想见一见李元昊的真面目,始终没有机缘,便派人暗中摹画了李元昊的状貌,曹玮见了图画,不由惊叹:“这是真英雄!也是中国的大患。”

李元昊不满足于整日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尤其瞧不起父亲李德明向宋称臣。有一天,李德明开导他的毛头儿子:“如果我们长期战争,那么人民就会长期困顿,我们党项族三十年来穿绫罗绸缎,吃精米细面,样样齐全,吃穿不愁,完全是仰赖宋廷的恩情,做人做王,都不能忘恩负义!”

李元昊竟反驳父亲道:“穿皮毛,放牛羊,这是我们的民族习惯。英雄在世,应当称王称霸,穿得那么好看有什么用?”

老子开导儿子,反被儿子教训一通,不过李德明还是暗暗称赞儿子的见识不凡,真要生一个酒囊饭袋纨绔子弟,那才让人失望呢。

李继迁的主导思想是联辽抗宋,一贯的做法是有利则战,势危则降,易反易复。李德明的生存哲学是自降身份和韬光养晦,一贯的做法是倚辽顺宋,拿出一仆事二主的态度,小鱼吃虾米的无情,恶狠狠地专心揍吐蕃打回鹘。

到了李元昊时期,就没有什么主导和一贯可言了,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后三国”时代,所以,李元昊不按祖、父的规矩出牌,他是怎么有利怎么来,继位后,同辽联姻,受辽封号。一旦两国因党项叛附问题发生纠纷,并引起战争,李元昊就毫不客气地和辽国大打出手,重创辽国,然后挟威重来、以胜求和,迫使辽国和他恢复邦交正常化。对待宋朝,敌意丛生,自恃和辽国结盟,经常和宋军打斗。反过来,当他看到辽国出卖夏国的利益从中渔利时,就马上和宋朝讲和,在一向坚持的名分问题上,调整姿态,向宋让步,摆脱了长期战争造成的困境,避免了当做辽与宋改善经济关系的牺牲品的危机,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危险。另外,对宋妥协,两国议和,还可以从宋得到经济实惠,可谓一举三得。

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其后,在宋辽、宋金相继南北对峙的形势下,西夏维持着西北一隅的割据局面。其领土东靠黄河,西至玉门关,南临萧关,北达大漠,都城兴庆府内阻黄河,外有贺兰山为屏障。虽然境土不大,尚可依靠农牧立国。在武备方面,西夏有能战之士六www.guayunfan.com七十万,加上襟山带河的有利地形,足以抗衡邻近大国,与宋辽金成鼎立之势。除此之外,李元昊的儿孙们,都善于利用宋辽、宋金的矛盾,展开灵活的外交策略,在强大的敌国之间闪转腾挪,既对双方都称臣,又时而联此击彼或联彼击此,从中获利,这样在南北两大国的争夺中保有自身的特殊地位。

从十二世纪中期以后,西夏国势渐衰。

这个时候,蒙古开始侵灭西夏。

一征:以报仇的名义

成吉思汗大举攻夏的借口是,西夏曾纳仇人亦剌合。成吉思汗用这个借口,将西夏从地图上抹掉。

这段历史是这样的:亦剌合是克烈部汗王汗的儿子,王汗原名脱斡邻勒,金朝封他为“王”,故称“王汗”。成吉思汗与王汗之间有一大段的恩恩怨怨,最后彻底演变成仇恨。西夏北境与克烈、乃蛮两部接界,早有交往。王汗的叔父古儿汗被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和王汗联军打败后,曾逃入西夏避难;后来王汗为乃蛮亦难赤所逼,跑到畏兀儿,又从畏兀儿经西夏返回漠北。1203年,成吉思汗消灭克烈部,王汗之子亦剌合与桑昆也逃到西夏,途经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一路剽掠,被当地人驱逐出境。——西夏不止一次庇护成吉思汗的仇人,包括他父亲的敌人,这就是打仗的借口。

其实,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其战略意图,是攻打金国。

成吉思汗经常和金国打交道,而且早在蒙古统一前,就有金国叛臣投奔到他的麾下,因此他对南边金、夏两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建国后,他马上就想进攻金国,但不敢轻举妄动。因为金国毕竟是中原上邦,而西夏在金国之西,北与蒙古接壤,如果与金合力,或从西面出一偏师北进,就可以成为对蒙古的极大牵制。

为免除攻打金国时西夏可能构成的侧面威胁,成吉思汗采取了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这是符合他的一贯做法的。

1205年三月,成吉思汗消灭乃蛮后,率军第一次侵入西夏,攻破边境城堡力吉里寨,毁其墙垒,由此进至经落思城,又攻破该城,并略取旁近诸地,掠其牲畜人口。四月,蒙古军带着大量战利品和无数骆驼、羊、马返回漠北。但这只是一次抄掠性战争,西夏修复了破坏的诸城堡,非常庆幸蒙古没有深入,并大赦境内,将都城兴庆府改为中兴府。

蒙古的这次抄掠,并未引起西夏统治集团对北方强敌的警惕,内部的派系争斗再次爆发。1206年,久专国政的镇夷郡王李安全与罗太后合谋,废其堂兄桓宗李纯佑,自立为帝,成了西夏历史上的第九任皇帝襄宗。1207年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为由,第二次侵入西夏,攻破斡罗孩城,四出掳掠。西夏集右厢诸路军抵抗,蒙古军不敢深入,于次年春退回。

1209年秋,蒙古发兵第三次入侵西夏,从兀剌海西关口进入河西。夏襄宗李安全任命太子李承桢为主帅,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帅,率兵五万抵抗。蒙古击败西夏军,俘杀高逸。蒙古军进攻兀剌海城,守将出降,太傅西璧氏率兵巷战,力尽被俘。蒙古军长驱直入,进攻中兴府外卫要冲克夷门。嵬名令公率西夏守军五万拒战,挫败蒙古军。双方相持两个月,待西夏守军斗志松懈,蒙古军设伏活捉嵬名令公,攻下克夷门,进围中兴府。中兴府防守坚固,不能攻下,蒙古军就引河水灌城,居民被淹死无数。但后来外堤决口,蒙古军营反被河水倒淹,只得撤围。成吉思汗派使者入城谈判,迫使李安全纳女请和,每年向蒙古纳贡。西夏经过这次打击,向金求援又遭到拒绝,于是转变立场,采取向蒙古称臣、向金国进攻的政策。成吉思汗战略的第一步目的达到了,他不但获得了大量战利品,取得了经济上的补给,又可以利用西夏来夹攻金朝。

蒙古军撤退后不久,西夏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了争夺权位的政变。1211年,襄宗李安全被废,其子李承桢也不能再当太子了,宗室齐王李遵顼被立为帝,他就是西夏历史的第十任皇帝神宗。

二征:把西夏绑在战车上

在蒙古南侵的形势下,西夏与金国的一些人终于认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提出必须互相救援的意见。但两国统治者都鼠目寸光,乘人之危以谋己利,襄宗时夏、金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加恶化。1209年西夏都城被蒙古包围时,派遣使者去向金国求援,卫绍王完颜永济竟说,蒙、汉相互攻击是大金的福气,不肯出兵。蒙古军撤退后,西夏立即派兵进攻金国的葭州(今陕西佳县),对金国报复。1211年冬,刚即位的李遵顼得知蒙古军在举河堡击败金军,直逼中都的消息,就派兵侵扰金国的泾、邻二州,并围攻平凉府。此后,西夏乘金国于蒙古攻掠之机多次深入金境,攻占州城,杀掠吏民,当然金朝也时时进行报复。

1216年,一支蒙古军经西夏国境进攻金国关陕地区,西夏出兵配合蒙古,打下潼关。次年,蒙古征调西夏兵配合他们攻打金国,西夏军被金人打败,损失惨重。自降蒙以来,西夏虽借蒙古之势趁火打劫、屡掠金国,但金人抗蒙不足,打西夏则绰绰有余,所以西夏获利并不多。当了蒙古的役属国以后,天天跟着蒙古人打仗,使西夏疲于奔命,于是西夏朝内对这种政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与蒙古的关系逐渐疏远了。

1217年,成吉思汗决定进兵西域,又命西夏出兵随征,被西夏拒绝,于是派遣一支军队对西夏发动了突然袭击。此时西夏毫无边备,列城不能御敌,蒙古军再次包围中兴府,李遵顼逃到西凉,派人向蒙古求降。正好成吉思汗决定暂时放下西夏,专事西征,不久蒙古军便退出西夏领土。

成吉思汗西征开始后,木华黎受命经略中原,专征金国,不时遣兵假道夏境,并征召西夏兵从征。李遵顼又甘心充当蒙古帮凶,以为金国大势已去,可以乘机取利,因此连年攻掠金国城寨。但西夏兵战斗力薄弱,屡为金兵所败。

自李遵顼即位以来,奉行附蒙攻金政策,夏金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由于蒙古军的抄掠、征发,特别是长期的对金用兵,西夏国内人民耕织无时,田野荒废,饥民四处逃亡,国家财用困乏,被蒙古拖入战争的深渊,国势濒于危亡了。但统治集团依然歌舞升平,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宫中的花费、对勋臣贵戚的赏赐,仍未能加以节制。这时,有些人出来反对李遵顼的政策。1223年,李遵顼遣太子李德任统兵攻金,李德任认为金国兵势尚强,建议与金约和,在固谏不从的情形下,李德任要求辞让太子位,想去当和尚。李遵顼大怒,将他囚禁于灵州。御史中丞梁德懿上书力谏,痛陈时弊,并提出同样的和金意见,也被罢职。同年,李遵顼派遣十万步骑协助木华黎进攻金凤翔府,金兵坚守,西夏统兵官见不能取胜,士兵厌战,于是在没有通告木华黎的情况下,率军退回。蒙古派人到西夏朝廷问罪,李遵顼畏惧,急急忙忙把皇位让给次子李德旺去坐,他自称为上皇。

夏献宗李德旺即位后,改变其父的政策,决定与金约和。1224年春,夏、金达成协议,互为兄弟之国。李德旺见成吉思汗统兵西征长期未回,以为有机可乘,竟然派人去联络漠北诸部,共抗蒙古,但这些规划和措施都为时已晚了。

三征:灭西夏以殉葬

木华黎死后,他的儿子孛鲁奉命继续统军经略中原汉地。孛鲁去西域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密令他选择适当机会,征讨阴蓄异谋的西夏。1224年秋天,孛鲁率大军攻破银川,消灭数万夏军,并俘其大将塔海,掳掠牲口牛羊马驼数十万。

1225年,成吉思汗从西域返回蒙古。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大举入侵西夏,兴兵的借口是西夏曾接纳仇人亦剌合与桑昆、不送质子和拒绝征调。发兵之前派遣一名使臣到西夏,责其不派兵随从蒙古西征且出言不逊之罪。

这时正值西夏抗蒙派得势,献宗李德旺驳回了成吉思汗的恐吓,宣布准备迎战。蒙古首先攻下黑水等城,驻兵肃州之北,四处抄掠。接着进兵攻取沙州、肃州、甘州,西夏各州军民进行了英勇抵抗。蒙古军攻下肃州城后,进行残酷屠杀,幸存者仅一百零六户。

早在1210年,大将木华黎在斡难河畔的金帐里,就将屠城的战术推荐给成吉思汗:“对抵抗的城市实施屠城,给敌军造成极大的恐怖,使他们丧失拼死抵抗的斗志。”所以,蒙古军攻城略地,经常毫不留情地屠戮无辜百姓,制造空城。

甘州守臣曲也怯律之子察罕,十多年前就投奔成吉思汗,深得成吉思汗喜爱,被收为养子。这次跟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夏,他派人去劝说父亲献城投降。副降阿绰得知曲也怯律暗通蒙古,带领三十六人杀害了曲也怯律,夺了兵权,随后又杀了察罕派去的蒙古使者。成吉思汗见劝降不成,挥兵猛攻。

甘州城破,蒙古军拥入,照例要展开屠城。察罕不想看到那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竭力劝阻。成吉思汗诘问:“莫非你不想报杀父之仇?”察罕肯定地说:“想!但是,老百姓和拒绝投降、杀害使者的事情没有关系,你把那三十六个罪人杀掉,我的杀父之仇就报了。”成吉思汗听从他的劝告,甘州才免于屠城。

蒙古军进攻西凉府,守将力屈投降,于是进至河曲,攻取应里等县。

夏献宗李德旺目睹国破家亡,忧惧而死,他的侄子南平王李睨被立为皇帝,成为西夏的末帝。

十一月,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进攻灵州,李睨派嵬名令公率领十万军队来援。蒙古军渡河进击,消灭西夏军,杀死无数,尸体堆积如山。随后成吉思汗来到盐州川驻冬,蒙古军在驻营地附近大肆杀掠,老百姓打土洞、石洞避兵,侥幸不死的人百无一二。成吉思汗认为经过这次打击,西夏已不再有力量抵抗,因此只留一部分军队攻打中兴,并派察罕入城招降。

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率军南下,进入金境,攻陷临洮府和洮、河、西宁、德顺等州,另派出一支部队攻入宋境抢掠。四月,驻扎于六盘山。六月,继续向南进兵,至秦州清水县。

七月,成吉思汗病死,终年六十六岁,葬于起辇谷。死前他吩咐:秘不发丧,以免被敌人获悉;等到西夏国王和居民在指定时刻出城时,立即全部把他们消灭。

蒙古军包围中兴半年,中兴军民坚壁固守,此前成吉思汗也派察罕入城谈判,把投诚的活路和坚守的死路晓谕西夏的守将,守将们刚刚开始讨论投降,正赶上成吉思汗驾崩,察罕的工作没完成了。

蒙古军按照成吉思汗留下的遗言,围城不懈,直到中兴城里粮食告罄,兵民都疲弱不堪,被迫投降。蒙古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开始屠城,中兴居民惨遭杀掠,察罕竭力劝止,蒙古军才停止了屠杀。随后察罕飞马入城,妥善安置活着的百姓。

至此,立国一百八十九年的西夏,就彻底灭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