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三征胜国力受大损_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

三征胜国力受大损_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6-05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三征胜国力受大损_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第十四章 三征胜国力受大损万历二十年起,明朝内忧外患不断,战事频仍,国家开始不安定。这笔庞大的数目对于早已是用度匮乏、赤字膨胀的明朝财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成为明朝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三大征之后,明朝一蹶不振,逐渐走向灭亡。战事结束返回宁夏以后,党馨又想清查拜虚报冒领的粮饷,并鼓动其部下检举家父子西征时的不法行为。

三征胜国力受大损_关于明朝历史故事

第十四章 三征胜国力受大损

万历二十年(1592)起,明朝内忧外患不断,战事频仍,国家开始不安定。除过大大小小的民众起义外,宁夏叛乱、援朝抗倭战争和播州杨应龙反叛构成了“万历三大征”。这三次战事,共花费银两1300万两左右。这笔庞大的数目对于早已是用度匮乏、赤字膨胀的明朝财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成为明朝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三大征之后,明朝一蹶不振,逐渐走向灭亡。

宁夏叛乱

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明朝宁夏驻军发生叛乱,叛军首领名叫哱拜。

哱拜原是蒙古鞑靼部的一个小酋长,在嘉靖年间得罪了部落酋长,哱拜的父兄被杀,哱拜率领部众归顺明朝边将郑印,由于骁勇善战,屡被提升,万历十七年(1589)二月,以副总官退休,官爵由其子哱承恩承袭。(www.guayunfan.com)哱拜原本为了逃命和报其父兄之仇而亡命投靠明军,他始终心怀异志,居心叵测,在宁夏站稳脚跟之后,便招降纳叛,藏污纳垢,在家中豢养了一支三千余人的“苍头军”。他的长子哱承恩更是凶狠暴戾,接替父职以后,招徕大批不法之徒,充当武装家丁。

哱家父子开始为害一方,哱家军的实力也日益膨胀,尾大不掉,成为影响宁夏军镇安全的一大隐患。宁夏巡抚梁问孟正是出于这种忧虑,才使用加官的安抚办法,给予哱拜一个副总兵的头衔,让他交出兵权,离开军营。

但是,这个调虎离山的计谋,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哱拜的怨恨和警惕。何况哱承恩承袭了父职,哱家的势力没有受到丝毫削弱。

万历十九年(1591),鞑靼部西犯,甘肃临洮、河州一带报警。在此之前,御史周弘和考察宁夏边务时,还曾偏听偏信,向朝廷交差时,竟把哱承恩等一干狼子野心的武官当将才推荐。当军情告急之际,又鼓吹哱承恩等人大可任用,哱拜也积极表现,上书请命,率领哱家的子弟兵出征甘肃。

新任宁夏巡抚党馨了解到哱家军散漫无纪律,经常出塞劫掠人畜金帛,便担心战事无法指挥,更主要的是他根本不信任哱家父子,所以没有批准他的出征请求。哱拜又转到经略郑洛那边请战并得所愿,可是党馨不仅未给他分拨军马,反而还让给哱家军调换乏马。战事结束返回宁夏以后,党馨又想清查哱拜虚报冒领的粮饷,并鼓动其部下检举哱家父子西征时的不法行为。哱承恩还因强娶民女为妾,被党馨罚打二十军棍。

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没人将这样的告诫引入兵法,实在是军事心理学的一个盲点,党馨的做法,几乎是逼迫哱家父子造反。其次,党馨的做法带有很深的歧视,这种歧视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它比打二十军棍更加可怕。

哱家父子不可能不记恨,他们等待机会,不久,他们就用十倍的仇恨报复了党馨。

机会和命运的刀刃,常常裹藏在琐事里,你下手撕扯这些琐事,就会碰到里面的东西,这个时候,你握住的是刀柄还是刀刃,就等于你的机会和命运。

一个裹挟着命运的刀刃的大麻烦,滚到了党馨面前。

当时,宁夏官兵对党馨拖欠粮饷、不及时发放冬衣、催逼军兵屯田赋税等杂事心怀怨愤,不过,大部分饥寒交迫的士兵敢怒不敢言。下级军官刘东旸、许朝、刘川白、张文学等趁人心涣散之机,开始组织策划,他们串联了80多人,歃血为盟,准备举行兵变。军中坐营江廷辅已察觉到军营要出事,向党馨建议赶快补发所欠银两,以安定军心。党馨不以为然,反而威胁士兵说:“你们别想吓唬我,我也决不答应你们。除非你们不怕杀头灭族?”党馨不体恤士兵也就罢了,话还说得这样狠毒,士兵们忍无可忍,军心浮动,给哱家鼓动军队哗变提供了导火索。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戊辰日,在哱家父子的煽动下,宁夏镇城兵发生哗变。“宁夏镇四营官军、家丁围杀巡抚党馨、副使石继芳,数其侵克残暴二十事,并杀卫官李承恩、供应官陈汉等于市,放狱囚,毁文卷”,“毁公署,据城门”,宁夏总兵官张继忠无奈自杀,刘东旸“自署总兵”。哱承恩、许朝为副,共拜哱拜为盟主。

本来这仅是一场闹饷的哗变事件,但由于哱家父子的插手和加入,“勾结松虏”,事件从少数人索饷闹事转化为反叛。哱拜此时原形毕露,自称“哱王子”,成了宁夏叛乱的主谋和叛军的首领。

叛军攻城略地,十分猖狂,很快占领了河西四十七堡,意图割据宁夏。

朝廷急命兵部尚书、总督魏学曾驰赴宁夏统一指挥征讨诸军,召集陕西宁夏驻军,同时调兵遣将,增调宣大兵六七千人星夜驰援宁夏。另外,朝廷大打心理战,采取攻心之策,根据“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对所有叛将首级高悬赏格,一方面鼓励士气,一方面震慑和瓦解叛军军心,其中“斩承恩头,许以侯伯延世”,能擒献哱贼者给“世封”,“有能擒献哱拜父子,赏银两万两,封龙虎将军;擒献刘东旸、许朝、土文秀,赏银一万两,封都指挥使”。

神宗朱翊钧还赐魏学曾尚方宝剑,主持全局,给予“斩临阵不用命者,以肃军法”的特权。

六月十八,明军肃清宁夏镇外围,开始围攻镇城。有人建议水淹镇城,魏学曾心慈手软,不忍连累城中无辜百姓,数次采取招抚和离间的办法,都没有起效,不得已于八月决堤放水,淹灌宁夏镇城。叛军也加堤垒坝,反水淹官军,结果宁夏镇久攻不下,魏学曾师劳而无功。

神宗朱翊钧立即撤换了魏学曾,改派叶梦熊总督各军,并增派山西、辽东、浙江兵和南方苗兵,通力合围宁夏镇。这次调整很快见效,哱拜的蒙古援军被击溃,各路大军会师宁夏镇,叛军困守城镇,粮草告尽,已成瓮中之鳖。八月初,明军再次掘开黄河大堤,水攻虽然没有奏效,却彻底动摇了叛军的军心,瓦解叛军的斗志,叛军将领彼此猜疑,互相残杀。魏学曾的反间计终于起效,可惜他已经不能居此后功。九月十七,官军最后发动总攻,城被攻下,哱承恩斩刘东旸首级出城投降,哱拜自缢身死。哱承恩等被缚送京师处死。

十一月,神宗亲登皇极门,率领百官举行宁夏大捷庆礼和献俘仪式,以宁夏大捷祭告郊庙,并将平叛胜利的消息布告天下。

这次平乱,花费国库黄金二百余万两。

援朝抗倭

日本关白(相当于明朝丞相)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各岛后,积极向外扩张,万历二十年五月,派遣十几万大军入侵朝鲜,占领了朝鲜半岛的王京(汉城)、平壤,很快又侵占了朝鲜的大部分领土。

朝鲜急请明王朝发兵救援的使者接踵而来。明廷闻报后,随即派人安慰李昖,向他表明已准备发兵十万前去救援,并鼓励其君臣振作起来,收复国土。

朝鲜紧邻中国,又是明朝的属国,神宗朱翊钧决定,先由镇守辽东的军队中组织两支精兵,应援朝鲜,又拨出白银20万两,供辽东备用。

不料,出师不利,援朝先头部队七月进抵平壤,异域作战,恰逢连阴雨天,又不识地形,初战受挫,主将战死。后续的三千救兵也惨遭败绩,只有数十人侥幸生还。

初次交手就落败,神宗朱翊钧意识到轻敌了,他一直倾向援朝,是坚定的主战派,又派李如松为提督,率军前去援朝抗倭。

李如松是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李成梁镇辽东22年,独当一面,先后十次奏大捷,神宗朱翊钧每次都要祭告郊庙,每次都要赏赐李成梁蟒衣金缯,作为镇守边疆的统帅,李成梁创立的武功,是大明建立200年来绝无仅有的一个。

李如松从小跟着父亲在前线打仗,不仅骁勇善战,而且熟谙兵机。李成梁是朱翊钧的爱将,如今朝鲜战事,朱翊钧调兵遣将,敬其父而爱其子,李如松就获得提拔重用的机会了。李如松坚持朝廷的既定之策,备办战马军备,急速征调士兵,开赴朝鲜。各路明军渡过鸭绿江后,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进攻日军占据的平壤。

正月初八,明军开始攻城,日军炮箭如雨,明军难以逼近,李如松手执利剑督战,亲手斩掉退却不前的先锋士兵,又组织敢死队架梯攻城。与此同时,其他几处攻城的明军也强行攻入。双方火器并发,硝烟蔽空。激战中,吴惟忠将军胸部中弹,仍奋勇督战;李如松的坐骑被枪炮击毙,迅即换马再战,指挥兵士猛攻。将帅身先士卒,明军无不以一当十,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终于攻克平壤。

这场战斗共歼灭日军1600多人,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明军也付出了伤亡1000多人的代价。相比较而言,是胜仗。

数日后,明军又乘胜攻下开城。据守咸镜道的日军得知平壤、开城失守,放弃抵抗,奔入京城。至此,朝鲜北部全部光复。

李如松连克二城,有些轻敌了。当时有朝鲜人报告倭兵将弃京城而逃,李如松听说后,顿生求功之心,为了一举拿下京城,仅率家丁及精兵3000余人轻骑突袭,当行至京城以北的碧蹄馆,落入日军伏击圈。

日军重重围困,猛烈攻击,李如松带领将士殊死突围,激战两个时辰,明军弓箭已尽,与日军短兵相接,李如松被围困,副将李有昇用身体遮挡和掩护李如松,拼命和日军格斗,在杀死日军数人后,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砍死。此时,明军的援军赶到,杀入重围,击溃日军。这一仗,明军将士死伤惨重。

二月,朱翊钧发银20万两,犒劳征倭将士,鼓舞兵将士气,同时命户部买军粮运往朝鲜。

三月,李如松获悉日军的数十万军粮屯于龙山,于是命令部将查大受组织敢死队乘夜潜入龙山,将日军的军粮焚毁。

这一阶段,朝鲜各道民众也纷纷组织义军,到处袭击日军;著名水军将领李舜臣,在沿海多次重创日方水军;陆战军民在朝鲜将领的带领下,也取得了大败日军的幸州大捷。在中朝军队的联合打击下,日军已处守势,且军粮被焚,军士恐慌。另外,当时正流行瘟疫,严重影响日军战斗力,日军军心涣散,形势已经不利,于是提出停战议和。为表示求和之意,日军于四月中主动撤出京城。

碧蹄馆之败后,明军士气也受挫折;加上粮草接续不上,战马大量倒毙;更为严重的是明军中同样瘟疫流行,军队不断减员,战斗力大减。明廷的主和派渐渐占了上风,朱翊钧也想罢战息兵,同意议和。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和谈交涉。

鉴于日军还盘踞着朝鲜南部沿海一带,倭患尚未完全解除,明朝留一部分兵力于朝鲜境内驻守,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李如松等主力部队撤回。

李如松抗倭告一段落。

万历二十二年(1594)十月,日方派谈判代表入京议和。神宗朱翊钧为和议提出三条原则:勒令日军完全退出朝鲜;对日本只许封,不与贡;日方须立下誓言,永远不再侵犯朝鲜。日方代表接受了三条原则。

随后,明廷派遣使臣前往日本册封,行前,朱翊钧专门交代,严嘱使团册使沈惟敬等必须按照三条原则行事,如果日方不接受或不履行定约,就不必再谈。

其实当初南撤与后来的议和,都是日军的缓兵之计,册使沈惟敬接受日方的贿赂,向朝廷谎报丰臣秀吉对明王朝如何恭谨。

神宗朱翊钧曾经告诫驻朝兵将,“倭情狡诈”,不要以为朝鲜战事已了。

从这里看,神宗怠政却并不昏聩,尤其是在军事决策方面,仍然不失他的英明,这与他深厚的学养具有莫大关系。

果然,日方加紧备战,磨刀霍霍。万历二十五年(1597)正月,丰臣秀吉又率领军队十四余万人,第二次进攻朝鲜。

再说那个弄虚作假的沈惟敬,他滞留朝鲜,不敢回国,他再次造假,伪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递交朝廷,伪造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加上朝鲜方面传来日本再战的消息,上当受骗的神宗朱翊钧大怒,下令驻朝明军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

沈惟敬恐怕是历史上最大胆的造假者。

朱翊钧派遣新任兵部尚书邢玠总督抗倭事务,佥都御史杨镐为经略,边将麻贵担任备倭大将军,统领大军入朝。

抗倭之战再次打响。

在坚决打击日军的立场和态度问题上,朱翊钧奋不顾身的精神非常值得称赞,因为当时刚刚平定哱拜叛乱,加上第一次抗倭之后,府库空虚,财力大减,蒙古各部在边境上还时不时地进犯劫掠,朱翊钧仍尽力筹措军饷,抽调边镇精锐部队抗倭援朝。

六月,日军数千艘战船已先后渡海,攻打梁山、熊川、三浪等地,随后,又在闲山岛击溃朝鲜元均之水军。八月,日军又攻陷麻贵部队据守的南原、全州。十一月,邢玠率几路大军反攻,主攻目标为东南的庆州、蔚山。

十二月,麻贵集重兵猛攻蔚山,先锋部队冲破日军几层阵地,将日军围困。日军顽抗固守,明军进攻没有进展,便采取久困断粮的办法。包围十天之后,日军已经粮草尽绝,即将崩溃,日军守将使用诈降之计,拖延时间,等待援兵。明军久攻不下,也已懈怠,又被日军诈降之计所惑,竟围而不攻。不久,日军援兵杀到,虚张声势,故布疑兵,声东击西。明军将领中计,以为日方几路大军增援,急速撤围,遭到日军内外夹击,只能败退。

蔚山之败,明军死伤将近两万,损失大批军备、粮草。邢玠向朝廷如实汇报,明廷又在内地征调军队增援。

万历二十六年(1598)二月,陈璘、刘、邓子龙分率广东、四川、浙江等地兵马入朝。九月,明军分四路大军再次发起进攻。刘綎攻顺天,麻贵攻蔚山,虽斩获日军多人,但也付出一定代价。中路董一元一举攻克晋州,继而移兵泗州,因久攻不下伤亡惨重,只得退回晋州。

十月,丰臣秀吉病死,日本政局混乱,侵朝的倭将为争夺权位,都有归国之心,于是邢玠命令全军乘机反攻。

十一月,中朝两国军队联合截击撤归的日军,在松岛集结的西路日军在撤退中被中朝联军阻击,屡次突围未能得逞,只得向中路日军求援,联军截获中路日军增援的消息,决定设伏围歼。

十一月十九,日军战船数百艘通过露梁津海峡,进入联军伏击圈,中朝水军火器齐发,日军船队大乱,急忙向观音浦港口逃去,但此港也有中朝联军,日军掉转船头,拼死突围。双方展开激烈决战,陈璘指挥兵士,跃入敌船,短兵相搏。日军向西突围,冲击朝鲜水军李舜臣部,陈璘命水军急追。激战中,陈璘突然鸣金收兵,日军疑惑,船队后撤,等到拉开距离,陈璘乘势命全力施放火器,日军船只大部起火,燃烧炽烈,映红了海面。李舜臣率军突入,明军老将邓子龙也率领300名勇士登上朝鲜水军船只冲入日军船队之中,激战中,邓子龙的战船不幸起火,遭到日军围攻,邓子龙壮烈战死。联军兵船聚集围攻,日军船队抵抗不住,向南溃逃,追击之中,李舜臣胸部中弹牺牲,临死嘱咐部下不要公布他的死讯,以免影响军队士气。战斗从夜间一直打到次日中午。日军大溃,万余日军葬身大海。此战史称“露梁大捷”。

露梁海战消灭了日军中路船队,西路残兵败将逃归日本。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朝鲜国土全部光复。

闰四月,明廷正式宣告征倭大捷,朱翊钧于午门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抗倭之战,以日军惨败、中朝最终胜利而结束。战事首尾七年,朝鲜国王感谢明王朝的疆域再造之恩,表贡谢恩,并祭奠为援朝抗倭而牺牲的中国将士,特为英勇献身的老将邓子龙建立祠庙。

援朝战争前后历时七年,耗银780万两,粮饷数百万石,是“万历三大征”之最。中朝毗邻,唇齿相依,明王朝作为宗主国,出于对藩属国的道义和自身安危的考虑,只能强打精神,打这场“义战”。明王朝消耗了大量财力、兵力,严重削弱了国力。

征讨播州

另一大军事行动为征播州杨应龙叛乱。

播州(贵州遵义)从唐朝起就由杨氏世袭盘踞,到明初已经递传至21代。树大根深,盘根错节。

隆庆五年(1570),杨应龙通过世袭制当上播州宜慰使,他为人专横,鱼肉百姓,把播州当成他的独立王国,肆意杀害平民百姓,造成播州“人人惴恐”。明朝几次派兵进剿,均未取胜,因此改变策略,进行招抚。杨应龙表面上对朝廷输金“赎罪”,暗中却拼命积蓄力量,势力日益强大。

万历二十七年二月,杨应隆大败贵州巡抚江东之所率明军,杀都指挥使杨国柱。六月,攻陷綦江。消息传来,朝野震动。朱翊钧听说丢了綦江,大怒,将四川、贵州巡抚谭希思、江东之撤职查办,任命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赐李化龙尚方宝剑,全权负责平叛事宜。

李化龙是万历二年进士,授任嵩县知县,刚刚20岁,衙门里的胥吏见他年轻,不免阳奉阴违,不把他当回事。李化龙知道他们想些什么,将他们召集起来,全部法办,于是嵩县的各项工作很快有了起色。随后他的仕途比较顺畅,历任南京工部主事,历右通政使。到万历二十二年(1594)夏,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当时正值援朝战事结束,即调来诸将南征,并且增调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地部队前去会剿。各路军队陆续抵达川、贵两省,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分八道进兵。川师四路;黔师三路,其中一路由总兵官童元镇自乌江进军,楚师一路分两翼。每路兵三万,三成官兵,七成土司兵。李化龙自将中军策应。童元镇惧战,久驻铜仁,按兵不动,李化龙再三催促才慢慢起身。后来,乌江一路果然失利,李化龙撤办了童元镇,其他各路将领更加奋勇。至五月十八日会合于播龙以北的海龙囤下,即杨应龙的老巢,分批猛攻。杨应龙遣使诈降,想乘机逃跑,李化龙斩杀来使,焚烧降书,传檄各路将领猛攻。六月五日城破,杨应龙自缢身死。李化龙从带兵出征到平定叛乱,一共用了114天。

杨应龙叛乱被平定后,朝廷将播州地区“改土归流”,变为由中央政府直接派遣的官吏“流官”管理,从而结束了杨氏在该地区长达七百余年的世袭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