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态度

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态度

时间:2022-06-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态度然而,杨业战死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对杨业的态度,却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不太长,大概一两个月吧。显然,对杨业的赏赐远远低于一般的规定标准。赵光义重用降将杨业,是被传为佳话的,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典型。真相既明,赵光义下了两道诏书,一道主要表彰杨业,也附带谈了对潘美等人的处理结果;另一道宣布处罚潘美。可见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原因已经十分清楚。

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态度

然而,杨业战死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对杨业的态度,却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不太长,大概一两个月吧。

当宋太宗刚刚听说杨业阵亡的消息时,“赐绢布各百匹,粟一十石”。如果按宋朝的规定,凡观察使卒,应当赐“钱三百贯,绢布各二百匹,酒五十瓶,羊五十口”,战场牺牲者,赏赐应当更高。显然,对杨业的赏赐远远低于一般的规定标准。但没过多久,赵光义再次下诏,“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赠太尉、大同军节度”。布帛的赏赐数达到最初赏赐的十倍,而粟的赏赐数达到最初赏赐的一百倍。杨业生前官至观察使,四品,战死以后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史,一品,堪称超规格追赠。欧阳修在为杨业侄孙杨琪写的墓志中说,杨业死后被赠“太师、中书令”,这个荣誉职务更远远高于观察使这个级别的官员阵亡后应得的待遇,一般生前为一品的官员死后才能得到这种荣誉职务。中书令可简称“令公”,这就是后世戏曲称杨业为“令公”的来历。

此外,杨业的几个儿子,有官的升职,无官的封官,而潘美则被降了三级,王侁、刘文裕被罢官发配。

赵光义对战死后的杨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呢?(www.guayunfan.com)原来,杨业战死之初,并没有被当作烈士看待。想想也是这个理,并不是每个战死的人都是功臣。由于自己指挥失误打了败阵,轻敌冒进,孤军深入,中了埋伏,损兵折将,给全局、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战死了也不能算功臣,是不是?那杨业应不应该为这次战役负责任呢?当然不应该。前边说了,他早料到此战必败,是被迫孤军深入的。可是,他死了,死无对证。假如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反咬一口,说他争功、轻敌,甚至说他于我大宋有二心、通敌,以致酿成此败,那皇上该怎么处理呢?事实上,正是有人这样做。

有学者发现,有个叫刘吉的大臣,曾经冒死上疏,“证杨业忠赤,为奸臣所陷”(张其凡《杨业之死发覆》)。这个发现很重要。你想,要是没有人在皇上面前说杨业的坏话,一贯信任杨业的赵光义,能在杨业战死的时候给他那么点儿赏赐吗?要是没人说杨业的坏话,用得着“冒死”为杨业昭雪吗?那么歪曲事实、颠倒黑白,说杨业坏话的人会是谁呢?不用说,一定是和陈家谷之战有利害关系的人。

这样,王侁、刘文裕、侯莫陈利用那几个监军,还有主帅潘美,就都在嫌疑人名单上。而为杨业雪冤须要“冒死”,可见说杨业坏话的人权势之大。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主帅总要为失败承担主要责任的,况且,正是由于他们一帮人的轻敌、争功,甚至怀有更加阴暗的心理,才造成西路军副帅、太宗皇帝的爱将杨业牺牲,其部下将士几乎全军覆没。事情发生以后,他们怕了,怕皇上追究责任,于是串通一气编出一套谎话忽悠皇上。

当然,赵光义不是傻子,也没那么好忽悠,即使刘吉不上疏,他也会派人调查的。有学者认为,刘吉就是赵光义派去调查陈家谷战役的人。赵光义重用降将杨业,是被传为佳话的,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典型。他重用的人死了,他能善罢甘休吗?从这一点来看,刘吉的“冒死雪忠臣”,只是为太宗调查真相提供了一个证据而已。

真相既明,赵光义下了两道诏书,一道主要表彰杨业,也附带谈了对潘美等人的处理结果;另一道宣布处罚潘美。前一诏书称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并说杨业兵败是由于“群帅败约,援兵不前”,致使“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可见赵光义对杨业之死的原因已经十分清楚。既然知道是由于“群帅败约,援兵不前”才造成杨业兵败,那就不能不对“群帅”予以处罚。所以诏书末尾宣布,将大将军潘美降三级,监军王侁罢官发配金州(今陕西安康),刘文裕罢官发配登州(今山东蓬莱)。

赵光义的另一道诏书说:潘美虽然拥有重兵,却不能侦察敌情、了解敌情,来防范敌人的进攻,致使“陷此生民,失我骁将”。这就是说,由于你潘美的失误,使我内迁边民的计划失败,骁将杨业牺牲。接着说,“据其显咎,合正刑书”(《潘武惠公美传》),这错误十分严重,本应交司法处置,但看在你久在边陲,累建战功的份儿上,故予从轻处理,降三级为检校太保。总之,在赵光义看来,潘美本应交予司法处置,但从整体上说,还算是“功大于过”,故予“从轻”发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