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产西瓜成熟早瑞景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窑抛秧

高产西瓜成熟早瑞景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窑抛秧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排放指数均控制在国家标准控制范围内。搭建蚕台技术 在推广大棚养蚕的同时,推广搭建蚕台技术。立体养殖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立体养殖。猪粪鸭屎是鱼的极好饲养,降低成本,提高鱼产量。推广种红花、猪屎豆等绿肥,扩种早大豆,加深耕作层。其后,全面推广沼气工程。
科技推广_八景镇志

第四节 科技推广

瑞景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窑炉节能减排改造

2001年,瑞景集团引进先进窑炉烧成技术。建立煤气发生站,由烧柴油改烧煤气,仅此一项,年节约燃源资金300余万元。

在提高热能利用上,窑体采用轻质陶瓷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节能保温,同时安装余热利用装置,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综合节能效果热效利用达到80%~90%。

在“三废”处理上,采用旋风、水浴两级除尘器、吸尘罩,粉尘排放浓度降至100mg/nm3以下,低于国家环境保护排放标准。同时,在风机管道上安装消音器,基础设备采用弹簧减震,降低机械噪音,生产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工业废气中喷雾干燥尾气经水浴除尘后再经重力旋风除尘器处理;烧成工序产生的烟气经水浴吸收;成型工序产生的粉尘采用吸收管道排放到沉淀池或通过吸尘收集后回收用于生产;煤气站,设置吸尘装置,收集废气后用于发生炉。排放指数均控制在国家标准控制范围内。项目总投资2257.94万元。平均每年节约资金500万元。

高安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站9 MW工程

2006年7月开工建设,总投资5968.36万元,利用熟料生产线窑头、窑尾预热,在回转窑头窑尾各设一台预热锅炉,设置凝汽式气轮发电机组一台D C S控制系统。2007年2月,建成并网发电,年发电量6652×104千瓦/小时,减少外购电6146×千瓦/小时,由于利用水泥窑大量废气预热,既减少对周围环境热污染,又达到节能、降尘、减排效果。

农作物良种推广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作物品种多为本地传统常规品种,水稻亩产仅100公斤左右,棉花10~20公斤。20世纪50年代中期,早稻引进南特号、莲塘早、陆才号;晚稻引进黄禾子、南昌柳;棉花引进岱字15号等,产量有所提高,水稻亩产200~250公斤,棉花20~25公斤。60年代,推广矮秆品种,具有株矮、穗长、抗倒伏、抗病虫害、不易脱粒等优点,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早稻有珍珠矮、广场矮;晚稻有广浙9号、农垦58;棉花有彭泽4号、洞庭1号;花生有六月爆、中流球;油菜有鄱阳油菜、芦州油菜、胜利油菜等。70年代,早稻推广品种有6044、7055、青小金早、先锋1号、广六矮、秀江早;晚稻有秋矮、秀江晚、5450、鸭子矮、691、杂优汕优2号;棉花有沪棉204;油菜有秀油2号、黔油28等。80年代,推广早稻广六矮4号、红410、湘矮2号、华联1号、华联2号;晚稻汕优2号、754、755、海南糯、湖丰糯、一晚汕优63;棉花鄱阳2号、赣棉78-7;油菜荆油1号等。90年代至今,作物种子杂优化、优良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种类繁多,水稻品种有几十个,如汕优63、汕优64、威优63、威优64、金优402、优1402等。

杂优良种从引进、推广、大面积种植到杂优化,作物产量成倍增加,2007年,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推广

小苗带土移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推行早稻旱床育秧,薄膜覆盖,小苗带土移栽。可提前10~15天栽插,禾苗返青快。

营养钵栽培 1982年,推广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错开农事季节、保苗、争三桃、夺高产。比直播每亩增产籽棉30~35公斤。

地膜覆盖 1984年以来,大面积推广早稻地膜育秧。优点是增加地温,促进秧苗生长,提早栽禾,早稻提前成熟,有利于双季稻生长,达到早、晚两季双丰收。2001年,推广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种植无籽西瓜,获得高产,西瓜成熟早,瓜又大又甜,畅销城乡市场。

抛秧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推广早稻秧盘育秧,地膜覆盖,改栽为抛。抛秧技术应用,不但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还可增产20%以上。

养殖技术推广

大棚养蚕技术 2005年,推广大棚养蚕技术,当年建大棚1600平方米。大棚建在桑园附近,节省采叶劳力;保温性能好,蚕生长发育快、整齐;远离村庄,避免对蚕污染和蚕沙对村庄污染。大棚养蚕产量可提高40%~50%。

搭建蚕台技术 在推广大棚养蚕的同时,推广搭建蚕台技术。提高养蚕场所空间利用率,增加养蚕数量,解决传统簸箕养蚕繁琐排沙程序。节省劳动力。

小蚕共育技术 小蚕共育,统一严格高标准消毒,统一饲养管理,减少劳动力。小蚕生长发育齐整,便于大蚕饲养,便于安排下季生产。

方格蔟上茧技术 近年推广方格蔟上茧技术,利用蚕上茧时往上爬特性,将方格蔟挂在蚕台上,蚕分别找孔结茧。与传统上茧方式比较,方格蔟上茧整齐一致,丝质好,无黄茧、烂茧、双茧,蚕茧价格可提高1倍。

混合养鱼技术 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混合养鱼。在同一水域,在水不同层次放养不同食料的鱼种,充分利用水空间,实现鱼饲料互补,提高鱼产量,增加效益。

立体养殖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广立体养殖。水边养猪,水面养鸭,水中养鱼。猪粪鸭屎是鱼的极好饲养,降低成本,提高鱼产量。

猪牛品种改良技术 1976年,利用外地优良公猪(约克夏、苏白、长白)和公牛(么拉牛、黑白花牛),与境内母猪、母牛杂交或人工授精,提高牲畜个体。是年,么拉牛杂交125头,黑白花牛100头,此后逐步推广。

1980年,耕牛人工授精,成功冷配良种新地红、西门塔尔、夏洛来、荷斯坦、江山奶牛等品种1万多头次。至2007年,猪、牛饲养全部实现良种化,一代杂交化,人工授精化。

土壤改良技术推广

冷浸低产田改造 20世纪80年代,推广“一垅三沟”(四周开环山沟、中间开排水沟、排排开灌水沟)改造方法,做到山水不进田,冷水排出田,串灌改沟灌,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理化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红壤低产田改造 红壤土壤瘠薄板结,酸性较重,有机质缺乏,保水保肥性能差。推广种红花、猪屎豆等绿肥,扩种早大豆,加深耕作层。经过改造,变成稳产高产田。

中低产田改造于20世纪70年代,庄头70%以上水田园田化,90年代大力推广。园田化便于耕作管理,利于植树造林,改变田间小气候。2007年,中低产田改造面积307公顷。

沼气应用技术推广

1989年,开始推广沼气工程。1990年上范村建沼气池35个。沼气工程既利于清洁卫生,消灭蚊蝇,防止疾病,又有利于提高肥料肥效,提供家庭照明、做饭烧菜,增加经济效益。其后,全面推广沼气工程。2003年,有沼气池230个。2007年,有沼气池750个,占全镇农户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