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英利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公司介绍英利品牌创建于1987年,总部位于河北保定,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最初主要经营化妆品, 1988年开始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是以新能源投资与经营管理为主业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赞助南非和巴西两届足球世界杯的公司,也是全球首家赞助足球世界杯的可再生能源公司。

一、公司介绍

英利品牌创建于1987年,总部位于河北保定,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最初主要经营化妆品, 1988年开始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是以新能源投资与经营管理为主业的国际化企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赞助南非和巴西两届足球世界杯的公司,也是全球首家赞助足球世界杯的可再生能源公司。目前,集团旗下实际控制的有英利绿色能源、英利新能源、英利能源(中国)、六九硅业、源盛融通公司等近2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

表16-4 英利集团业务分类

资料来源:英利集团网站。

英利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厂商,拥有从多晶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结构。凭借着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英利在控制生产成本方面表现出色,在行业内素有“价格屠夫”之称。2009年,在敦煌电站招标项目中,英利提供的组件报价是0.69元/度,远低于业内超过2元/度的平均成本,英利因此被斥为“规则破坏者”,被称为全球光伏生产行业的“成本杀手”。

英利集团于2007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YGE),是继尚德、天合之后第三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共发行2 9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发行价格为每股11美元,融资金额达到3.19亿美元。

英利集团现有总资产366亿元,员工2.6万人,实际总产能超过2.6GW,在河北保定、衡水、天津滨海新区和海南海口建有四大产业基地,在西藏拉萨、甘肃兰州、上海、广州等地设有75家子分公司,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2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表16-5 英利获得的荣誉

资料来源:英利公司网站。

二、国际化历程

(一)国际化准备阶段(1999~2006年)

虽说英利从1988年就开始进入太阳能发电领域,但是正式进入光伏产业则是1998年。从1998年到2006年,英利通过承接国家太阳能光伏项目,增资扩股、模仿创新、扩大产能、垂直一体化,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企业的实力。

1999年,英利经国家计委批准,承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生产项目,该项目设计年产量为3兆瓦,为我国首个多晶硅光伏产品示范项目。以此项目为契机,英利正式切入光伏产业链的中游。

在多晶硅项目建设过程中,英利开始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同时,英利作为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的难度较大。英利集团开始寻求外部股东,2002年2月23日,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英利集团)与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对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协议。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增资扩股后公司总股本将达到7 500万元,三方股权比例约定为45%、49%、6%。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英利集团实现了由民营企业向国资背景的企业的转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英利逐渐掌握多晶硅电池生产技术和关键工艺。在项目开始初期,英利主要通过整套引进美国的设备来获得生产需要的技术,在生产线建设、组装和试运行的过程中,英利开始掌握生产技术和关键工艺,同时开始尝试进行技术改良和创新,突破了一些技术瓶颈:在原材料加工方面,英利通过技术改革将硅片的切割厚度从原来的400毫米以上降低到200毫米;在光电转化效率方面,通过合作研发,英利将多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从14%提高到了16%。2003年12月,该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多晶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三条生产线全面投产,标志着英利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以后,英利又承担了四川、西藏等地区的照明工程。2004年底启动二期扩建项目,形成年产硅片70兆瓦、电池片50兆瓦、电池组件100兆瓦,产值30亿元的规模。

2006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公司下属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经过层层竞标,成功获得西班牙穆尔西亚的一家总投资2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项目,这在当时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订单。

在产能扩张的过程中,英利不断进行技术吸收和技术创新,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产品的销售提供有力保障。

图16-11 2003~2006年英利资产及利润变化

资料来源:英利2007年年报。

2003年以前,英利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从2004年起,海外市场销售迅速增长,成为英利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其中,德国市场是英利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2005年,德国的销售收入一度占英利销售收入的65.5%,欧洲市场则超过80%,达81.2%。

图16-12 2006年英利收入来源分布

资料来源:2007年英利年报。

(二)快速国际化阶段(2007~2010年)

随着海外尤其是欧洲业务的快速增长,英利适时谋求海外上市。2007年6月8日,英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继尚德、天合之后的第三个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作为国内仅次于尚德的第二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此次英利(纽交所交易代码YGE)通过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英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顺利完成海外上市,共发行2 9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发行价格为每股11美元,融资金额达到3.19亿美元。至此,英利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生产、全球化营销的企业。成功上市半年之后,英利的股价从首发时的11美元飙升到41.5美元。由于股价的优异表现,英利股票被评选为“2007年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投资回报最高的五大最活跃股票”。

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英利陆续投资于新生产线:(1)2008年,英利投资设立六九硅业有限公司,总设计产能1.8万吨,采用世界领先的新硅烷法,为英利提供太阳能及电子多晶硅材料,从而使英利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在2008年之后的多晶硅原料价格快速增长的环境下,打造垂直一体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英利产品的成本、稳定价格,从而获得竞争优势。(2)2009年7月,英利四期800兆瓦产业园项目奠基开工,形成铸锭、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均达到600兆瓦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公司拥有从铸锭、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结构。这在国内独一无二,在全球,也只有美国BPSOLAR、德国DEUTSCHESOLAR、日本SHARP和英利这4家。(3)2010年3月,英利再次扩大400兆瓦产能,使2010年年底英利集团的产能突破1 000兆瓦,成为国内继无锡尚德之后的第二家“千兆瓦级”企业。

图16-13 2007~2010年英利光伏组件出货量及销售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英利新能源2010年年报。

除了进行海外融资、不断扩大产能外,英利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还注重其品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英利的营销策略主要依靠体育营销:2010年英利成为南非世界杯的赞助商,成为中国首家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全球赞助权的企业。在南非世界杯的64场比赛中,英利新能源每场拥有在场边广告屏上滚动播放8分钟广告的时间。赞助南非世界杯使英利的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股票市值不断上升,并为英利带来大量订单。世界杯刚结束,英利就在德国获得4GW的订单,相当于当年全球订单的40%。

(三)徘徊前进阶段(2011年至今)

自2011年起,全球光伏市场剧烈动荡:由于前几年大量企业进入光伏产业,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组件产品供大于求;欧债危机加剧,德国、西班牙等传统光伏应用大国纷纷下调补贴力度,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税收,英利绿色能源将被征收31.18%的“双反”税,虽然最终裁决英利无需支付“双反”费用,但本案对整个光伏产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欧盟等也开始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整个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同其他同行企业类似,英利也面临巨大挑战。

欧美太阳能补贴幅度的降低和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使得英利的海外收入大幅度减少,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其资产负债率接近80%,逾期应收账款达1.9亿元,现金流不足,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2012年9月,中国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最新跟踪评级报告,将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另外,英利早年投资的六九硅业,在硅片价格大幅度下降的环境下已不具有战略价值,英利于2011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中宣布六九硅业亏损22.8亿元,相当于六九硅业的全部资产价值,这对于处于低谷期的英利无疑是雪上加霜。

表16-6 2008~2011年英利主要财务指标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表16-7 英利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分布 单位:%

资料来源:英利绿色能源历年年报。

然而,凭借着全产业链优势和混合经营的策略,虽然同样受到光伏产业寒冬的影响,但是英利的表现相对于其他同行企业要优秀一些。在尚德等其他国内光伏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的状况下,英利仍然保持着满负荷生产的状态,2012年前三季度出货量达1.6GW,预计2012年全年出货量将达2.1~2.2GW,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一,此前美国First Solar和无锡尚德均占据冠军位置多年。

三、战略路径选择

(一)技术创新为本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与“技术派”的无锡尚德不同,英利在进入太阳能发电领域初期,技术水平十分落后,通过引进国外整套生产设备进行生产。通过消化吸收的方式,英利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并开始尝试改良生产工艺。通过技术追赶和“干中学”,英利的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英利的高管深知,仅是技术追赶远远不够,要掌握全球光伏行业的话语权,必须拥有自主创新的技术。自成立以来,英利集团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在科研上的投入资金已经累计超过17亿元,拥有一支包括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在内的超过1 300人的技术团队。2011年底,英利拥有专利103项,未决专利177项,共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97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计划1项,正在申报的有3项,科技创新共获得各项奖励17项,公司撰写和参与编写的行业标准15项。

表16-8 2007~2011年英利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数变化

资料来源:英利新能源历年年报。

图16-14 2007~2011年英利专利数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英利新能源历年年报。

创新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还需要良好的人才孵化器。英利鼓励内部基层员工的技术创新行为,制定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员工、打造职业化团队组织”的发展目标,在员工内部开展技能知识竞赛,以技术职称、薪酬福利等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2010年,英利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了“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完整产业链的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成为英利开展基础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基地。2011年,英利承担了国家“863计划”中的磁悬浮储能飞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目前已在20千瓦时磁悬浮储能飞轮磁轴承、轮体结构、控制线路改进等技术研发上实现突破,飞轮储能技术突破有利于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难的问题。2010年,英利集团同时还组建了创新工作室——光伏研究院,研究院由两部分人才组成:一支是学历高、技术精、视野广、能力强的知识型精英队伍,另一支是在各种竞赛活动和生产实践中涌现出的学历不高但有实践经验和市场嗅觉、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精英队伍。两支创新型员工的团队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使英利集团加快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自成立以来,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主题,针对生产中设备、工装、工具等操作和使用,创新工作室鼓励员工进行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目前已经设计制造出了太阳能充电器、手电、台灯等民用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英利集团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以分摊费用,降低风险,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2009年年初,英利集团与荷兰国家能源研究中心以及光伏设备供应商阿姆泰克签署了名为“熊猫计划”的N型高效电池研发合作项目,研发成功后,运用该技术生产出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8.5%,目前已经达到19.89%。该系列产品具有双面发电功能、长寿命及输出功率衰减小的优点,是我国首个高效N型硅太阳能电池的量产项目,该技术广泛运用于英利的光伏项目中。“熊猫”N型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比普通电池片高出1个百分点,但成本却比同类电池低30%以上。目前,英利正在紧张研发的“藏羚羊计划”项目,将使多晶硅电池平均效率提高到17.5%。

(二)独特的企业文化

英利创始人苗连生是个有十五年军旅生涯的退伍军人,参加过“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长期的军旅生涯使苗连生的英利集团具有鲜明的军队风格。英利集团将“像家庭、像学校、像部队”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生产生活中:每个高管的办公室里会放置一张简易床铺,管理企业就像管理部队;每个车间都贴有“打响三大战役”、“将胜利进行到底”等标语;每个员工入职前都要经历一个月的军训,入职后也需要每天打军体拳锻炼身体;而英利的每年大规模生产,则都以“大会战”来命名,每期培训的员工则以“黄埔一期”、“抗大一期”等名字命名;英利还采用了军队中才有的管理方式“谈心”,由领导与职工进行深入交流,苗连生曾与上万名英利员工一对一地聊过天、谈过话,每天坚持与员工一起上早操,在厂区吃住;英利拥有自己的篮球队和足球队,每年都会举办两次运动会……在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和全员融入的企业文化下,员工忠诚度极高,即使面对猎头公司的高额薪酬的诱惑,也极少有高管离职,从而使英利具有一支竞争力极强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要使企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除了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外,英利还致力于提高员工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英利积极培养员工学习英语,英利的员工每天至少需要学习4个英语单词,月末还要进行考试,英语是英利最主要的工作语言,英利所有高管做演讲时全部用英语陈述;另一方面,英利大量招聘外籍员工,目前英利的高管中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超过一半,如英利的首席技术官宋登元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ARC光电研发中心,独立董事Iain Ferguson Bruce则曾是香港KPMG的高级合伙人。

(三)垂直一体化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硅料的开采、冶炼、提纯和加工,中游主要是电池片的加工和组装,下游主要是发电设备的生产、安装和维护。英利成立初期,主要从事电池片的加工组装,即从产业链中游嵌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前期技术、资本积累的保障下,英利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产业链上游,英利投资建立六九硅业,采用新硅烷法生产多晶硅,提供生产所需的高纯度硅;在产业链下游,英利于2007年和2009年设立嘉盛光电和蚁民光电,主要负责电力工程施工,以及太阳能系统、并网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安装、调试工作。至此,英利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厂商,拥有从多晶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使企业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分散风险,掌握行业话语权。

利用垂直一体化的优势,英利在太阳能光伏产业中一向被称为“价格杀手”,屡次创造行业最低报价: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依仗全产业链的成本优势,英利将多晶硅电池组件价格从4.1美元/瓦降至2.98美元/瓦,由此点燃价格战导火索,并直接导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大跳水;在2009年的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公开招标中,英利报出0.69元/千瓦时,还不到其他企业报价的一半,一举打破了光伏发电项目竞标价格的最低纪录;2010年,英利以10.5元/瓦的低价中标“金太阳”工程,又一次创造了行业最低价;2012年,英利在国内两个项目招标中相继爆出5.18元/瓦和2.99元/瓦的超低价。虽然价格低于其他企业,但得益于英利出色的成本控制,其产品毛利率普遍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英利的低价策略,不仅实践了其“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的理念,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占据有利位置。

图16-15 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图16-16 英利与国内其他主要光伏企业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四)体育营销战略

与技术派的尚德不同,英利深谙要建立国际化的品牌,光靠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是不够的,必须掌握国际化的营销手段。在众多营销手段中,英利选择了受众广泛、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体育营销。

从2006年起,英利就开始利用体育营销的手段提高英利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由于当时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狭小,英利的主要客户集中在欧洲,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足球运动比较受欢迎的国家。因此,英利利用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契机,为主赛场之一的凯泽斯劳滕球场提供了1兆瓦的光伏组件,使得该球场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屋顶发电工程,也是该届世界杯唯一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球场。通过为该球场提供光伏组件这一体育营销手段使得许多国外球迷在感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英利的美誉度,迅速打开欧洲市场。

为了提高在另一个主要目标国家——西班牙的品牌知名度,英利决定赞助西班牙甲级联赛。自2006年11月至2010年,英利作为西甲球队奥萨苏纳队的胸前广告赞助商,成为第一家将企业标识印上西甲队服的中国赞助商,也是赞助欧洲足球五大联赛唯一的中国企业。

2010年南非世界杯,英利成为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成为中国首家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全球赞助权的企业。在该届世界杯的64场比赛中,英利新能源每场拥有在场边广告屏上滚动播放8分钟广告的时间,同时还享有以下权利:有包括部分门票销售、场地广告宣传和媒体版权在内的全球市场营销权;在世界杯足球赛场馆内的球迷乐园展示其太阳能产品的权利;有将其公司标志与国际足联标志联合使用,在所有分销环节中为其产品和服务进行广告宣传或推广工作的权利;在世界杯足球赛的所有场馆内开展广泛的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在下一届世界杯中,英利有成为赞助商的优先选择权。

据悉,继赞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后,英利已经决定继续赞助2014年巴西世界杯,并为决赛足球场马拉卡纳足球场提供光伏发电系统,英利品牌将继续沿用体育营销的策略抢占南美市场。

独具慧眼的体育营销使英利获得了巨大收益:(1)大大提高了英利的品牌知名度。作为第一个赞助世界杯的中国企业,英利获得了空前的媒体关注,从世界杯开赛6个月前开始,英利就占据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来自英利方面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2月3日至7月22日南非世界杯前后,媒体报道2 202篇,“媒体关注度”提升800%,总价值7 056万元人民币,网站每天平均访问量总共超过2万次,点击率增加了5倍,总市值增加6.12亿美元。(2)大幅度提升了英利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和回报。世界杯期间,英利(YGE)在纽约证交所收盘价从6月7日的8.41美元,涨到了7月7日的11.6美元,总市值增加了5.44亿美元,涨幅达38%。(3)体育营销给英利带来大量新订单。世界杯后,英利参加在慕尼黑举办的世界新能源博览会,当场获得4GW的订单,是2010年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的40%;同时电力缺口高达15%的南非政府就有意将高达1GW的光伏工程交给英利建设;亚洲开发银行也透露,在未来3年内大约有90亿元美金注资太阳能光伏,并点名要使用英利的产品;另据消息称,由国际足联牵头,英利将参加到海地的重建中。除了订单量的提升,通过世界杯英利也实现产品溢价,世界杯后英利的光伏产品价格上涨3%~5%。凭借世界杯的品牌效应,英利至少新增利润超过5 000万美元。

传统观点认为,光伏组件的市场一般是B2B市场,以企业采购为主,而世界杯等体育赛事的受众则主要是普通观众,这也是国内大部分太阳能光伏企业没有采用体育营销的主要原因,其中无锡尚德就曾明确表示不会进行体育营销。但是,英利集团则持有不同观点:第一,英利赞助体育赛事的目的是进行品牌营销,而不是产品营销,只要能加深终端消费者对英利品牌的影响,就能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扩展;第二,光伏市场本身正在酝酿着新变化,除了地面电站项目之外,未来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将有很大一部分份额是居民屋顶项目,这是一个分散的市场,由居民自己做出购买决定,此时的品牌营销是为了几年后的居民屋顶项目做准备。世界杯后的事实表明,英利的体育营销策略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四、问题和挑战

(一)国际化风险

虽然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十年中不断降低,但是目前来看,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仍无法与传统的火电、水电等相抗衡,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补贴力度。中国是太阳能应用小国,由于光伏发电并网难等问题,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基本没有启动,英利的市场主要在海外,尤其是政府补贴力度较大的欧盟和美国。2004年起,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积极发展新能源,大幅度提高光伏发电补贴力度,太阳能光伏产业因此迎来快速增长的时期。随着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加剧,欧美国家纷纷下调光伏发电的补贴,并于2012年上半年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在美国,英利绿色能源将被征收31.18%的“双反”税,虽然最终裁决英利无需支付1 370万美元的“双反”费用,但本案对整个光伏产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10月,美国CIGS制造商Solyndra公司,在北加州地方法院对英利绿色能源提起反垄断和不公平贸易行为的诉讼。如果海外市场一旦集体萎缩,对英利将造成致命影响。2012年9月,中国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跟踪评级报告,将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图16-17 近三年英利新能源净利润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

表16-9 英利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分布 单位:%

资料来源:英利绿色能源历年年报。

除了欧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风险以外,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国内光伏企业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难以避免的国际化风险——汇兑损失。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的业务特点是账期长,合同签订时间与收到货款之间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且大多采用欧元或美元结算。2005年以后,人民币逐步升值,这给以外币为主要结算货币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带来日益增长的汇兑损失。这些企业中,报表披露受损最严重的是英利集团,2007年至今,英利平均每年因汇率损失5 560多万元,2010年的汇兑损失达9 297万元。更为严重的是,2011年开始,欧洲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明显下滑,而且新签的订单大部分账期延长,大量客户延期付款,再加上未来人民币仍将持续升值,可以预计,英利海外业务造成的汇兑损失仍将不断增加。

图16-18 国内主要光伏厂商汇兑损益对比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二)融资困难

垂直一体化的业务结构和不断扩大的产能彰显了英利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决心,但是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2007年英利在纽交所上市,缓解了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然而,近两年整个光伏市场处于低谷期,股价不断下降,基本上失去了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然而,目前英利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已达80%以上,如不尽快进行融资,资金链有断裂风险。一般来说,解决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股本,但是目前萧条的市场阻碍着英利增资扩股;二是通过经营的积累,逐步偿还银行贷款,目前英利仍在扩大规模,拟在建工程规模仍然较大,难以用经营的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融资困难成为制约英利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三)垂直一体化风险

英利通过打造一条包括多晶硅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结构,从而摆脱了原材料价格的制约,实现了规模经济,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扩大了在光伏市场的份额,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在行业效益较好的时期,垂直一体化能够将上下游的利润囊括在企业内部,但是在行业效益不好的时期,垂直一体化也会拖累企业的绩效:一方面,垂直一体化的企业需要顾及整个产业链,必然无法在某个细分的领域做精做细,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管理成本也随之提高,届时垂直一体化也将失去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垂直一体化的策略也增加了企业的退出壁垒,无法及时将资源运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现有的技术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2009年英利集团宣布投资六九硅业时,正处于硅片价格暴涨的时代,整个光伏行业“拥硅为王”,此时若能实现硅片的自主生产,则能获得产业链上游的高额利润。六九硅业于2010年10月投产,然而刚投产不久就面临市场上硅片价格暴跌的局面,没有达到设立六九硅业的初衷。另外,投产后的六九硅业也无法提供英利集团生产所需的硅料,六九硅业的年产量仅为1 000吨左右,仅能实现很小一部分的硅料供应,英利集团2011年的前五大硅料供应商全部是外部企业。最后,六九硅业所采用的生产技术——新硅烷法,在技术上远远没有成熟,这也是六九硅业没有发挥其应有效果的根本原因。

英利集团于2011年的年报中将六九硅业计提22.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勾销了六九硅业的全部投资。这也是英利在垂直一体化过程中遭受的最严重的打击。

五、应对措施

(一)开发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

中国是一个大国,广大的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日照时间长,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东部地区则有大量的建筑屋顶,是太阳能发电的理想之地。但是,中国却是太阳能发电的小国,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启动。我国光伏企业没有国内市场作为消化产能的“蓄水池”,仅仅依靠海外市场,潜在风险非常大,且不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中国国内市场无法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光伏发电成本高企、政府补贴力度不足、光伏发电并网仍存在技术问题等。2012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的工作意见》,这一举措与“金太阳工程”不同,实施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模式,启动居民屋顶太阳能设备这一市场。英利应牢牢抓住国家政策的机遇,向下游电站延伸,积极开发出适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设备,抢滩分布式发电市场。另外,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特性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电力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有的地方甚至至今没有通电,英利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发展农村市场,使广大农村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满足家庭日常用电。有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高市场占有率的成功案例在前,可以预期太阳能光伏发电同样非常适合农村市场。最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我国大大小小岛屿陆续被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解决岛屿上能源供给的问题,这是英利可以利用的另一潜在市场。

虽然欧美市场因为“双反”和补贴下降的原因暂时受阻,但是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不会受到一国、一地区政策的影响。就全球而言,美国西南部、非洲、澳大利亚、中国西藏、中东等地区的全年总辐射量或日照总时数最大,为世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广大的非洲地区,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经济不发达,电力基础设施落后,传统发电方式竞争力不足,这是太阳能光伏企业的理想市场,英利可以利用南非世界杯时树立的品牌形象,进军非洲市场,为非洲落后地区提供太阳能发电设备,开发新的业务增长地区。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面向本国大企业征收碳税,每吨23澳元(约合22.6美元)的二氧化碳排放价格将使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碳排放代价最高的国家。鉴于澳大利亚光伏技术国际领先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光伏产业预计将成为碳税等相关政策的重要受益者,英利可以适时扩大在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的业务。另外,南美洲、中东等地也是太阳能发电的另一片蓝海,英利可以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业务,以降低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稳定企业收入。

(二)适度发展多元化经营

目前来说,光伏市场处于低谷期,企业订单数量下降,账期延长,企业的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要缓解当前的运营危机,度过光伏寒冬,英利可以适当发展多元化经营,以其他业务的收入和利润来帮助光伏业务度过低谷期。事实上,英利正在实施这样的策略,英利集团旗下的绿色农业、投资、酒店等业务正在为企业分摊光伏业务的风险。然而,多元化经营也要选择适当的产业,要缓解资金链的压力,应选择那些投入相对少、需求相对稳定、回款较快的产业进行适当的多元化经营。

(三)开发差异化产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由多年前的蓝海变成了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红海,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一方面要继续进行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另一方面,单纯依靠成本优势容易招致“双反”调查,英利要想获得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则要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面对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击,英利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客户服务。单纯地依赖成本优势容易引来“双反”调查,在此情况下,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便可以有效地规避贸易战,同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如在西藏等海拔较高的西部地区,光伏产品需要能适应严寒、大风等恶劣的天气条件;在海岛地区,光伏产品则需要具有耐潮湿的性能。商业模式方面,目前英利正在进行“一站式”模式的探索,即集约化的形式,采取居民自提产品、自主安装的方式进行。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回款快、风险小。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结论启示

(一)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掌握行业话语权

英利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率,改善运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掌握行业话语权,增强企业竞争力。成本的降低可以在原材料、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上取胜。在原材料价格上,作为垂直一体化的企业,英利有条件进一步压缩供应商中间利润,通过大批量订购原材料,压缩成本促使企业原材料价格不至于大幅度波动,在光伏产业寒冬时,英利却逆势而为,提出大幅度扩产计划,以期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在市场上,企业根据政策推出的时间适当调整生产计划。在供应链上,通过提高电池组件供应速度和效率节约成本。在成本管理上,企业不断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库存成本,同时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降低产品价格,成为行业的价格制定者,才能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二)垂直一体化,布局全产业链

英利公司拥有从铸锭、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结构,垂直一体化的布局使英利相对于同行业其他企业,较少受到上下游产品价格的影响,同时,垂直一体化可以控制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抵御外部风险。但是,目前同行业其他企业如尚德等也在开展垂直一体化的投资活动,可以预见,未来光伏产业将经历一轮重组并购,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参考文献:

[1]侯隽.英利的3年赌局[J].中国经济周刊,2010(45).

[2]李伟.“天威英利”的成长之路[J].中国高新区,2005(6).

[3]时昭旭,时晓彤.“中国英利”世界杯营销价值分析[J].新闻世界,2010(10).

[4]苏敬勤,邢晓东,洪勇.基于产业链中间嵌入的企业成长机制——以英利集团为例[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12).

[5]王志新.英利布局光伏大众消费时代[J].中国经贸,2011(9).

[6]杨岭.英利:像卖可乐一样卖光伏?[J].中国机电工业,2011(4).

[7]赵宏伟.英利:创新带来不竭动力[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10(2).

[8]赵沛楠.英利如何做到光伏最低价?[J].中国投资,2009(9).

[9]支强,刘坚,郝亮.基于英利集团赞助2010年南非世界杯策略分析[J].运动,2012(4).

[10]周夫荣.英利的“阳谋”[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