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和医院院长、著名医学家刘瑞恒

协和医院院长、著名医学家刘瑞恒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和医院院长、著名医学家刘瑞恒刘瑞恒,字月如,1890年出生,直隶南宫人。回国后,他出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这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任华人院长。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入院,此时他已经不能进食,当日下午外科专家兼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主刀为其进行剖腹探查,确诊为癌症晚期,于2月17日发出病危通知书。

协和医院院长、著名医学家刘瑞恒

刘瑞恒,字月如,1890年出生,直隶南宫人。他于1903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906年未毕业即送美留学,入哈佛大学读书。他是我国著名医学专家,中国创伤医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中国首批哈佛大学留学生之一。

刘瑞恒在1909年获得哈佛大学理学士学位后,专攻医学6年,1915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1915年返国任上海哈佛医学院教授; 1918年被北平协和医学院聘为外科教授;1920年赴美进修,专攻癌症外科。回国后,他出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这是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任华人院长。

1924年,通州某乡村新生儿频繁死亡,时任协和医院院长的刘瑞恒派人调查,发现原因仅是产后破伤风所致,他对医院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卫生教育培训,便解决了这一难题。该事件深深触动了他,刘瑞恒认为,医学应该为更广大的民众服务,由此他开始积极推行公共卫生事业。次年,他与协和公共卫生教授美国人兰安生(J.B.Grant)一道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创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先河。刘瑞恒对协和医院学生影响最深的是鼓励他们学成后为祖国服务,而不是趋向于私人开业。因此,那个时期由协和医院出身而专心医学研究或服务医疗卫生机关者很多。

1925年3月12日,一场葬礼在协和大礼堂举行,这是早年是一名外科医生后来成为革命家的孙中山的葬礼。孙中山生命最后两个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协和度过的。1924年的最后一天,孙中山抱病来到北京,连日来不断加重的肝病,让他都已无力宣读那300字的“入京宣言”。此后,有人建议他到东郊民巷的德国医院去,他说:“东郊民巷是租界,我不去。”最终,孙中山先生选择了由中国人刘瑞恒担任院长的协和医院。

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入院,此时他已经不能进食,当日下午外科专家兼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主刀为其进行剖腹探查,确诊为癌症晚期,于2月17日发出病危通知书。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现在的协和医院还保留着一份13页的报告,编号为9954,上面的名字是“孙逸仙”,其中有几张器官标本的照片。长久以来,外界都一直以为孙中山死于肝癌,直至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交流孙中山事迹时,协和医院医生展示了这份报告,才揭示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真相。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后改卫生署)于南京成立。中国政府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便以此为开端,刘瑞恒历任卫生部(署)次长、部长、署长,兼禁烟委员会委员长,兴建中央医院兼任院长,负责与国际联盟技术合作设立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一身兼卫生行政、技术及医疗3个最高机构之首长。1932年,他奉命成立军医总监部,并担任总监,兼陆军军医学校校长。由于医疗卫生工作大规模开展,需要专门人才,刘瑞恒认为推进和提高医学教育是公共卫生建设的根本,建议并成立了国立牙医专科学校、中央护士学校、中央助产学校、中央大学医学院及卫生教育系、中央卫生人员训练所等。刘瑞恒一生贡献于民族医学事业,是中国现代医学的一颗璀璨的巨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