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属关系称呼一览表父子母子

亲属关系称呼一览表父子母子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尾京族人常用亲属称谓续表当地人的亲属称谓以父系称呼为中心,长幼有序,老少分明。京族人还把这套亲属称谓用到了整个社会无血亲、姻亲关系的人当中。京族的亲属称谓基本和汉族一样,其特征是高度的描述性,这种称谓制与男性继嗣相关联。同时,京族的亲属称谓社会化、称谦呼尊的原则固化了传统村社交际模式的价值秩序。
亲属称谓_中国京族

第四节 亲属称谓

一个民族的亲属称谓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时代特点,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亲属称谓语浓缩了一种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精华,体现了一个民族最外在、最直观的人本特性和社会秩序。

京族因承父系血亲制,其亲属关系分为族内亲属和族外亲属。按世系枝叶排列,族内凡是同行同辈的男性皆称兄弟,堂叔伯、堂侄亦相同。凡高过己一代者,按叔伯侄称呼,同辈者按长幼次序,按次序称为:大哥、二哥、四弟等。族外亲是婚姻关系,是因婚姻相连而形成的亲属。除此之外,还有因收养而形成的拟制血亲关系。以下是img129尾村京族人常用亲属称谓,从中可以看到京族人的亲属称谓系统。

img130尾京族人常用亲属称谓

img131

续表

img132

当地人的亲属称谓以父系称呼为中心,长幼有序,老少分明。在直系中,从己身到六世祖为上行六代,从己身到六世孙为下行六代,在对这些亲属进行说明时,也只使用几个基本称谓——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对长辈和对晚辈,辈分突出,老少分明。对长辈,父亲称“阿爸”,母亲称“阿妈”,祖父称“阿公”,祖母称“阿婆”等。比较特殊的是,有些京族人把自己的父亲称为“阿叔”或“阿哥”,把母亲称为“阿婶”或“阿姐”。这主要是出于迷信的观念:第一,父母的生辰八字中有克子女的信息,为使子女能平安成长,要避开“父母”这个称呼。第二,小孩的生辰八字中有克父母的信息,为使父母得到平安,也要避开“父母”这个称呼。所以不以父子或母子相称,让所谓的“牛鬼蛇神”相信此子无父母或是家中无子,以此来逃避命中的劫难。这一风俗和我国其他农村一些地方的风俗相同。还有一点是,侄子和孙子的称呼相同,这也和我国壮侗语民族及东南亚的很多民族侄辈孙辈不分的情况相同。总体而言,京族人的亲属称谓与汉族差别不大,在体系上体现了讲秩序和讲人伦,以沿袭父系家族为中心的特点。

京族人还把这套亲属称谓用到了整个社会无血亲、姻亲关系的人当中。也就是说,把周围的人都纳入了亲属体系,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化。除了第一人称较常用中性的“我”(发音为“堆”)外,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他/她”,通常根据对方的辈分或身份来称呼,以表示亲热或尊重。如对父辈的人,第二人称直接用“大伯”“大娘”“叔叔”“阿姨”等;第三人称则用“那位大伯”“那位大娘”等。在知道对方名字的情况下,最好在其名之后再加上兄、弟、姐、妹、叔、伯之类的称呼。如一位名叫阮文德的男子,可根据他的年龄和亲疏程度,称为“德伯”“德叔”“德哥”“德弟”等。在需要进行自称时,通常不要用“我”字,而宜使用弟、妹、侄之类的自谦词。

亲属称谓正是以家庭的姻亲关系和继嗣法则为基础,经过语言的加工而对人类社会复杂结构的直觉反映,亲属称谓是社会交际的起点,反映的是一种有序的人际、社会关系,这种有序的人际、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结构的原型。换言之,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必然会在称谓系统中得到相应的反映。京族的亲属称谓基本和汉族一样,其特征是高度的描述性,这种称谓制与男性继嗣相关联。同时,京族的亲属称谓社会化、称谦呼尊的原则固化了传统村社交际模式的价值秩序。在传统社会,财富和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农耕和渔业的知识更多地体现为经验的积累,那些年纪大的人,无疑拥有更多的劳动经验,积累财富的时间更长,意味着老人更富有、更权威,更有话语权。京族人传统的称谓体系有称谦呼尊的特点,降低自己的地位,用更高位的称呼来称呼交际对象,表达自己的尊敬。有的还以自己孩子的口气称呼交际对象以“增加”对方辈分,潜意识里把交际对象归入值得尊敬的“老者”。这样的交际模式实际上强化了尊老、敬老的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