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国际环境

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及国际环境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历史的经验证明,战争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决定战争的形态、形成、进程和前景。新技术革命所引起的战争形态变革,首先是从改变战争所依赖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始的。军队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的优势,是构成高技术战争的核心要素。从高技术战争与军事斗争需要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看,对现代高技术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军事需要因素主要是军备竞赛和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

二、高技术战争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连绵不断,这些战争与前两次世界大战相比,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的局部战争愈来愈显示出高技术战争的特征,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则标志着高技术战争时代的开始。然而,一种新战争形态的出现,也同其他事物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一样,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透过这些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风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高技术战争形成绝不是孤立的产物,它是20世纪中后期国际科技经济政治、军事等重大因素发展和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物质技术基础

历史的经验证明,战争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决定战争的形态、形成、进程和前景。在火药发明之前,战争形态主要表现为使用冷兵器的体能释放的列队格斗;公元10世纪,中国发明了火药并将其用于军事,使战争从使用冷兵器逐步转变为使用火枪火炮的热能释放的热兵器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上世纪中叶,当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核技术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制造出两朵“蘑菇云”时,以核能释放形态的热核战争使随之产生。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下半叶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技术革命浪潮。它猛烈地冲击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正是这一浪潮把高技术战争推上了历史舞台。战争,是物质力量竞赛。新技术革命所引起的战争形态变革,首先是从改变战争所依赖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始的。新技术革命为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泉。从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关系看,高技术是军事高技术的基础,军事高技术是对能够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那部分高技术的开发。例如,没有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微型技术的进步,军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激光技术,深测技术及其所依赖的光学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军用光电子技术就没有基础;没有以高速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军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就失去依托;没有运载火箭和航天技术也只能是无火之炊;没有生命科学最新成就和新材料、新加工工艺的应用,军用生物技术就难以发展,以上充分说明了新技术革命创造了高技术战争的物质技术基础。

新技术革命使武器装备发生了质的飞跃。高技术战争,首先表现了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它是构成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因素。新技术革命使武器装备发生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一是武器装备的毁伤精度大幅度提高,投掷距离日趋增大,破坏威力突防能力增强;三是侦察、监视能力扩展;四是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五是机动能力更好。总之,新技术使武器装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开辟了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水平的崭新时代。同时,也改变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结构。军队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的优势,是构成高技术战争的核心要素。伴随新技术革命所出现的高、精、尖兵器装备部队,引起军队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结构的变化:一是一些新技术军兵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军兵种。比如,导弹核武器的发展导致导弹部队出现;军用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军队编制中诞生了一个新军种——天军。20世纪60年代以后,军用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部队迅速崛起,现已成为一个具有作战和保障双重性质的独立兵种等。二是军队总体结构发生了从强调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方向转变。一方面,用密集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军队具有新的战斗力,能产生高效益,使继续维护规模庞大的军队已无必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密集型军队的投资费用大,使维持规模庞大的军队已不可能。实际上,这是高技术开辟了质量建军的道路。三是军队内部的军兵种结构向技术密集型的军兵种倾斜。四是军队内部的层次结构更加明显。为了妥善解决平时养兵的可能条件与战时用兵需要的矛盾,许多国家都将军队区分为快速部署部队、一般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三个层次。五是军队各级指挥机构趋于精干化。这主要是C3I系统的建立,为实现军队指挥机构精干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六是驾驭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等。

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作战形态和作战方式。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和新型的高素质军队使用于战场,使战场的面貌焕然一新。稳定的战线将成为特有的现象,机动作战将占上风,传统安全突破地位下降,防御作战更依赖于积极性、进攻性和机动性,非线式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航空航天器的发展为新空地天一体战创造了物质条件,防空反导、制空权和制宇权将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关键,深潜武器的发展,又把战场主体空间向下延伸到新的深度,呈现出向上与向下两个方面急剧发展的趋势,使战场的立体性增大;高技术武器装备作战距离增大,使交战双方更加重视利用远战兵器材给对方以杀伤,导致远距离的火力突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手段;战争中电子对抗更加激烈,从而使电子对抗成为重要的作战手段贯穿于作战过程的始终;高技术战争更强调整体对抗,要使构成复杂的军兵种、各种武器装备协调一致地运行,形成综合作战能力,达到预定的目的,使作战指挥的作用更重要,难度更大等。

(二)高技术战争形成的国际环境

战争的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总是与军事需要成正比,这已为战争史所证明。如果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不断提高战争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那么,军事斗争的需要,则对迅速和广泛采用这种物质技术条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军事斗争的需要是高技术战争产生的“助产婆”,是当代国际军事斗争的产物。从高技术战争与军事斗争需要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看,对现代高技术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军事需要因素主要是军备竞赛和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首先,霸权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促进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以美苏为主的两大军事集团,利用它们在大战期间急剧膨胀的军事力量及其影响,为了扩大各自的政治影响和势力范围,大力扩充军备,进行了长达46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军备竞赛通常是以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势为根本标志的。然而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以核技术为代表,高技术产业还未大规模形成的情况下,美苏两霸的军备竞赛,主要表现为以增强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数量为特征,导致了核武库的急剧膨胀,也给他们的财政经济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当美国的军事优势受到严重威胁时,它开始考虑改变军备竞赛的方式。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苏开辟了由争夺武器装备的数量向争夺质量优势转变的新思路,从而促进了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争夺质量优势的转变过程中,美苏两霸和一些军事大国深刻认识到:与对手保持军事力量的“均衡”或优势,不仅需要一定的数量优势,更重要的是以依赖于武器装备的质量优势。而夺取优势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大力发展大规模高技术产业,并与军事有机结合形成新型的军事高技术群。因此,他们一味强调并注重在军事领域里优先运用当代最新的高技术成果发展武器装备,其结果:一是大大缩短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和周期;二是使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迅速得到加强,甚至产生质的飞跃。

其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来,由于美国和前苏联长期激烈争霸,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遗留问题所造成的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越来越复杂等因素,使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86年底,世界上发生了182场局部战争。尽管这些局部战争情况各有差异,但从总体上讲,由于大多数局部战争往往都有超级大国直接参与或在背后干预,因此,它们基本上代表着当时军事技术的战争水准,也可以说,每场局部战争都是对大量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和选择,也是对作战方法、样式的优选劣汰。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当埃及军队装备的苏制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在战争中获得赫赫战果后,导弹几乎成了各主要军事大国竞相发展的“宠儿”,加速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进程。又如,海湾战争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新式武器装备的大汇展和“大曝光”,这些军事高技术装备充分显示了它们的高性能、高效益和高战绩。再如,海湾战争的电子战、空袭作战等样式,虽然带有美军在这之前局部战争中作战样式的影子,然而,其规模和方式都有了新的完善和发展。由上看出,高技术战争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影响。

(三)高技术战争形成的理论推动

战争不仅是物质力量的竞赛,而且是以作战理论为核心的军事思想的竞赛。高技术战争不仅仅是使用高技术兵器和结构新型的高素质军队进行的战争,而且是以新作战理论为指导的战争,新作战理论是高技术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高技术战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

首先,新作战理论对于战争形态的发展起着先导作用。战争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发展着的矛盾,这就要求指导战争实施的作战理论必须根据战争的发展适时更新。然而每一种作战理论的创立,不仅仅反映了对战争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包含着对新战争形态的创造。今天的战争,是昨天作战理论指导的结果,而明天的战争,又是今天新作战理论先导的结果。海湾战争充分体现了新作战理论影响战争发展结果的规律。海湾战争是举世公认的战争史上水准最高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在谈到军事理论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时,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认为,它反映了15年、20年、甚至25年以前的军事理论和我们的成就。这种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写进作战条令中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实施的电子——火力突击、垂直突破、纵深机降、远距离包围迂回等作战行动,与美军20世纪80年代“空地一体作战”概要中,对未来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描述如出一辙。无怪乎有的学者说:海湾战争是美军按其“空地一体作战”概要及其有关条令打一场标准式战争。可见,就对作战形态的影响而言,新作战理论的确立如同军事技术的进步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其次,新作战理论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先导作用。发展作战理论与发展武器装备相统一,这是衡量理论正确与否的一条根本原则。作战理论的发展,并非一定要总是落在武器装备发展的后面。“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技术牵动”战术,这一适应战争时期发展作战理论的思维定势长期以来在军事领域占统治地位。然而经过长期相对和平时期建军实践的摸索,及对局部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研发,在相对和平时期如果继续沿袭战争年代“技术牵动战术”的思路,实质是对“技术决定战术”这一正确理论的片面理解。其弊端:一是作战理论总是落后于武器装备发展,导致理论滞后而过时;二是会使武器装备的发展无的放矢,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减少和消除这种弊端,不少兵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作战理论牵动技术发展的方针和以作战理论为依据的武器装备发展需求体制。这一体制迅速引起许多国家军队的共识,逐步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种共同趋势。这种先导作用在海湾战争中体现最明显的有两方面:一是武器装备对战场的适应性更强;二是使武器装备与作战理论同步发展。譬如:美军使用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就是根据“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纵深打击的要求,于1985年5月由陆军发展起来的一种支援武器系统,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