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生涯的含义、主要类型及主要发展阶段

职业生涯的含义、主要类型及主要发展阶段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对组织而言的职业生涯,表示组织努力为雇员在组织的作业生命中确立一条有所依循、可感知的、可行的发展道路。外职业生涯的因素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当一个人在求职时只是过多地关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就会影响他的进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的,只有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才可能保证职业生涯的最终成功。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职业生涯的含义

职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历程。人的一生,从开始工作到职业活动结束,大约有35~50年的时间,约占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的40%~50%(以平均70岁寿命为基数),这一漫长工作历程的全部统称为职业生涯。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个人一生中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连续从事的职业发展过程,还包括一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

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经历。

1.职业生涯的基本特性

职业生涯以时间为主线,以工作内容为载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性(见图2-1):

(1)时间性:职业生涯发展是一生中连续不断的过程。

(2)空间性:职业生涯系以事业角色为主轴,也包括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角色。

(3)发展性: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就是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4)独特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独一无二的。

(5)现象性:只有个人寻求它时,它才存在。

(6)主动性:职业生涯与个人的能动作用密切相关。

img1

图2-1 职业生涯的基本特性

2.职业生涯的主要类型

职业生涯按照其是否稳定,可以分为传统性职业生涯与易变性职业生涯。

(1)传统性职业生涯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他的职业可能是持续稳定的,通常称其为传统性职业生涯。比如,一名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之初职称是助教,随着其学术水平和工作年限的增长,其职称可能会逐步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

(2)易变性职业生涯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能由其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能从事多项职业,通常称之为易变性职业生涯。比如一名教师职业之初从事教学工作,以后转到行政岗位上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等等。

根据职业发展对象的不同,职业生涯又可以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1)内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因而,内职业生涯就是从业者个人追求职业过程中所经历的通路。内职业生涯的因素包括:与职业相关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能力、个性品质等,它们的取得,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而实现,但主要是由自己的努力追求而实现的,并且一旦取得就永远归自己所有,别人无法收回或剥夺。当一个人在求职时关注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他就容易获得成功,进步就较快。

(2)外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是指对组织而言的职业生涯,表示组织努力为雇员在组织的作业生命中确立一条有所依循、可感知的、可行的发展道路。

外职业生涯的因素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外职业生涯的这些因素多数是别人给予我们的,尤其是在职业生涯初期,别人给你的这些外在因素是很容易再把它们拿回去、把它们夺走的。如果我们只是去追求那些外职业生涯的内容,自己就会经常陷于痛苦之中,总是会怀疑上级对自己不公,甚至会担心下岗名单里有自己。当一个人在求职时只是过多地关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就会影响他的进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的,只有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才可能保证职业生涯的最终成功。

3.职业生涯的主要发展阶段

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通常分为七个发展阶段。

(1)探查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了一个人最早期的关于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想法,以及在一段时间后对这个想法的修订。这个阶段人们常常受到家庭或一些重要人物的看法的影响,尤其是来自一个人的长辈。这些看法往往包含对个人生活道路或生活规划的期望,通常为口头信息和非口头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他们认为这个人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类型,应该选择什么居住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

当一个人正式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时,他往往已经尝试了多种职业或是生活角色,并已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了领域。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在这个阶段还没有任何确定的想法,但是他们已经能够采取一些正式的行动,如阅读报刊、上网搜索;或采取一些非正式的行动,如与亲戚朋友交流以决定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最初选择。

(2)个人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通过完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评价、审核、模拟等环节接收到的各种信息,给自己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可以帮助人们修正其在探查阶段做出的选择,列出一个可供选择的生活和工作的清单。这个阶段有助于人们评价和明确他们的素质和个人特点,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兴趣和喜好,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的、人际的、工作和文化的价值观。

(3)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对个人评价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的分析。当人们完成了第二阶段即个人评价阶段,他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职业生涯阶段有关信息,包括个人以及重要相关人物的生活情况。在分析阶段,人们对信息进行分解,追踪更小部分的信息以发现对过去、当前或未来的可以引发效用的联系。

从这个阶段开始,个人、人际、工作和文化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性再次在设置生活和工作目标上变得明显,这个价值观体系将会影响个人的生活以及职业生涯内容的选择,会帮助人们决定什么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人们通过分析和理解的过程来清理自身价值观,而结果就成了职业生涯目标设置的驱动因素。

(4)做出决定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对分析阶段确定的职业生涯的备选目标进行复查。一个人在决定什么时期追求什么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每个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大致时间做出评估。一旦做出决定,个人就能够对可能性目标进行选择。这个阶段获得的结果必须建立在最大可能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如果信息没有现实性,接下来很可能会遭遇挫折或失望,最终导致人们丧失信心,放弃进一步的努力。

(5)计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人需要对如何实现目标做出计划。首先,他需要先拟定一个详尽的计划,针对每个目标设计出对应的方案,从而使个人确认目标的任务、实现的大致时间、完成任务的顺序、目标达成的预期结果以及可能对完成任务有相关关系的人员。

当设计出一个系统的计划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目标可能并不一致,存在着偏差。因此为了使目标一致,我们还需要修改某些目标,明确如何获取必要的资源。与后续阶段相比,在此阶段做出的调整更为重要。

(6)实施或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人需要运行实施前面所设计的计划。实施计划的顺序取决于目标的复杂程度和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的目标可能可以同时完成,但是有的目标需要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完成,有时可能会需要运用运筹学的知识。

(7)生活-工作管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收获对已实现的目标的奖励,已实现的目标就成为其生活-工作管理阶段的一部分。在此阶段要求人们保持目标达成所带来的成功的工作绩效。有的时候,当人们追求更高目标或是处理难以预料的难题或挑战时,必须采取某种手段来保持生活中的所有部分的平衡。这种情况在职业生涯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它也是这个阶段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然,由于各种因素在这些阶段的不可预见性,一个人职业生涯在这些阶段的发展是很少呈直线的,因此,不能机械地看待或者应用这个阶段模型,要随时随地进行修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亦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按照时间维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1)短期规划。短期规划即2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

(2)中期规划。中期规划一般涉及2-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任务,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

(3)长期规划。长期规划即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以及为实现此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4)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达40年左右,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和阶梯。

从字面上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短期到中期,再到长期,直至整个人生规划,如同台阶需要一步步地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跨度时间太长的规划往往由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变化而难以把握,时间跨度太短的规划意义又不大,所以,一般人们把个人职业规划的重点放在2-5年内的中期规划,这样既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可行目标,又便于随时根据现实的变化进行修正或调整。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特征

1.个性化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自身,因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自己来主导。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性格类型、文化资本的构成、价值观、才干、能力、职业生涯的目标、成功的评价标准等不尽相同,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必不相同。因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能由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悉心制定。

2.开放性

人是社会的动物,如果一个人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考虑社会和企业环境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也不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只从个人愿望出发,一味闭门造车,别说规划无法实现,单是规划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强烈挫折感就会让你沮丧不已。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建立在对主观和客观环境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广泛听取领导、同事、家人以及职业顾问的意见之后制定出来的,而且还要经历数次的修正和调整,绝非一成不变。因此,一份好的个人生涯规划应该是切合实际、适时、严谨,并具有弹性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素

既然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考虑的要素就会不同。但总体说来,一些决定要素不容忽略,是必须考虑的。例如,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对外部环境的评估,个人目标的抉择以及为落实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等。著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罗双平曾用公式总结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即: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知己”是对自身条件的充分认识和全面了解;“知彼”是对欲从事职业的环境、相关的组织等信息的有效掌握;“抉择”是在知己知彼基础上,再来确定符合现实,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和强项,自己有浓厚兴趣并且与环境相适应的职业目标。

因此,“择己所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择己所爱”(只有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强烈的热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择世所需”(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才会有发展的保障)和“受益最大”(适合自己并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就是正确抉择的黄金准则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毫无疑问,时间的流逝是单向的运动,人生之旅只发单程车票。任何人都会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把握机遇,运筹帷幄,走向辉煌。所以,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时,既要有挑战性,又要避免好高骛远,注意适时调整,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原则。

1.长期性原则。规划一定要从长远考虑,着眼于大方向。

2.挑战性原则。为了避免陷于平庸,应该注意考虑:制定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目标选择能否对自己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如果计划完成,能否产生成就感?

3.清晰性原则。应该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安排是否具体。

4.可行性原则。应注意规划是否从实际出发考虑到了个人、社会和企业环境的特点与需要,与企业需求是否协调,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措施是否具体可行。

5.适时性原则。要考虑达到各种目标的行动安排,对先后次序是否做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时间表是否足以成为日后行动检查的依据。

6.适应性原则。应考虑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做调整。

7.持续性原则。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应该是持续连贯、衔接发展的。因此,应该考虑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注意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统一,具体规划与人生总规划是否一致。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保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任何人都需要对自己要从事的职业、工作的组织、担负的工作职务,以及在工作职位上的发展道路等进行全面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正是在于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细致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与限制,在“知己知彼”的情形下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方向,以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夯实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础。

1.能及时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获取公司内部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通过这些分析,我们由此确定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运用科学的方法,化解人生发展中的危机和陷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自己得到恰当的发展,实现自我人生理想

2.能鞭策个人努力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犹如人生之靶,当它树立在我们的前方时,我们就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它会时刻提醒、鞭策我们一步步地向它靠拢。当我们一步步地实现这些规划时,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我们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

3.有助于个人抓住工作的重点

生命有限,人生苦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很容易陷于日常生活的琐事而浪费生命的宝贵时光。有人说:“智慧就是懂得该忽视什么东西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我们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4.能引导个人发挥潜能

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能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优势和高回报率的方面,这样有助于最大可能地发挥自我的潜能。另外,当你不停地在自己的优势方面努力时,这些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你会成为一个充分实现自我潜力的成功的人。

5.帮助个人评估目前的工作成绩

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是进行自我工作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具体的,你就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估你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失败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他们极少评估自己所取得的进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者不明白自我评估的重要性,或者无法度量取得的进步。

6.能帮助个人实现人职和谐

人职和谐指的是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人和职业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追求人职和谐这个目标,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人职和谐既尊重了个人的特性,充分发展个人个性,又体现了统一意志,为推动社会进步凝聚力量。

1908年,美国的现代职业指导权威帕森斯(F.Parsons)提出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个人的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概念,指出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必须与他的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能力相匹配。后来美国学者舒伯发展了帕森斯的观点,提出了“人的发展与职业选择相结合”的概念,进一步深化了人职匹配的观点,更注重人的发展。美国学者霍兰德进一步完善了人职匹配的理论,并且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将人职对应分为六种类型,制定了具体测量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我国学者张文勇等对人职匹配理论做了深化和扩大,提出了人职和谐的观点。实现人职和谐具有四个特征,即快乐、积极、高效、优绩,个人应该做到:

(1)个人目标与职业目标相符。

(2)个人能力与职业要求相称。

(3)个人个性与职业环境相适。

客观地认识自我,在职业生涯实践中不断调整、发展、优化自我,实现个人持续发展,是人与职业和谐的必要条件。人职和谐关系可用图2-2简单说明。

img2

图2-2 人与职业的和谐关系

人职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一,人职和谐可以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人职和谐意味着将“职业适合个体发展”和“个体适应职业发展”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有利于挖掘和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去追求实现职业理想,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第二,人职和谐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人生存于社会之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方面社会有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另一方面,个人不苛求社会提供完全适合于自己的职业,而是适应职业,在职业生涯实践中不断调整、发展自我。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行职、权、利的统一,有利于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7.能加速人生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个人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个人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一个人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只是主体的自我满足,可以给人带来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当然也可以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但并不能完全体现个人的价值,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满足了他人的需要,或者为他人所需要时,才有价值的体现。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的贡献对于人类的需求来说,是稀缺、永恒的,所以是最有价值的。那么,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只要你的生命存在,能给人帮助,使人受益,就有了价值。帮助的人越多、受益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名、权、利,不是不可以追求,如果只是作为满足自己的手段,甚至为此而不惜损害他人、损害社会,那就是人生价值的堕落。如果用名、权、利获得的影响力去造福他人与社会,就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一个人要爱自己,更要爱他人;承认自我,更要超越自我。

七、职业生涯规划注意事项

1.期望值恰当

大学生由于没有职业经历,把一切都想象得非常美好,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往往期望值很高,超过现实可能和自身的条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毕业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也就是说,能在一个恰当的期望值的前提下,自觉地适应国家的需要,并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且健康成长的岗位。

2.多元选择

大学生在就业中总是会本能地瞄准最好的岗位,但是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最后还是不得不从事大众化的职业。如果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按高低画一个三角形,现在大学生正在从三角形靠近顶端的层面向下移动,仅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在“精英”岗位层面就业,而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在“非精英”岗位层面就业。这种就业层次的下移和位移数量的加大,必然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引发“质”的变化。所以,大学生千万不能只瞄准数量甚少的“精英”岗位,而应该与时俱进地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主动申请到西部去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主动要求到民营企业工作,主动要求到基层去锻炼自己,主动改行从事新的职业等等,实现就业流向多元化。

3.减少盲目流动

就业指导专家认为,社会流动机制将在就业体制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但由于大学毕业生对社会现实情况了解不多,往往使得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步入社会大门的大学生审时度势,要对自己将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深入了解,千万不要盲目流动,以免次数过于频繁,最终丧失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