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

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必须正确把握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的关系,正确对待爱情的波折,使爱情成为成人成才成功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因此,正确区分爱情与友谊,是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发展健康友谊的重要问题。

第三节 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

大学时期,是人的求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生命力旺盛,记忆力巩固的妙龄时期,是大学生构建知识能力,锻炼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正确把握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的关系,正确对待爱情的波折,使爱情成为成人成才成功的催化剂和推动力。

一、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俗话讲,时有春夏秋冬,人有青壮老幼,万物皆有其时。而青年时期恰似四季之春,乃是播下智慧之种的关键时期。有人作过计算,“一个人从出生到30岁,青春时光只有5年,约占人生的8%,在这短暂而又壮丽的5年中,还要除1/3的时间用于休息和睡眠,1/3的业余闲散,剩下的1/3还要用一部分于人际社交。”作为大学生,如果错过了青春这段宝贵的时光,过早地陷入了情网,成天迷恋于谈情说爱,势必虚度光阴,影响自己掌握真才实学,不仅不能很好或顺利完成学业,甚至还影响到将来的事业和前途。

今天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是祖国建设的栋梁。大学里课程多,学习任务重,要求高。要搞好专业学习,出色地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学习任务,就应该牢固树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观念,自觉做到分秒必争,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如果过早地谈恋爱,浪费学习时间和分散学习精力,就会影响学业。我国文艺翻译家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想你心目中的上帝一定是巴赫、贝多芬、肖邦等等第一,爱情第二,既然如此,你所能支配的精力和时间,只能贡献给你的第一个偶像,还轮不到第二个神明……所以,我的意见也直截了当,在你当大学生的这几年里,压根儿也不要谈恋爱。大学毕业走上岗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问题会周全些,同时你周围有的是优秀青年,彼此都有选择的余地,比起早恋来岂不好得多。”这段话,虽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但对我们在校读书的每个大学生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从大学生情况看,能得到美满爱情,能处理好恋爱及其他方面关系的人毕竟是少数。调查表明,78%的同学认为谈恋爱对学习有不利影响。如某校一个班一门课的期中考试共有13人不及格,结果发现其中8人都是正在谈恋爱。俗话说:“补网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学生时代不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会感到知识贫乏,力不从心,不能胜任工作,到那时,真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的同学提出,青年总是与爱情联系着,青年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也正是获得爱情的黄金时期。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从大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看,目前在大学学习的青年,正处于青年前期向中期的过渡时期,这时的青年,生理的发展已初步成熟,但要完全成熟,还需要延续到青年中后期。如果说,生理的初步成熟使人开始萌发性的意识,产生需要爱情的欲望,这种成熟仅仅标志着一个人的生殖机制具有繁衍后代的能力;但人的爱情不是单纯的生殖行为,并不是动物的性欲而是涉及到人的心理活动,涉及到与社会有着深刻联系的人格和伦理的行为。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看,这时的大学生,心理上仍在继续发展,有的方面接近成人水平,有的方面则存在巨大差距,处于“准成人”阶段。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导致了需求爱情和懂得爱情的差异,也就是需要爱情并不一定懂得爱情,主要表现为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不具备较强的自立能力;情绪还不稳定、波动性大;意志力较差;人生观、道德观正在形成之中,或者说还不稳定;在理想性格、情趣、爱好等方面尚未定型,可塑性大。据调查了解,有些大学生谈恋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或是一见钟情,或是寻找感情寄托,成功率很小。随着时间的流逝,了解的加深,恋爱双方发现对方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完美,就产生一种懊悔的心情。一旦矛盾发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品德修养,难以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必然引起波折,轻则造成思想苦闷,影响学习,重则一直消沉,悲观厌世,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大学生只有在生理条件、心理条件、思想认识水平三者都相对成熟时,才具备恋爱的条件。这时建立的爱情才会是成熟的、幸福的。因此,大学生应珍惜学校这段有限时光,集中精力,刻苦学习,奋发进取,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友谊,是指建立在利益一致而相互依恋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大学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里,青春少年开始向往异性,愿意多和异性相处,同学间的友谊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男女同学间友好地交往,不仅能创造一个和谐、真诚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能使人性格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加丰富全面。我们不提倡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但并不反对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和友谊。友谊和爱情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一般来讲,友谊是爱情的基础,爱情是更高层次的友谊。两者的建立都以共同的理想、志趣、爱好为基础,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受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影响和制约,两者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男女间友谊是爱情的天然媒介,友谊突破一定的“质”,就可能发展成为爱情。但是,友谊比爱情更加广泛、博大,不受性别的限制。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和人生,给生活带来快乐和温馨。因此,正确区分爱情与友谊,是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发展健康友谊的重要问题。

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的关系应该做到:

(1)建立和发展同学间正常、纯真的友谊。建立和发展同学间正常纯真的友谊,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进步和成才。男女同学在大学这个集体中,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活动,和睦相处,真诚相待,能得到无比真诚的友谊,亲身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充实和同学情谊的温暖;而过早地谈恋爱,把自己封闭在两人的小天地里,疏远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不仅享受不到集体生活带来的乐趣,还会失去更多的友谊。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青年时代没有与人结成真挚友谊的人,没有在同有着相同观点和信念的挚友进行精神交往中感受到巨大幸福的人,也不会感受到爱情的幸福。”男女同学交往时,还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亵渎友谊,把男女同学间的正常友好交往当成是谈情说爱,随意怀疑真诚友谊,人为地筑起一堵墙,使得本来很正常的关系变得不正常,影响男女同学间的正常交往。二是将友谊和爱情庸俗化,或视一般友谊为爱情,“自作多情”、“单相思”、或寻求精神寄托,打着恋爱的幌子,相互玩弄感情,弥补精神空虚。

(2)不要超越界限,轻易地将友谊发展为爱情。朋友与恋人、友谊与爱情虽有本质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由真挚的友谊发展为亲密的爱情也合乎规律。但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男女同学在相互接触中产生友谊,这是正常现象,但绝没有一定要发展成爱情的义务。因此,大学生应当注意保持和珍惜男女同学的纯真友谊,当单纯的异性间有较深友谊后既保持关系,又不能过分亲近,这就需要把握分寸,要有理智,尽量地多参加集体活动,交谈时回避敏感话题,避免单独行动。把剩余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或文化娱乐活动方面,控制友谊向前突破。

大学生只有正确地把握友谊与爱情的“度”,积极发展同学之间真诚的友谊,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使大学生活充满绚丽丰富的色彩。

三、正确对待恋爱情感的挫折

失恋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恋爱,就有失恋的可能,不会因你真诚地付出就一定有回报。有的人失恋后自暴自弃,甚至厌世轻生;有的人感情受到伤害就“破罐子破摔”,甚至违法乱纪,这都是非常可惜的。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要积极努力地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形成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学会处理和应对恋爱情感的挫折。

1.正视现实

伊沙可夫斯基说过:“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出火花。”每个人都有爱与不爱的权利,都有拒绝别人或接受别人的自由。有些大学生把失恋看成是自我价值的贬损,对原有的恋人进行挖苦、讽刺,甚至产生报复念头或自毁行为,做出丧失理智、愚不可及的举动。如某高校一男生失恋后,花言巧语地将原先倾心相恋的女友骗至公园将其杀死,然后自己跳楼自尽。一个人如果因为失恋而既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又对自己所爱的人的生命也不尊重,那么这种爱是可怜和可悲的,因为爱情毕竟不是生命的全部。其实,当爱情已经结束,对方离你而去时,要勇于接受这一事实,正视失恋。失恋是正常的,有时说来又是幸运的。许多大学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觉得今日的是最好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错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许多已建立美满婚姻的过来人都觉得自己过去的想法、行为很可笑。“天涯何处无芳草”,失恋只不过是一种人生体验,给了我们经验和教训,而我们有事业在、有亲人和朋友在,更应振作起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

2.分析原因

失恋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自己的原因,有对方的原因,还有外界的原因。面对失恋的痛苦,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不要一昧地沉湎在痛苦的回忆中不能自拔。如果是双方缺乏恋爱的勇气和信心,慑于社会的偏见和父母的威严,迫于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而痛苦分手,这时你应多想想假如以后结婚了,婚后生活压力该有多大,与其以后离婚,不如现在就分手;如果是对方与你性格不和,志趣不同,彼此思想、个性、情感有分歧,这时你应感到庆幸,与其日后咽下这杯自酿的苦酒,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因为这样的双方是很难建立起稳定的恋爱关系的。如果对方恋爱动机不纯,谈恋爱是出于随便玩玩,寻找精神寄托,填补生活空虚,寻找异性刺激,或者对方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如容貌、胖瘦、家庭经济状况、出身门第等作为择偶条件和标准,觉得你俩不般配,“门不当,户不对”;或者对方变心,见异思迁,移情别恋,在这种情况下,你应主动提出终止恋爱关系。因为爱情不能强求,且一次失恋并不意味着永远失去恋情。如果是由于自身的缺点过多,又不加克制,导致失去恋人的喜爱,则应加强自身修养,调整自己的心态,虽失恋也不必过于痛苦。因为这仅是一次人生体验,并因此而丰富了内涵,只要振作精神,定能寻觅到知心爱人和甜蜜爱情。

3.合理调节

不少大学生失恋以后,痛苦、愤怒、委屈、沮丧、寂寞、孤独等情绪体验会接踵而来,如果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调节,可能会积郁成疾,甚至铸成大错。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摆脱消极情绪,重新振作起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合理宣泄。找知心朋友或亲友倾诉,也可以痛痛快快大哭一场,或到空旷的地方吼上几声,还可到运动场上跑上2 000米,发泄心中的积愤和怨气,使压抑的心理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尽量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下棋、跳舞、旅游、弹琴、听音乐等,也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在活动中多结交朋友,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事情上,冲淡心中因失恋而产生的挫折感。

(3)自我安慰。充分运用“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前者是追求某一东西得不到时,贬低对方,以安慰自己。后者是不说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不好,而是强调凡是自己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如“谈恋爱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而现在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搞好学习”,“没有他,日后我会遇到更好的,选择余地更大呢。”这种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的精神胜利法,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4.情感升华

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将自己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需要转变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动机和需要,或将低层次的行为引导到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自身的较高层次的行为。升华一方面转移或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心理的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利己利人。我们要把失恋的痛苦化为一种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中去,把因失恋而产生的挫折感、压抑感升华为奋斗的动力,把自责升华为自我鞭策、自我激励,把单相思升华为热爱集体、珍视友谊的高级感情。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失恋而奋发努力,从而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和更加幸福的爱情。“乐圣”贝多芬在31岁时深深地爱上了一位少女,不料恰恰这时他患了耳聋症,他所钟爱的姑娘离他而去,这对它无异于“雪上加霜”。面对痛苦和失恋的打击,贝多芬毅然坚持从事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者和思想家,马克思称赞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然而年轻时的歌德多次经历失恋的痛苦,与夏绿蒂分手是第五次失恋,也是最痛苦的一次。1772年5月,歌德遵照父亲的意愿到威茨拉尔的帝国高等法院实习,在一次乡村舞会上认识了天真美丽的少女夏绿蒂,对她产生了炙热的爱情。但夏绿蒂已与她的朋友克斯纳尔订婚在先,歌德因此绝望而痛苦,脑子里不时出现自杀的念头,但他最终战胜了怯懦,下决心用笔抒发出两年来自己在爱情生活中所经历和感受的全部痛苦,由此便产生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世界名著,而夏绿蒂也就成了《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主人公之一。凭借文学创作来摆脱失恋的精神痛苦,歌德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