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乐与声响
在主持传播的现场出现乐队或加入音乐,在主持人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不时响起音乐声也是目前国内外主持传播中较为常见的情况。由于音乐本身的强大感染力,这种方式正日益被传播者青睐,被越来越多的节目,尤其是一些谈话类节目所采用,如国内的《实话实说》、《挑战主持人》等。在主持传播的过程中设乐队(广播中多为加入音乐),或音乐之于主持传播的符号性意义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调节和烘托现场气氛,形成有利的谈话场。
2. 及时表情达意,为节目锦上添花。
3. 调节节目节奏,缓解受众收视(听)疲劳。
以《实话实说》为例,因为这是一档即兴的谈话节目,所以前来参加节目的人,包括主持人在内都不免会产生紧张情绪,出现说话谨慎、“放不开”的局面,用专业点的话说就是“无法形成有利的谈话场”。音乐,作为缓解人类紧张情绪最有效的手段,这时就派上了用场。一段舒缓、悠扬的音乐之后,主持人和嘉宾包括观众再进入谈话就容易多了。据《实话实说》栏目的编导讲:“音乐给现场增加了几分轻松。每次节目开录前,乐队都会奏段曲子,让观众和嘉宾先放松一下子。有时谈话间唇枪舌剑,火药味比较浓了,崔永元也会说,现在大家轻松一下,让我们的小乐队奏段音乐。这样效果特别好,气氛一下就缓和了。”(14) 除了调节现场气氛,形成有利的谈话场,让嘉宾和主持人都能畅所欲言、妙语联珠之外,乐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节目中及时地表情达意,为主持人的传播锦上添花,就是“我们也在用音乐说话”。在《实话实说》节目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每次节目开场,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嘉宾亮相时,乐队都会跟着奏出表示欢迎的音乐;在节目进行当中,如果出现嘉宾和主持人谈话特别精彩的时候,乐队就会奏出欢快的音乐表示肯定和赞赏,而嘉宾和主持人一旦说出让人不能赞成的话时,乐队又会弄出许多“鬼叫”,引得全场一笑了之;有时节目中出现比较感人的场面,嘉宾和主持人都因动情哽咽出现沉默时,乐队又会插上一段音乐,可谓意味悠长。由于乐队的这种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其在调节现场气氛、烘托谈话内容上的独特作用,有人甚至这样说:“如果把一次谈话比做一篇文章,小乐队的音乐就像标点符号,激情洋溢地穿插其间,把谈话烘托得起伏有致。”(15)
需要注意的是,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固然可以对主持人的传播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不当同样会产生削弱,甚至干扰主持传播效果的负面作用。因此,主持人在有意无意地运用非语言符号这一传播策略的时候,务必要赋予这些符号以明确的含义,使其真正能为受众正确理解和接受,更要掌握适度的原则,绝不能让非语言符号喧宾夺主,干扰语言符号的信息传达。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符号过于频繁、复杂或刺激,不仅会使这些试图构成意义的符号本身失去意义,而且会干扰受众对主持人传播内容应有的注意,成为影响主持传播效果的不利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