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的音响与音乐

电视的音响与音乐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电视的音响与音乐一、音响的作用音响是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存在形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对音响的描写作用即纪实作用,电视新闻作品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实际上,在一些情况下,现场音响不仅是一条电视新闻的“主角”,甚至决定着一条电视新闻能否成立。电视剧《失落的梦》中,当吴恋

第二节 电视的音响与音乐

一、音响的作用

音响是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存在形式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电视新闻中,音响是体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构成元素。注意和揭示音响在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中富有独特意义的存在形式,将给人以特殊的真实感和美感享受。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仅以我国的诗家词人来看,不少大师就正是擅长于通过对自然环境中音响的独具匠心的把握与表现,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留下了许多余音不绝、意韵深沉、千古不朽的佳篇名句。

例如,唐寅的题画诗——“山空夜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余”——就完全是通过音响的反差,更强烈地让人们从对鸟声、雨声的联想中,去领略到恬静、安穆、空阔的山夜的气息。

宋代诗人曾几的诗句——“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则是以五更桐叶滴雨声写出了诗人的最佳心境。由于诗人心念久旱之后千里稻花喜逢一场透雨,该呈现出多么秀美的颜色,所以,静悄悄的五更天,梧桐叶上传来的秋雨之声,就更为令人神醉。在这里,“最佳音”既是梧桐叶上的客观雨声,也是诗人心理上“雨声”的艺术幻化。倘若在电视艺术中来处理这一意境,我们则无妨先配以真实效果的五更梧桐雨声,继而变幻为能更强烈表现诗人主观心理感受的艺术的雨声。试想,如果忽略对这“最佳音”的精心体味和再现,即使在拍摄得再美的画面上,意境也会荡然无存。

在电视创作中,由于电视是声画并茂的传播媒介,在迄今为止的艺术手段中,具有最逼真再现现实世界的能力,广大电视受众也必将会以这一客观存在为根据,要求电视创作能真实、丰富、生动地表现客观现实世界。所以,电视创作决不能忽视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音响,决不能忽略发挥音响的重要作用。

由于电视中的世界毕竟不等同于现实中的世界,现实中的音响在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自然也不等同于电视中的音响在电视艺术世界中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好音响在电视创作中的作用,就应当在电视中音响的作用这一特定前提下来加以研究和认识。

一般说来,音响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写作用(纪实作用)

通过客观再现人物及事件所处环境中本来存在的音响,可以更准确地体现环境,增强环境气氛的真实性。

比如,电视剧《新闻启示录》(浙江电视台摄制)中,有一个场面:在勤工俭学快餐食堂,李昌采访在这里当勤工俭学服务员的黎静,在声音、音响效果处理上,就不是从画面只发出非常干净的两人交谈声,而是让现场环境中就餐学生们嘈杂的语言,甚至轻啸的口哨声自然混杂其间,这样,就增强了环境气氛的真实性,有利于全片的纪实风格更好体观。

电视连续剧《一代风流》三部曲的第二部《苦斗》中,有一个场面:

(远景)夜,寂静的山林。画面深处,山凹间一间隐蔽、矮小的草屋,窗口透出一缕亮光。远处传来几声鸡鸣。

(近景)草屋内,胡柳凝神地倾听着周炳庄严地宣告:“现在纪念广州起义两周年,向在起义中英勇牺牲的兄弟姐妹们致哀……”

在这里,几声鸡鸣这环境中的音响,就进一步弥补画面描写了当时夜深的气氛。

再设想我们如果采访、拍摄万众欢腾、锣鼓喧天、庆祝新造的巨轮剪彩下水的现场;或是采访、拍摄机床欢唱、锻锤铮铮的工厂;或是采访、拍摄千里草原、扬鞭呼哨、放牧马群的牧民;或是采访、拍摄茶园中慢品清茶、聆听鸟语的退休老人……如果未能很好注意并发挥现场音响所包含的特殊情趣,那么,我们的作品该会是多么乏味。

对音响的描写作用即纪实作用,电视新闻作品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由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由于电视媒介所具有的真实反映生活的技术条件,电视新闻更应当准确地用新闻事实本身的存在形式来反映新闻事实。但是,在我们的电视新闻采摄实践中,常常容易忽视发挥音响的作用。有的人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在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是起“主角”作用的,而现场音响不过是偶尔短暂的附属品,是图像可有可无的陪衬,因此掉以轻心。

实际上,在一些情况下,现场音响不仅是一条电视新闻的“主角”,甚至决定着一条电视新闻能否成立。如四川省有一条获奖电视新闻《雅安有一处会发马蹄声响的间歇泉——白马泉》,倘若记者没有真实地采录到并再现出白马泉发出的马蹄声响,这条电视新闻可以说就连存在的基础也失去了。所以,记者特别精心注意对声音的表现。在交代清楚了白马泉的大环境后,镜头慢慢向泉水口推成特写(有意引导观众去倾听),喷泉发出的马蹄声愈益清晰,很好地表现了新闻事实。

至于因缺乏现场音响而严重削弱新闻真实感染力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某市电视台曾播出一条新闻《我市出现爱鸟热》。这条电视新闻中,讲到有人喂养的一只大鹦鹉,会模仿几国语言,但却只有鹦鹉图像,没有鹦鹉模仿几国语言的现场音响,结果,真实感染力顿时全消。

因此,电视新闻要增强其真实感,在音响的真实再现上,尚有苦心经营的必要。这首先要求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的当时,就能敏捷地把握与构思如何使现场音响再现并与解说词的总体布局合理,及时录取真实的、有感染力的现场音响。

2.表现作用(戏剧作用)

音响的表现作用,不是对自然环境中音响的简单复现,也不是通过音响简单地增强自然环境的真实感,而是通过对音响独具匠心的运用,表现特定的艺术意蕴,直接强化主题。起表现作用的音响,有时仍以客观存在的形态出现,但更多则是不以客观存在的形态,通过音响的变形,更强烈地表现出特定的艺术意图和审美效果。

电视报告文学《雕塑家刘焕章》的结尾,其音响的艺术表现效果,就是十分深沉隽永的:

随着画面摇向一条幽静深深的胡同,画外解说道:“你想找刘焕章的家,那容易得很。只要记住胡同就行。他家的门前,总是堆满了大树桩、大石块……”这时,镜头渐移推至刘焕章家门的近景,解说词停止了。画外渐强升起一串斧凿之声,越来越强烈地撞击着观众的心扉,经久不息。在这里,斧凿的音响无疑是独具了一种借代、寄兴的艺术修辞效果。它既形象地体现了刘焕章坚持不懈的进取追求,让观众闻其声、想其形,比直接用画面表现刘焕章更为含蓄、深沉,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联想,同时,也强烈抒发了编导者对刘焕章追求精神的歌颂。

电视剧《失落的梦》(贵州电视台)中,当吴恋被男朋友的母亲无情告知她所患的病是葡萄胎,一旦动手术后,她就将渐渐失去女性的特征时,在吴恋的充满痛苦表情的特写画面外,越来越强烈地震响起吴恋男朋友的母亲那无情的声音:“失去女性的特征!失去女性的特征!!失去女性的特征!!!”毫无疑问,这时的声音显然不是吴恋男朋友的母亲对她讲话时语音的客观形态了,但是,通过这种变形的声音,却更有力地揭示了这一宣告在吴恋心理上不断增强的冲击,表现了她对这无情宣告声音的主观心理感受。

这里,还有必要介绍和借鉴一下苏联影片《合法婚姻》结尾,对音响表现作用的出色运用:头班电车眼看着驶近车站,伊戈尔和奥利加更加难舍难分地拥抱在一起。电车那车轮沉重的轧轧声渐渐幻化为前线激烈的枪炮声,伴送着电车驶到伊戈尔和奥利加的身旁。伊戈尔毅然放开奥利加,跳上电车,透过后车窗望着踉跄前来的奥利加,天空中闪烁起一圈晨辉炫目的光环。画外枪炮的声响更为激烈了,枪炮声中,电车渐渐驶向远方……在这里,这种枪炮声不仅在其音响的强弱变化上明显表现出人工艺术的控制与调节,不是客观存在的形态,而且,这枪炮声也不是伊戈尔和奥利加依依惜别的电车站现场所客观存在的。它完全是电影创作者们主观性的添加,但是,观众却自然接受了这种主观的艺术处理,因为,它很好地揭示和表现了伊戈尔和奥利加这场别离的格外沉重的特殊含义,极为简练地预现了伊戈尔此去的命运前景。它遵循了音响的表现作用艺术创作规律,所以能收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3.结构作用——音响蒙太奇

音响除了描写作用、表现作用外,还可以在电视片中起结构作用,从而使电视片的时空转换、情节变幻呼应与贯通,呈现出别具风采的艺术形式。

例如,电视剧《乱世风尘》中,开戏时,梁竞凯在佛堂行窃,不小心弄翻银烛台,烛盘上的钢珠滚落掉地,发出一串响声。这响声在梁竞凯听来渐次变为令人胆战心惊的巨响,果然立即招来一串木屐声,由远而近,直逼佛堂……美莲出现在梁竞凯的身后,演出了后面的故事。但是,这响声的作用并未到此完结。故事将到最后,美莲为解开梁竞凯心中对自己一直存在的误解,讲述了梁竞凯行窃当夜被发现时的种种巧合。这时,电视片就是通过钢珠落地的音响,流畅地一下子将时空转换到了当夜美莲的卧室中。让钢珠的音响,成了梁竞凯行窃的情节线与美莲卧室中正发生的仇杀、情杀情节线互相贯通的重要“环扣”。音响的结构作用发挥得十分突出。

4.音响选配的注意事项

音响所具有的三大作用,往往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交叉的。所以,在实践运用中,既可以意旨明确地谋求某一种作用,也可巧加运筹,以收一石三鸟的妙用。

在具体处理上,要特别注意距离感、空间感、运动感和真实感。也可以说,距离感、空间感、运动感都是统率于真实感之下的。音响效果要真实,就应注意到音响运动的规律。如,音响的大小随距离远近而变化,同一音响在不同的空间会有不同的效果,音响发生体在运动中会因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引起所发出音响的改变等。

在电视新闻片中,一方面既要重视通过现场音响的真实再现来增强整条新闻片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处理好音响与解说词的主从关系。如果运用音响比解说更能使观众了解、感受新闻事实,就应突出音响,让音响发挥独特的作用。相反,若用解说更有利于新闻事实的表现及新闻主题的揭示,就宜让音响居于从属、映衬的地位,不要因音响过强而妨碍观众听清解说。

在音响与音乐、解说的共同关系上,要注意三者的搭配比例适当,该重叠的地方重叠,该分离的地方分离。重叠处,主次分明、得当;分离的地方,出现与消隐和谐自然,使音响、音乐与解说在整个节目中的相互承接转换流畅、自然、和谐,相得益彰地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二、电视音乐的特性

对电视音乐特性的认识,可以主要从把握电视剧音乐的特性与一般专题片或报道性短片音乐的特性来触类旁通地理解。

1.电视剧音乐的特性

我们知道,音乐是通过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音乐有抽象性与流动性的特殊性质。且不说无标题音乐,就拿有标题音乐来说,例如,贝多芬作的《命运交响曲》、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都有一种随意性。尽管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表现同命运抗争的主题,而且乐曲一开始的四个音就确定了这个主题,但究竟如何同命运抗争,具体是同怎样的命运抗争,是何等样的人在作这种斗争?都是抽象的、不确定的。同样,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具体是哪一个军港,哪一个夜晚,也都只有任凭听众自己去随意联想了。而且,对于一般的音乐、歌曲,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外,人们要求悦耳就行了。

但是,在电视、电影中则不同。

电视音乐的特性与电影音乐的特性是颇为相近的。电视音乐、电影音乐都具有一种特指性、规定性。它必须是、也只是抒发电视电影片中特定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情绪,渲染片中特定环境的气氛。它在观众心中唤起的也是同片中人物共鸣的思想情绪。比如,即使在今天,人们只要一唱起或一听到“九九那个艳阳天……”的歌曲,就会油然在心中回味起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中,李进和二妹子那甜蜜纯真的爱情。并且,也决不会因为这首歌曲动听悦耳,就觉得可以用来表现印度故事片《流浪者》中丽达与拉兹的爱情。同时,之所以这首歌曲深深地留在观众的心中,又是因为它恰如其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进与二妹子之间那种令人荡气回肠的美好情愫。要表现这种特定的情绪,显然也不能用“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之类的旋律或歌声。又如,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它给观众的,也是比较具体的、紧紧围绕霍元甲的命运冲突而横溢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尽管与电影《武林志》的思想感情有某种相近之处,然而观众或听众也决不会将两者张冠李戴。

在故事片《三个失踪的人》中,解放军焦排长负伤昏迷过去了。女护士长忙着采取急救措施后,在他身边缝着军衣守护着他。没想到,在这种严峻的时刻,女护士长竟然“哼”起情歌,倾诉对焦排长的绵绵爱情,结果令观众大倒胃口。其实,这倒不是歌本身刺耳,而是此刻不该唱!它违背了电视、电影音乐的“规定性”特性,未能准确抒发片中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情绪,也未能准确渲染片中特定环境的气氛。因为在这种时候,焦排长尚昏迷不醒,真正爱他的女护士长哪里还有唱情歌的雅兴!

2.一般专题片音乐的特性

在一般专题片中,音乐主要是烘托画面,渲染情绪、气氛。与电视剧相比,其音乐的特指性、规定性相对来说,较为宽松一些。一般与情绪、气氛吻合即可。

一般专题片的配乐形式,有的是创作,有的则是选配——选择适合编导总体设计中所要求基调、主旋律的现成音乐素材,进行编配组合。

3.电视音乐运用的基本原则

(1)电视剧音乐。

首先是要看音乐和歌曲能否准确地表现电视中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及特定的环境气氛。其次要看音乐或歌曲是否恰到好处地发挥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要看唱得是不是时候,是不是地方。电视歌曲应当是同电视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决不能“戏不够,歌来凑”,生拉硬扯,胡拼乱凑。要知道,人的一切行为总是受主观或客观的各种因素所制约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的逻辑性。两个青年谈恋爱,这中间不是不可能用情歌抒怀,但是要看地方、看情况。藏族青年在跑马山上唱《康定情歌》,可能;一对城市青年恋人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唱《康定情歌》互诉爱慕,就不大可能。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所谓发挥音乐艺术手段的独特魅力,就是说,电视、电影到了这个时候,非要音乐、歌声才能最强烈地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光用演员的形体表演、对白、画面都解决不了问题。另外,正因为音乐有流动性、抽象性的特殊性质,所以,对表达那些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愫,特别有用。比如,陆游《钗头凤》这首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如果在电视、电影中来表现诗人吟诵创作此词时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莫,莫,莫!”之后,就正是应该由音乐大显身手的地方。因为,诗人还有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还有无限深情包容在这有限的词句中。这时,可以用音乐来唤起人们不尽的联想、揣摩、神会、心领,从而让人们的感情产生无边无际的激荡。

在这里,我们欣赏一个电影中的成功例子。在故事片《啊,摇篮》中,中秋之际,为了孩子们欢度节日,已经受伤的保育员罗桂田爷爷忍着剧烈的伤痛,在大庙厨房里精心为孩子们做月饼。孩子们咂着嘴在窗外张望了一阵,一个个溜进来,问:“罗爷爷,做啥好吃的?”并且,一个个天真地争着要帮忙做月饼。罗桂田深情地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挚爱地笑着,挨个儿给孩子们擦手。但他的伤痛却更加剧了,痛得他不得不躺到柴火堆上。这时候,影片通过罗桂田的主观镜头,表现出他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个孩子。八九个孩子边揉面,边唱起了甜蜜清脆的《月饼歌》。歌声中叠化出孩子们变成了八九个生气勃勃的青年炊事员。他们看着罗桂田,愉快地揉着面团。但是,罗桂田的眼睛渐渐散了神,幻觉消失了。他脸上含着微笑,一颗晶莹的老泪顺着脸颊上的皱纹淌下来,在歌声中闭上眼睛。孩子们以为罗爷爷睡着了,懂事地停住了歌声。一个孩子走过去摸摸罗桂田的脸,擦去那滴泪。亮亮说:“罗爷爷哭了。”院生说:“罗爷爷想妈妈了。”孩子们一个一个轻手轻脚地走出大庙厨房,掩上门让罗爷爷好好睡一觉。李楠提水回来发觉不对,推门进去,一看,顿时发出了撕人心肺的哭声。孩子们也渐渐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全都号啕大哭起来……

这一首《月饼歌》的运用就非常之好。它表面上由孩子们欢欣地唱出,然而却格外深沉、辛酸地揭示了罗桂田崇高无私、挚爱革命后代的崇高精神境界。最强烈地表现了罗桂田心中充满着的,但却没有说出来的对生活的挚爱,对人生的希望,对未来的憧憬。这首歌,唱得是时候。孩子们的唱和罗桂田的牺牲,在这两个感情外部形式的剧烈矛盾之中,爆发出更为悲痛的内在感情火花。这首歌,停得也是时候,它没有因顾及动听的歌曲而强求其完整的外部形式,舍得割爱,令其戛然中止,因为后面孩子们天真的言行,比歌声更能将这种对烈士的悲悼推向高潮。

可见,真正把握并体现了电视、电影特性的电视、电影音乐和歌曲,总是在影视片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并以其不可淹没的独特魅力,使影视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更为丰富、深沉、隽永、含蓄。

(2)一般专题片或报道性短片的音乐。

在专题片、纪录片中,用音乐作为铺垫以增强感染力,是比较常见的。不过,在电视新闻中,最初,也较经常采用音乐铺垫渲染情绪,后来却又引发争议,有的认为电视新闻不可以加背景音乐,这样会破坏真实性。有的却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电视新闻可不可以加背景音乐不宜一概而论,如果加背景音乐显得生硬,有损观众获得对新闻的真实感,当然就不应该加背景音乐。如果添加背景音乐后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感染力,也可以采用。

例如,荣获2002年度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新闻消息《有困难找政府》(湖南郴州电视台摄制),温家宝总理带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深切关怀,深入灾区,进帐篷,入农户。在重灾区北湖区月峰乡瑶族村,村民邱长文拉着温总理的手,流着泪告诉总理,他的弟弟邱长武夫妇俩都被洪水冲走了,只留下了9岁的女儿邱斐与3岁的儿子邱志豪。温总理执意要看看这对孩子。他一只手把邱志豪抱在怀里,一只手抚摸着邱斐的头亲切地叮嘱道:别难过,好好学习,伯父会照顾你。有困难的话政府会帮助你。把弟弟带好。又对邱长文叮嘱道:就委托你啦,有什么困难就找政府,不行就找我!临别前,又依依不舍地抱着在邱长文怀里的邱志豪的头,深情地亲亲孩子的脸……这时候,画面外油然升起一小段深情的音乐,更加令人荡气回肠,强烈感受到人民总理与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一般专题片或报道性短片的音乐运用主要须注意:

第一,音乐应有利于增强真实感染力,应符合全片的情绪、气氛。在采用为人们比较熟悉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时,其乐曲更必须与节目的意旨情调完全一致。因为人们比较熟悉的乐曲一旦与节目的意旨情调不一致,用作背景音乐时,给观众的不协调感会特别强烈。还会起到间离效果,将观众的注意从节目的内容岔开到音乐方面去。

第二,处理好音乐与画面解说的关系。一是要注意主次轻重的变化。什么地方音乐为主?什么地方音乐为辅?什么地方音乐强些,强到什么程度?什么地方音乐弱些,弱到什么程度?音乐与解说怎样才能不互相抵触,以致主次不分,混淆难辨?音乐与解说又怎样才能不被对方淹没,以致形同虚设,毫无效果?这些,都需要精心构思。

二是要注意配乐的疏密分布与休止(空白)。不要不管需不需要,通篇将音乐灌得很满。

三是要注意不伤害观众对节目内容可信性及新闻事实真实感的感受。在不宜配乐的地方不要配乐。

第三,赋予音乐出现与消隐以自然和谐的形式。从电视观众的视听心理及生理来说,音乐如果中途突然中断,会给视听者带来不快的感觉。比如,在国外的商业电视广播中,由于插入广告,经常把音乐中途切断,结果使观众非常反感。所以,除非是因为有强有力的画面或强有力的效果音把观众的注意力实际上从音乐吸引开了以外,音乐的渐隐(或称淡出)应置于乐章或乐段的结束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