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哲族乡的建立

赫哲族乡的建立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赫哲族乡的建立中国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现有全国聚居建制的赫哲族三乡一村,即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村。当时,八岔赫哲族村成立了民族乡建制,而街津口村被三村乡政府所管辖,四排村隶属饶河县西林子乡辖区。1963年,经省政府批准,街津口设赫哲族乡建制。
赫哲族乡的建立_中国赫哲族

第六节 赫哲族乡的建立

中国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现有全国聚居建制的赫哲族三乡一村,即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赫哲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进入了一个幸福美好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天喜地的这一年里,赫哲族所在地区的同江县并入富锦县,同江地方划为第四区,街津口赫哲村,为富锦县四区所辖,划为自然屯,饶河县四排被批准为行政村,成立了村政府,抚远县八岔划为自然屯,在各民族中选出了屯长,1953年普选时,街津口为行政村,抚远县八岔成立民族村。

党和国家为了进一步推行民族区域制度,1956年撤销行政村建制,实施并村以建乡。当时,八岔赫哲族村成立了民族乡建制,而街津口村被三村乡政府所管辖,四排村隶属饶河县西林子乡辖区。1959年同江县从富锦县划出并入抚远县,1966年从抚远县划出,复建同江县。据此,街津口、八岔为同江县所辖。1963年,经省政府批准,街津口设赫哲族乡建制。

为完善民族乡建制,尽快把赫哲族各项事业发展起来,黑龙江省政府于1985年10月批准饶河县政府所辖的四排赫哲族村从西林子乡划出成立四排赫哲民族乡。从此,聚居在黑龙江省合江地区的饶河、同江三个民族村全部成立了民族乡。1984年,居住在佳木斯市郊区敖其葛氏家族要求恢复民族成分,经黑龙江县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联合确认,同意他们的要求,恢复为赫哲族,并成立敖其赫哲民族村,隶属佳木斯郊区敖其镇所辖,全国赫哲族行政乡村即为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同江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四排赫哲族乡,佳木斯敖其赫哲村的“三乡五村”。

【注释】

[1]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2页。

[2](元)脱脱等:《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392页。

[3](元)脱脱等:《金史·志第五·地理上》第二册卷二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549页。

[4]《西伯利来民族志》,莫斯科,1956年,第788页。

[5]菲舍尔:《西伯利亚史》第一卷,列林格勒,1968年,第402页;KO.A.谢姆:《那乃人的民族组织及其群体》,海参崴,1959年,第17页。

[6]《清圣祖实录》卷三,辽宁社会科学院,1987年,第3页。

[7][俄]B.K.阿尔谢尼耶夫:《1901至1911年间乌苏里地区军事地理与军事统计》,伯力,1912年。

[8](清)长顺:《吉林通志》卷五十一,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6页。

[9][日]鸟居龙藏:《奴儿干都司考》,《燕京学报》第三十三期,1947年。

[10]三国(吴)韦昭解:《国语》卷五《鲁语》下,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11年。

[11][日]鸦叶君山著,杨成能译:《满洲发达史》第二章,民国40年沈阳印,第75页。

[12](元)脱脱等:《金史·志第五·地理上》第二册卷二十四,中华书局,第549页。

[13]苏天爵:《元文类》卷四十一《驿传》,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7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