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哲族族人

赫哲族族人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交通习俗赫哲族人的交通历史独特而又漫长,最有特色的要数狗拉雪橇(拖日乞)了。可想而知,当时的明朝政府对赫哲族人的狗站重视的程度。《满洲民族源流考》称赫哲地区为“使犬国”,由此看出,“拖日乞”在赫哲族交通方面具有悠久历史。20世纪60年代后,赫哲族的交通出现了尴尬的局面。
交通习俗_中国赫哲族

第五节 交通习俗

赫哲族人的交通历史独特而又漫长,最有特色的要数狗拉雪橇(拖日乞)了。

在元朝《辍耕录》中曾载:狗站,在高丽以北,名称“别十八”即汉语的五国城,每个雪橇套四至五只狗做挽力,狗听从赶雪橇的人支使,在茫茫江雪间飞跑疾如风。而在明朝时,明朝重设狗站,据《大明实录》载:“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置辽东境外满泾等四十五站,赖其提领那可孟常等曰:朝廷设奴儿干都司并各卫,凡使命往来所经之地,旧有站赤者复设,各站头目悉恭命毋怠”。可想而知,当时的明朝政府对赫哲族人的狗站重视的程度。因而,狗拉雪橇在当时的交通是多么重要。

冬季则乘由五至七只狗甚至十几只狗挽“拖日乞”可载五六人,传递使命,送往差役,驰骋在冰天雪地茫茫的征途上,疾行如奔马,当时因该地不产五谷,冬春季节又是冰雪盖地,只有鱼兽肉成为狗的饲料了。

《满洲民族源流考》称赫哲地区为“使犬国”,由此看出,“拖日乞”在赫哲族交通方面具有悠久历史。

比狗更早的是马爬犁,一般都套2~3头马匹。“拖日乞”也比狗拉的爬犁大些,但妇女和小孩喜欢赶狗爬犁,因为狗爬犁不像马爬犁硕大,所以马爬犁渐渐用的少些。冬季是赫哲族人普遍应用狗爬犁的季节,不论是在山间的林海雪原狩猎的路上,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黑龙江上,狗爬犁满载着猎物和木棒一样的冻鱼,载着赫哲族人丰收的喜悦,欢笑飞驰在雪野上。

冬季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夏季水上的交通工具是“乌没日沉”(桦皮船)和风帆船,几十里的近路还可以,如果是百余里开外就不适应了。再者,水上交通受限制,因为水域没有陆地广阔,所以就出现了从俄国传入的“四轮车”。这种木制四轮车后两轮大,前两轮小,前两轮又是导向轮,牛马都可拉,即可农用运输,也可长途旅行。这种四轮车在清代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在夏季交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拖日乞”“乌没日沉”,还是四轮车,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20世纪60年代后,赫哲族的交通出现了尴尬的局面。由于山阻(江河)隔,人们到遥远的县城办事没有道路,也没有交通工具。于是党和国家考虑到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便在1964年无偿拨给同江街津口赫哲族乡一大型机动货运客船“繁荣号”,同江八岔赫哲族乡的“团结号”和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的“幸福号”。交通得到了缓解,不仅能把自己的山水产品货物运往外地,而且还可以通过水路搭此货船出远门了,他们可搭此船到佳木斯、饶河、黑河

2000年,国家为街津口赫哲族乡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莲花河大桥,而且开通了一日往返两个班次的县乡之间的公交客运汽车,从此,赫哲族人告别了只有水路而没有陆路交通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