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务信息获取权的实现,政务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法

政务信息获取权的实现,政务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法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情权的实现以信息获取权的实现为基础。

6.2 政务信息获取

近来,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对政府信息的获取已成为我国国家生活中一个焦点。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渐高,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加强信息公开的力度。政府信息公开已经开始深入到市、县、乡镇和学校、医院等其他公用事业单位。政府信息公开为信息获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获取并不止于信息公开。

6.2.1 政府信息获取权的实现(7)

信息获取权指信息主体有依法获得政府、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单位的、法律规定应予公开的信息的权利。对这些政府信息,公民可以通过阅读、查询、摘录、下载等方式获取并拥有,任何人都不得干预。可见,信息获取权包括了不受公权力干涉以妨碍其请求权的权利,与要求政府机关公开有关信息的权利,它进一步保障了公民无障碍地得到公开的信息,比信息公开包含了更丰富的内涵。现阶段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公民对政府信息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信息获取权实现的意义

①保障公众知情权等相关民主权利的实现,从而推动社会民主、政治文明进程。知情权是公众基本的权利之一,是民主的根本要求,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已被视为评价一国民主化程度的标准之一。从宪政民主制度的角度讲,知情权是指公民接受、寻求和获取官方所掌握的情报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包括公民信息接受权和信息获取权。知情权的实现以信息获取权的实现为基础。公众首先要充分获取各种至关重要的政务信息,例如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等,才能对政府事务知情,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参与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实现他们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推动社会民主、政治文明。

②促进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利用。在每一个国家,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甚至达到80%,且多数是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但是在我国,这些信息大多数还处于封闭的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促进公民获取、知悉各种准确可靠的政府信息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与进步,可帮助公民做出生活、事业决策。

③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推动政府行政的公开与透明,实现反腐倡廉。如果公众不能获得政务信息,就无法监督政府,以防止政府做出错误的决策。信息获取权的实现首先要求政府公开信息。通过建立透明、公开、权威的政府信息披露渠道和畅通、开放的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势必会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强化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使政府工作更具透明性,遏制政府利用对信息的垄断进行的以权谋私、官员腐败等政府寻租行为,克服政府决策随意等弊端,促进政府科学决策

④有利于加大开放力度,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已正式加入W TO,WTO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两大原则:公开性原则和透明度原则。政府作为WTO本国贸易体制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最主要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不公开的政府信息对其他成员方就没有法律效力。虽然加入WTO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但是要大力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还要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衡量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公共信息透明和政务信息的方便获取的程度。政府信息的方便获取还可以促进其他国家公众对于我国的了解,展示我国社会民主建设的成果,加深与其他国家的交流。

(2)政府信息获取权实现的途径

①国家的支持和保护。目前,我国在信息获取上还存在很多障碍,信息公开还停留在办事制度层面上,政府可以公开信息也可以不公开,随意性较大。有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把自己所掌握的公共信息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权力基础,设置各种障碍阻碍公众对信息的获取,用信息垄断寻租。因此在我国,特别需要通过信息公开法等国家法律将公民的信息获取权确定下来。通过对信息获取主体、应该公开和豁免公开的内容、信息公开的方式、信息获取权受到侵害时的保护以及收费等重要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才能将这项权利落到实处。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中对公民获取信息的权利予以确认和保障,依靠国家法律确保信息获取权已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在《信息自由法》等一系列法案中赋予个人查看、复制由联邦政府保管的记录的权利。英国于2000年11月正式通过《信息公开法草案》,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得到政府信息。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等国都在本国法律中均确认了公民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也制定了信息公开法保证公民对政府信息的获取。目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和信息公开立法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立法方面,上海、广州等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已进入快车道。被列入国务院立法规划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已于2008年5月颁布实施。另据报道,我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省级行政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事局局长汪兴明指出,未来中国将设立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的新闻发言人。

②政府的保证。政府是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公民对政府的信息获取能否达到全面、准确、及时、方便,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政府对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的态度,以及为此所采取的实际行为及其行为的力度。首先,政府机关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我国政府机关要摆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改变信息不公开是原则、公开是例外的做法,在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保守国家秘密、保护个人隐私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关系的基础上,凡能够公开的信息要尽量公开,以促进政府信息的利用。其次,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保障信息获取。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各地方和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相互协调配合,妨碍了信息获取。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美国在《电子政务法》中规定在预算管理办公室之内成立电子政务办公室,由CIO负责资源预算,并设立由各个行政部门CIO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各部门信息共享。财政部设电子政府专项基金,保障电子政府建设。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政府可以从中央到地方,在每一个层次都设立一个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相关政策和协调本层次各部门的信息公开工作,在各层各部门设立首席信息官,负责本部门信息公开。再次,要建立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各机关应将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个重点,使之成为政府机关自身建设和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同其他工作制度挂钩。如:与监督考核机制挂钩,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纳入政府机关的考核内容当中,建立统一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单位和职工在公民信息获取中的角色和责任。

③措施的保证。首先,要加强信息组织,提供政府信息指引服务(GILS)。对信息获取者而言,政府信息资源是大量且分散的,如何搜寻、获取符合需求的政府信息非常困难。因此做好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工作,提高政府信息的检索效率,是做好整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应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兼顾公民的知识水平、习惯和喜好。其次,利用多种渠道发布信息。广播、电视等媒介时效性强,覆盖面非常广,表现力强,比较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吸引他们获取所需信息。报纸、期刊、杂志以及专门的信息公报,其覆盖的区域非常广,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方便性。网络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互动性、广泛的覆盖面以及较高的时效性,它正日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利用网络发布信息,无疑是政府机关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设立公共查询点。政府将信息资料置于指定场所,如政务公告栏、明白卡,或阅览室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等,供公众查询、阅览、获取,这适合于小范围信息公开。但是这些地方如图书馆可以长期地保存信息,有专门人员对信息进行组织管理,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方便公众获取信息。上述四种媒体是目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及社会广泛关注的财政预算、决算及执行情况、公务员录用等重要信息,政府应通过它们在第一时间发布和传递事件原始信息,为公众获取。再次,做好信息更新维护工作。为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掌握和获取最新政府信息,要加强对政府信息的维护,对新产生的信息进行归类组织,随时做好信息更新、增补工作,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有些信息如保存在政府机构里有关个人的资料,如果公民要求政府提供、公开该信息,则政府应该予以受理并公开。有关的机关单位应制定详尽、便捷的工作流程指引,方便广大申请者查询。对于公民申请,答复应及时、准确、全面,如不能立即回复,应告知公民在一定期限内解决。如信息不属当事机关掌握范围,应明确告知申请人,或者给予指引。另外,政府机关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申请方式以供选择。收费方面,政府机关应只收取实际发生的邮寄、递送等成本费用,不能过多地收取费用,设置信息获取障碍。

(3)政府信息获取权实现的措施

①坚持便民、利民原则。政府促进信息获取的目的就是促进政府信息的利用,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方便公民进行信息获取应该贯穿于政府信息工作的始终和每个环节。具体而言,便民、利民原则应体现在:提高公民获取信息的意识;必须特别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信息获取;允许企业等盈利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对政府信息再加工或者商业开发。

②加快政府信息化进程,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网络化,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因特网,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政府信息公共获取,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在美国,政府网站已经相当成熟。一方面,联邦政府和州一级政府机构都已全部上网,所有县市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和详细。例如美国的官方网站均提供文本检索功能,可通过关键词查找到这些站点的所有文献资料。检索既包括对单一站点的检索,也可以一次检索所有官方站点,为公众自由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和单一阶段,缺少能够系统地向用户提供深层次数据库的信息服务能力。数据库建设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规模小、大型数据库少;社会急需的实效性很强的商业、物资、金融和经济库少;标准不统一、规范性差、跨库检索能力弱,造成资源共享性差,利用率低;数据库缺乏维护和更新等。因此,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自身的职能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数据库,从而形成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政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建立中央政府信息门户,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府信息门户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它能将政府不同部门的服务集中起来,通过单一人口向用户提供,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③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录用标准的信息组织方式。政府机关类型多种多样,同一政府部门分支众多,如果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组织信息,以不同的渠道公布信息,那么公众通常必须查询数个机构的信息,按照每个机构的信息检索方式去获取所需信息。这样势必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统一标准信息组织方法和信息发布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建设和组织的标准。目前,很多国家都采用GILS(Government Information Locater Service)格式标准发展指引服务,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在统一信息发布方式方面,国外也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新闻发言人制度早就被证明是统一公布信息的一个较好的方法。1935年美国通过《联邦登记法》,它授权美国国家档案馆设立联邦登记处,专门负责出版《联邦登记》日报,集中公布所有联邦机构的法规条例和政务信息,成为联邦政府向公众及时、主动、统一、有效地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近来,美国、新加坡等国利用网站的优势,建立中央政府信息门户,整合各类政府信息网站,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④确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从组织上保障政府信息公共获取。政府要从组织上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组织落实非常重要,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固定的职位,政府信息公开是做不好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设立权威性机构统一协调信息公开政策。

CIO是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领导者,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公众开放政府信息。各部门间还应当建立信息官协调会制度,协调政府信息公开和管理的各种政策。有了专门机构,并有专人负责,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才在组织上得到保障,才能落到实处。

⑤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各政府部门要依据法律和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公开和保密的原则,明确哪些是应公开的信息,哪些是免于公开的信息,在保证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同时,保守国家、法人和个人的秘密信息。当社会和群体利益与某些公民的个人利益不一致时,公民的知情权重于公民的隐私权。

⑥强化公民自我保护意识。任何一种民主权利的扩大都是对政府既得权利的限制。信息获取权的实现将是一段与政府权力不断斗争的艰难历程,需要公民提高权利意识并能积极主动向政府争取权利,自觉地去监督政府,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较低,提高权利意识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努力。首先,公民要加强信息获取技能和有关知识,充分利用政府信息为自己服务。另外,当自己的正当权利遭受侵害时,要依法寻求救助,保护自己的信息获取权。其次,公民集体形成的社会舆论要积极地关注信息获取权的实现,反对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支持有利于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

6.2.2 政府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法(8)

(1)各级政府网站

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网站是获取政务信息最便捷、最全面的平台,尤其是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凭借先进的技术支撑和超强的链接功能,综合了本地域所有域名下的子网站。

“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于1998年12月开通,是北京市的门户网站,设有市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和各区县政府的147个分站点,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市国家机关各职能部门提供的特色信息和专门服务。网站面向个人、企业、投资者、旅游者、公务员提供服务,设有政务公开、服务导航、民意征集、政府网站导航主频道,拥有十多个栏目,每天发布各种新闻、政策法规、政府公告等信息数百条,能够实时、高效和全面地向公众提供各项信息服务。

“中国上海”(http://www.shanghai.gov.cn)通过“政策法规”栏目提供最新政策法规供社会公众查询;通过“投资上海”,从投资新闻、投资环境、投资指南等方面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政务新闻”,以平均每天20~30条的频率更新信息,发挥了政府网站信息权威、报道准确的作用;通过“透明政府”,对上海全市各委、办、局的多个办事项目进行介绍,将政府各部门职责、办事项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公开。此外,该网站还拥有上海年鉴数据库,提供全文浏览和下载服务。

在计世资讯的《2002年度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中,“中国杭州”(http://www.Hangzhou.gov.cn)在36个政府网站中名列第七,该网站每日更新杭州政府职能部门的政务信息、最新文件、公告公示,有走进杭州、透视政府、政策法规、参政议政、网上办事、电子地图等主频道。“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不仅公开了杭州市政府组织机构、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数据和政府人事任免、政府实施项目等内容,还公布了政府及其主要机构、部门负责人的个人基本信息。在“透明政府”下的公务员查询栏目,公众可以通过姓名、工作单位、办公电话、职务中的任意一项查找相关公务员的信息。

(2)行业管理部门

如果需要相关行业发布的信息可到行业管理部门的网站去查找。如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开辟了财税政策法规、税费改革、财政文告、专题报道、部长文稿、财税数据、中央和地方预算、国债管理、国库管理等栏目,每日更新新闻,定期更新数据,供公众查找财税方面的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法律法规”栏目下的“专利检索系统”包含了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著录项目及摘要,还有各种说明书全文及外观设计图形。数据库提供关键词检索,可按专利号、名称、摘要、申请日、公开日、申请人、代理人进行查找。此外,“咨询台”栏目还接受网上问题咨询和建议,提供在线答疑服务。

(3)专业或行业信息网

如果需要专业或行业信息可到专业或行业信息网去查找,比如中国经济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中经网(http://www.cei.gov.cn)是国家信息中心会同全国各省市和部分部委信息中心共同开发的基于公用基础通信网的增值服务网,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服务,同时为企业、金融机构和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国内外投资商、各国驻华使馆商务处等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中经网建设了大量数据库:①中国经济动态全文库。收录了中经网自建库以来各文件库的数万篇经济方面的信息稿件,提供关键词和分类查询,该项服务为收费服务。②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可免费下载全文。③中国行业季度报告数据库。收录报告摘要和目录,提供网上全文订购。④中外上市公司资料库。只有注册用户才能使用。⑤中经网统计数据库。⑥中国法律法规库。汇集了各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以及世贸文件、国际条约。⑦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数据库。包括全国及各地季度、年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及专项规划,统计公报和政府工作报告四个方面,通过在线浏览、卫星传输、数据库光盘、邮件发送、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提供服务。⑧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提供企业产品库、外资企业库、上市公司库、企业排行、名牌产品库等信息。非会员只能检索部分信息,会员可浏览全部信息。农业部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agri.gov.cn),与全国各级政府农业网站联网运行,是国家农业综合门户网站,设有16个精品频道、20个专业网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站体系。该网站建有部门公告、劳动力转移、信息联播、科技推广、价格行情等专栏。作为中国农业部门的龙头站点,该网站主要发布农业部令、公告与会议信息,提供分析预测、在线数据和农业词典查询等服务。“在线数据”提供法律法规、招商引资、实用技术、新优名牌产品等信息查询服务。

(4)政策研究室

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室是公众获取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经济政策研究室、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政策研究室网站一般有两大主要板块:一是政策法规或文件,多数政策研究室提供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查找服务;二是调研报告,有些可在线获取全文。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http://www.bjyjs.gov.cn)主要提供以下服务:①公布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可免费获取全文。②政策研究室的各项“调研成果”(需要单位开具证明,获取账号密码后才可使用),涉及旅游、交通、文化、农业保险制度、生态移民、公共管理体制、低保、环境等各个领域。③“调研动态”,该栏目每日更新,包括研究室的调研成果和从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转载的相关调研信息。④“专家视点”,从该栏目可获取相关权威论文,可全文浏览和下载。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研究室的“新法规速递”栏目可提供1949年至今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开发区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全文。该网站的“研究成果”栏目包含了决策参考、开发区研究、战略论坛三个数据库,均可检索到全文。

(5)图书情报档案机构

由于占有资源和学科优势,一些图书情报机构拥有高质量的政务数据库,如国家图书馆的年鉴数据库和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数据库。图书情报机构开发的数据库具有公共性、权威性、知识性和专业性特点。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的馆藏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国内外光盘数据库近百种,其数量和质量均居国内首位。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机关、各行业和广大读者服务,充分发挥这些光盘数据库的作用,2001年4月国家图书馆立项建立了一种基于Window2000终端服务的远程光盘数据访问系统。该系统分为局域网光盘检索系统和远程光盘检索系统,建立在本地局域网上,以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为主,终端用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访问和检索,从而实现了馆藏光盘数据库资源的共享。

1986年成立的国家信息中心(http://www.Sic.gov.cn),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经济信息运行的规划指导工作。国家信息中心拥有大量数据库,主要有:国家法规数据库。由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并联合各省市信息中心及有关部委共同维护。中央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立法部门直接向其提供法律法规信息,内容包括全国人大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各部门规章、各地方政府规章以及我国参与的国际条约和公约,约六万篇法规两亿多汉字。

1998年下半年推出的《国家法规数据库》采用浏览器方式查询,界面友好,查询全面、准确。该库备有网络版,每星期有余篇最新法规上网。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信息数据库。收集了中国宏观经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各类数据和研究资料,分为两类:①数值型数据库。包括全国宏观经济年度、月度数据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年度经济数据,可以在网上查询。②文献型数据库。汇集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各类研究成果,包括历年经济展望分析报告、经济专题研究报告、企业景气状况和消费者意向调查分析报告、经济政策文摘等内容。提供客户服务器和Internet浏览器两种全文检索方式。该数据库可为经济预测分析人员提供有力帮助。

中国价格政策法规库。这是由国家信息中心价格部联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信息机构共同建设的大型价格政策法规全文数据库,收录了自1979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价格政策法规文件15000余篇,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最权威的价格政策法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发布方式有三种:一是由国家计委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公报》定期发布,二是由“中国价格信息网”发布,三是通过光盘发布。此外,国家信息中心面向政府和社会服务的数据库还有投资项目管理数据库、招商引资项目综合数据库、中国证券数据库、中国房地产信息数据库、全国消费品市场数据库、中国产品数据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台湾数据库、国家经济文件库、日本经济信息库等。

(6)各地信息港或热线

除了政府网站,还可从信息港或热线获取政务信息。政务信息是信息港的子板块,内容不及政府网站全面,但新闻发布及时,如“首都在线”、“武汉热线”、“上海热线”、“深圳热线”、“济南信息港”。信息港和热线是为公众提供综合网络信息服务的平台,一般都设有新闻、政府、企业、财经、生活、论坛等栏目。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Internet信息服务提供商,“武汉热线”(http//www.wuhan.net.cn)于1997年8月开通,是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信息服务的平台。“武汉热线”目前可以提供新闻、经济、电脑、娱乐、网上生活、在线服务、业务联系各方面50个栏目的信息,提供政务新闻、政府办事指南、表格下载、政务信息查询等服务。“上海热线”(http://www.online.sh.cn)于1996年9月开通,是上海最大的城域网和公共信息服务网。其内容相当丰富,各栏目信息各具特色,界面友好。它向上海本地公众提供信息查询、INTERNET接入、电子信箱、远程登录、文件传送等服务。其中,“上海黄页”栏目提供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供查询,可按行业查找企业,也可以按名称、地址、电话任意一项进行模糊查询。数据库资料完备,除了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外,还包括交通情况、经营范围、联系人等信息,是进行商业活动的好工具。

(7)报纸、电台、电视台网

从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的网站也可获取相关政务信息和政务新闻,仅适合浏览和了解性获取,不适合查知性、专业性获取。媒体网站影响较大的有人民日报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中央电视台网、中青网等。“中国日报”(http://www.Chinadaily.com.cn)于1995年12月创立,是我国第一家上网的全国性报纸。现在,中国日报网站内容已覆盖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网站提供《中国日报》、《商业周刊》和《上海星报》等英文报刊的全文供读者免费查阅,同时通过滚动新闻更新以最快的速度向读者发布最新消息。此外,网站针对外国投资者的需要,还开设了“每日经济电讯”栏目,专门介绍中国工商各行业和经济贸易情况。

新华网(http//www.xinhua.Org)是新华社的网站,其原创新闻信息量、国内外重大新闻首播率均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把握世界脉搏、传播中国声音的权威站点。它是一个集12个报刊子网站、35个地方频道和40家产业报联合网站于一身的国内最大的新闻网站群,栏目总数300多个,提供站内外搜索并在美国设立了镜像站点。“综合数据库”是新华网的一大特色,它以政务新闻和经济信息为主要内容,利用新华社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及时、全面地反映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动态综合性数据库。它收录了大量一次文献和许多经过精心组织的二次文献,包括28个大库100多个子库,共达50多亿汉字,并以日均150万汉字的速度增长。中文资料数据库包括中文新闻稿库、法规库、组织机构库、香港库、专题资料库、证券库、体育库、人物库、经济信息库、报刊文摘库等数据库,是一部每天更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可进行全文检索。新华网“特供信息”是采用中文方式提供对外信息服务的栏目,面向国外新闻媒体、机构和企业,也适合国内的外向型大型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国经济信息”提供中国经济政策、金融贸易、交通、电子、机械、能源、石化、粮油、金属、轻纺等行业的权威动态信息。“中国财经动态”提供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每日行情、上市公司公告、股市消息、专家股评,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发70条左右最新信息,其中证券信息当晚时前播发完毕,是国内新闻媒体开辟证券金融版的最佳稿源,也是海内外财经人士和广大股民最先获取权威、专业证券信息的可靠途径。

另外,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也发布最新政策信息,定期更新、全面深入。当然,还可利用政府网站的论坛,在论坛上发表希望获取相关政务信息的留言,以便网友提供全文或相关链接。如果想了解最新的关于某个特定问题的政务信息,还可利用Google搜索引擎的跟踪服务如新闻定制服务来获取。总之,只要明确政务信息的主要来源,并掌握信息检索技巧,就能比较全面快捷地获取政务信息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