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树底下埋藏骨灰

树底下埋藏骨灰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丧葬习俗黎族分为五大方言,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丧葬习俗。在五指山腹地的黎区,传统习俗多一些,而邻近汉区和黎汉杂居地区,黎族丧葬风俗更多地则受汉族影响。黎族地区兴土葬,丧葬仪式隆重。不论男子或女子,信教前后,均无停棺待葬的习惯。五指山地区和合亩制地区的黎族人习惯用独木棺;而沿海平原地区的黎族人,则以厚木板制作棺材。陵水、三亚黎族地区有瓮棺埋葬的习俗。
丧葬习俗_中国黎族

第八节 丧葬习俗

黎族分为五大方言,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丧葬习俗。在五指山腹地的黎区,传统习俗多一些,而邻近汉区和黎汉杂居地区,黎族丧葬风俗更多地则受汉族影响。黎族地区兴土葬,丧葬仪式隆重。由于方言存在的原因,丧葬仪式略有差异。整个丧葬程序大致可分为葬仪、葬式、葬后习俗和禁忌、特殊葬制随葬品和祭品、葬后仪式和禁忌。

一、葬仪

(一)报丧

“报丧”,即病者死后,死者亲属穿上孝服,头包黑布或白布,以号哭和鸣枪报丧。村民们听到号哭声和枪声便知道村中有人过世,主动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对于远方的亲戚,则由丧家委托家族里的人出面报丧。报丧的人员要反穿着衣服。舅家人闻讯后即派人看遗容、查死因和商量治丧事宜。“合亩制”地区的黎族,病人一断气,死者亲属就用棉布或勺子往死者嘴里喂饭、喂水,并呼唤死者不要“走”,要“回人间来”。民间认为,此举表示死者在离开人间的时候有亲人孝敬且能吃饱饭。

(二)洁身

“洁身”就是在病者死后,家属用清水为死者洗脸、洗身和手脚,梳整头发和穿戴寿服。遗体正卧,手脚放直,再用绳子将双脚、双手及双手大拇指捆扎好,用一张白纸蒙脸,拿龙被裹尸并放在草席上,头朝门里,脚朝外。合亩制地区以及白沙南开地区的黎族,对尚未文身的女性死者,要用木炭在死者脸上按照施纹部位画纹图,以示让祖宗认领。

(三)殓仪

“殓仪”有两种方式,琼中、保亭、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等地区,停棺设灵位;合亩制地区、南开、南丰等地区,停尸设灵位。

停棺灵位:木棺放在死者家厅堂,棺内用草席和黑白布铺底。把遗体放进棺内,手脚放直,以1块银圆垫头,左手掌握着1块银圆,遗体上面铺盖着白布和灰色毡。盖棺后,在棺材上面铺盖着灰色毡或龙被。在棺材首尾各点1盏煤油灯(出殡前,煤油灯不许熄灭),停棺周围铺着草席,供守灵人员跪坐,停棺3天。

停尸灵位:死者遗体放在家里,男尸头部朝向正门,女尸头部朝向后门。遗体底下铺一张露蔸叶席,上面盖着黄色或灰色毡被(富有人家盖龙被,即黎锦)。遗体头下以一块银圆或一面青蛙铜锣当枕头,手里(男左女右)拿着1块银圆。表示死者富贵和去阴间有钱交付问路费。南丰地区用绳子绑着死者的小腿,意为死者不得在世间游荡,认祖归宗行走正道。在尸体头的方向放置1碗酒、两把稻谷、牛下颌骨或猪下颌骨和一盏煤油灯;在脚的一边,放一盏煤油灯。灵位两旁放着草席,供守灵人员跪坐。停尸3天。

合亩制地区的丧葬习俗,以五指山市番阳镇(原乐东二区毛农乡毛或村)为例。这里的丧葬习俗是:在20世纪初,稍为有钱的人用独木棺(用一节大树干凿刳空而成)入殓,穷人则用席子包裹尸体入殓,入殓仪式均在山上举行。抬尸体出门时,尸体上均盖有龙被。自从基督教传入后,原来用席子包裹尸体入殓的也都改用独木棺入殓。独木棺由村众合力帮忙凿刳一节大树干而成,原来在山上入殓的习俗也改为在户外入殓。入殓前,棺内先铺上席子,然后放入死者尸体,再在死者身上盖龙被。未盖棺前要为死者祈祷,祈祷毕盖上棺材盖;盖棺后,用红白藤捆扎棺材,棺材上不盖龙被,棺材底部垫有两根木头,埋葬完死者后,垫棺材底部用的两根木头不带回来,弃之于山上。

信基督教前,男子入殓要穿新制的民族服装,结发在额前,放一个光洋或钱在死者的左手,另以一个“锣精”(青蛙铜锣)作枕头;妇女亦穿新的民族服装入殓,并放一枚缝衣针在左胸上。信基督教后,男子则改为反穿汉装入殓,穿鞋戴帽;妇女则和以前一样。不论男子或女子,信教前后,均无停棺待葬的习惯。

1.埋葬。信基督教前,死者入殓后,家人及其亲属蹲地大哭,直至埋葬完毕至回家后才停止;没有祭坟的习惯。埋葬时由老人念“埋你在这里,以后好跟祖公在一起”等语。

葬地选择的原则是:男子葬在山的高处,妇女则在山下;年老的在左侧,年轻的在右侧。坟穴长方形,深及盘骨。埋葬的方向一定要头朝东、脚朝西,不看风水。坟前(即死者脚前)埋一小瓦缸作墓碑。男坟上放有镰刀、弓矢、竹筐、碗(内装有米饭)、竹帽、木犁架、木耙等各1件,牛角1对;女坟上少了弓矢和犁耙,添上1副铺地式织布机,竹帽改为葵叶帽;儿童的坟上则不放生产工具。男女坟头均在左边盖上一排编扎好的茅草,右边不盖茅草。据说这样做,是有意让死者的房子与生人的住房有别,互不干扰,对家人有利。如信教后,则不用选择墓地,男女老幼均可埋在一起。坟前立石作碑(不刻字),坟上不放任何东西。埋葬前,请人向棺材祈祷一次,然后大家齐动手掩埋,然后到河里洗手脚。

2.遗物处理。死者衣服财产均由其子女继承,如无子女则由男方兄弟继承。

3.对证。埋葬后,大家回来喝酒时,由村中推出一位老人当众讲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如是否与人争吵结怨、欠人债务等,若死者是妇女,则由娘家派二男二女来参加对证。

4.其他。信基督教前均无种香蕉、做八、买水、坟前立十字架等的习惯。死者家人和合亩的亩头夫妇在5天内不吃饭只喝酒,也不下田劳动,信基督教后,则改为2天。

(四)守灵

民间普遍把灵柩停放在家里3天。守灵时,死者亲属按照辈分次序坐在灵柩两旁痛哭地呼唱悼歌,参加治丧众人边喝酒边唱悼歌,追述死者生前的功过。远程赶来治丧的亲戚朋友,带着猪、羊或米酒和钱等,到灵位吊唁和唱悼歌。主要叙述死者的功德和活着的人失去亲人的痛苦。守灵期间,灯火通明,悼歌阵阵,场面十分悲痛。禁忌狗、猫、鸡等动物跨越尸体。对前来参加吊唁的亲戚朋友,丧家送给每人1元钱或在衣袋里放1片树叶,表示生者吉利。

二、葬式

葬式包括棺材、出殓、坟墓3个环节:

(一)棺材

“棺材”黎语称“菜工”,装殓死人的东西,一般用木材制成,也有用竹子做成的竹棺,用树皮做成的树皮棺,用露蔸叶做成的露蔸叶席棺和陶瓮棺。五指山地区和合亩制地区的黎族人习惯用独木棺;而沿海平原地区的黎族人,则以厚木板制作棺材。对于上吊、溺水、爬树跌死、雷击等非正常死亡者,视为“凶鬼”,埋以露蔸叶席棺,第二次埋葬时用陶瓮棺。陵水、三亚黎族地区有瓮棺埋葬的习俗。备棺材的期限因地而别,即合亩制地区的黎族,活着的老人不许备有寿棺,认为人还活着就做寿棺不吉利,人死后才现做;其他地区的老人可以备有寿棺,认为这样做,人的寿命更长久。

(二)灵魂棺

“灵魂棺”与棺材不同,棺材是用来装死人的尸体的,而灵魂棺是用来装动物代替死人尸体的。其使用的含义是:在办理丧事时,对没有举行过葬事仪式的前一个死者,在办理后一个死者的葬事上,对前一个死者补办“灵魂棺”。这样,在灵位左右就出现了两副棺材,左边的棺材装放着死者的尸体;右边的棺材称为灵魂棺,是用山上的一种草制作而成的小棺材,里边装放着一只蟑螂。全家人围着灵魂棺号哭,然后将它埋葬,祈求活人平安。此俗流行于三亚市高峰地区。

(三)出殡

“出殡”即把灵柩运到安葬或安厝的地点。出殡的时间黎族人民很讲究,一般上午和中午不得埋葬死人,民间认为人死像太阳落山一样。因此,要在停尸或停棺满3天后的下午出殡。合亩制地区的出殡程序是:用黑布或蓝布包裹尸体,然后用灰色毡被和露蔸叶席包裹,取五根山竹制作抬架,取一根粗竹作抬杠。把尸体放进抬架,上面放抬杠,用红藤片分5节固定。灵架上铺盖一床龙被,由2名亲属抬杠,众人扶送。出殡时,由死者亲属中的一名老妪打着火把走在送葬队伍前头开路。走在灵架前面的是一名精通祖宗鬼谱系的男性老人,黎语称为奥雅。这个奥雅,身着送葬服,肩挑两把稻谷、牛下颌骨一副,还有陶锅、陶碗和陶坛等祭丧品。奥雅边走边呼唱悼歌,请求祖宗鬼把死者领去阴间。灵架后面是鸣放送葬枪和呼唱悼歌的长长送葬队伍。平原和沿海等地区的黎族人民出殡时,奥雅主持仪式,由4名死者亲属抬棺材前往墓地。送葬人员抬着用树叶制作的花圈,以及陪葬的纸灯、纸牛、纸马、纸羊等冥品。参加送葬的队伍多者可长达一二公里。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吊罗山和本号地区的黎族出殡时,死者小女儿坐在被抬的棺材上,用伞遮住棺材头部。儿子按长幼趴在地下让抬棺者越过,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孝敬。保亭黎族自治县大本地区的黎族出殡时,让多病的老人或小孩打着雨伞坐在抬棺上。民间认为活着的人多病,是因为“鬼魂”附体,通过这种仪式,“鬼魂”便同死人一起被埋葬掉,保佑生人来日平安,长命百岁。

(四)坟墓

“坟墓”即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合亩制地区和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以及东方市江边乡等地,有树木阴翳的墓山。即同一个祖宗谱系共有的墓山,平时墓山树木不许砍伐,在埋葬人的时候才开路砍伐。有正常死亡的人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其他地区还有祖宗留下来的墓地。

下葬时,先由奥雅挖三锄定坟,众人随后挖墓穴。穴位按地势方位安排,坟首向着流水源头。坟穴一般深1.5米,宽1米。坟穴挖好后,奥雅用树叶扫穴,意为把活人的灵魂从穴中招回,让死者安息。合亩制地区先下棺后入殓,盖棺前,揭开盖毡,让亲属瞻仰死者遗容。盖棺后,奥雅站在坟前,呼喊死者的名字和点已故祖先的名谱,意为要求他们把死者领回去。参加送葬的人员,把自己不吉利的事情和凶兆等灾难,以抛树叶方式往墓穴中的灵柩投放,表示让死者把灾难带走,活人平安。然后奥雅往坟穴盖土,众人随之用土填墓穴。坟呈长形,高出地面70厘米左右。将灵架放在坟墓上,上面左右是“A”形盖上茅草,表示给死者盖了新房子。此后,坟墓不许动土和砍伐草木,不扫墓。沿海一带的哈方言,人死后挖墓穴前,由“三伯公”带着捧香炉的儿子到”祖宗墓地上“问土”,意思是看死者埋在哪一位置最好。先由“三伯公”念咒语,然后“孝子”将蛋向地上摔去,鸡蛋破了说明同意埋在此地,如鸡蛋不破,则另选位置。如选中,则在鸡蛋摔破的位置,先由“三伯公”用锄头连挖三下,然后才由众人按这个位置挖穴。每年清明节,有扫墓习惯。

三、葬后习俗和禁忌

(一)对遗孀的归属

合亩制地区,死者的妻子在给丈夫送葬当天,由娘家接回去,她不享受夫家的财产,只带走自己的行李和当年的口粮,以及不断奶的婴儿。这种不落夫家婚俗认为遗孀居住在死去的夫家不吉利,死后不属夫家鬼,娘家的祖宗也不认,会成为无家可归的阴间鬼婆。对于妻子去世的家庭,由夫家协助娘家共同办理死者的后事,葬在娘家的墓山。在黎族其他地区,死去丈夫的年轻妻子可以改嫁,年老的则落居夫家,扶持家庭管理,后事由子女办理。

(二)对遗物的处理

民间埋葬死人后,要把死者日常使用的物品,如衣服、被褥、草笠、刀篓、弓箭和纺织工具等,按男女使用的物类处理,男性死者由家里男性老人把遗物送往村边大榕树下或坟墓旁边放置;如果死者是女性,由老妪去放置。在放置遗物的时候,要点死者的名字,说他(她)的东西已经送齐,不得再回人间吵闹索要。

(三)孝服穿戴的规定

黎族民间在治丧期间,亲戚要穿孝服。合亩制地区杞方言和白沙润方言,在孝期反穿衣服。乐东、昌江、东方、三亚等地的哈方言和美孚方言穿黄色麻衣孝服。琼中、保亭、陵水等地的杞、赛、哈等方言穿黑色孝服。哀悼期间不准换衣服,不许洗澡,不许外出参加红事和各种娱乐活动,否则被视为是对死者的不孝敬,来日会不吉利。现在部分黎区办丧事,则戴黑纱。

(四)哀悼期

合亩制地区,村里如有人逝世时,其哀悼期限为3天。在此期间,全村成年男女不许吃米饭。每天就餐时,要集中在丧家喝孝酒、吃肉和菜,餐前饭后要唱悼歌,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如死者是父母亲,从丧日起,子女在12天内都要喝孝酒;死者是兄弟的,要喝孝酒7天;死者是子女的,要喝5天孝酒。治丧期间,死者亲属要反穿孝服,不许敲锣打鼓,不许唱歌谣和吹奏乐器,不许劳动和种植其他作物,不许外出探亲访友。哀悼期满的那一天早上,死者亲属一定要下河洁身,换衣服,把埋葬用的锄头等工具放进河里洗干净,以示洗掉邪气之意。然后,杀猪、宰鸡祭祖先,驱邪招福魂。在死者家摆酒席,宴请在治丧期间曾前来帮忙的亲戚和朋友,并商议死者子女的抚养和财产的承接等事宜。

其他地区的黎族,治丧期为7天。孝期,除了不忌吃米饭外,其他的丧规与合亩制地区同。

四、特殊葬制

(一)合墓

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差乡红封地区的黎族葬仪,有一家合坟习俗。即儿子死后,埋葬在父亲的坟座里。这样做,民间认为可以使父子在阴间仍归属于一家。

(二)击乐葬式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地区的杞方言葬俗,大型的丧葬习俗要宰牛杀猪,摆设丧席,在家停尸7天。守灵的时候,通宵达旦敲锣打鼓,表示对死者的哀悼。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地区的哈方言丧俗,则将灵柩放在家里守灵12天,坐在屋里的家属悲痛流涕,坐在门口外丧席上的众男女则互相对歌。停尸期间,在做佛事时,晚上都跳打柴舞。以这种方式悼念死者。

(三)做七做八(佛)的丧俗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林乡和三亚市高峰乡哈方言,盛行“做七做八(佛)”的丧俗。所谓“做七做八(佛)”,即葬式要做七个七期(每个“七”为12天,计84天)。每个“七”要举行哀悼仪式。“七”次“七”满期后即举行做“八(佛)”仪式。做“八(佛)”只一天一夜,但场面隆重,亲戚朋友要向丧家抬猪送酒和送纸灯笼、白布等冥品。四面八方众人也都前来参加,丧家摆酒席接待。做“八(佛)”之日夜,屋内,丧家哀悼悲伤;屋外,男女青年对歌、调情,呈现出悲喜交集的场面。这种治丧方式,民间认为:人死到阴间灵魂成佛,活在世间的人要欢乐。

(四)非正常死亡的葬仪和葬式

黎族民间认为:世间有吉魂和凶魂存在,对于非正常死亡者,认为是被“凶魂鬼”作祟所致。非正常死亡者,不准把尸体抬进村里,不准在祖宗墓山埋葬。可在祖宗墓山外就地埋葬。合亩制地区,埋葬非正常死亡者要穿红色丧服。东方市哈方言地区,埋葬非正常死亡者,要将尸体伏着埋葬。埋葬后,要在坟顶上钉根木棍,表示不让“凶鬼”出来危害人间。凡埋葬非正常死亡者的墓地,黎族民间都认为是“不准进去的地方”,因为该地被视为是“畏惧之地”,若进去容易被“凶鬼”缠身。

五、近葬和远葬

黎族葬法有两种,即“近葬”和“远葬”。近葬是受汉人影响形成的,丧者死后,家人要为他举行“做七”法事。远葬为黎族传统葬法,尸体要在家停几日才安葬,安葬后不“做七”,也不祭坟、扫墓。安葬完毕,死者家人邀请参加葬礼的人们回家喝“孝酒”,唱“悼歌”,以此方式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怀念。在东方县黎族地区还流行一种“铁望”的仪式,一般安葬后13天举行,为死者作法事,很隆重。黎族丧葬风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屋内人们的吊唁,悲痛欲绝,屋外歌舞喧天,打柴舞的竹声铿锵有力、韵律十足,这种大悲大喜,极大的反差常使人们疑惑不解。据说,黎人天性重死轻生,家人的去世给生者带来莫大的悲痛,却找不到慰藉,有人甚至会昏死过去。而屋外竹器敲击之声,一是为死者超度灵魂,二是欢送死者步入另一个世界。屋中的悲痛者走到屋外,加入舞者行列,在铿锵有韵的竹击声中狂舞,借以宣泄心中的悲痛、哀怨。在不停的踩踏、腾挪、跳跃中淋漓尽致地发泄无奈、悲愤、痛苦之情,同时,也希冀死者在另一世界中幸福。

六、随葬品和祭品

黎族居住在热带地区,多风雨,地下湿润,加上黎族社会长期处在生产力低下的状态,从黎族丧俗和墓葬出土的文物来看,随葬品以竹木具、麻棉织物和陶瓷器为主。这些竹木具和麻棉织物易腐烂,只有陶瓷器能保留下来。黎族民间葬仪和葬式,禁忌铁、铜器放进灵柩随葬,只在坟墓旁边放置死者的衣服、草笠、刀篓等生活和生产用具。放置在坟墓旁边的随葬品有:坛子、陶锅、陶碗或瓷碗等物品各1个。

合亩制地区丧葬祭品分为2个档次,死者灵柩为木棺者,丧葬时杀牛,把牛下颌骨放置在坟墓的首位;死者灵柩是竹棺或树皮棺者,只以猪下颌骨为祭品。灵柩为草席棺者,墓葬没有祭品。其他黎区,在墓葬设置祭台,放置香炉和3个小陶瓷杯,祭品为猪肉或鸡肉、白酒、米饭以及香火和冥钱等。

七、葬后仪式和禁忌

黎族把已故父母亲的忌日称为“换呼蒿”(即禁日)。“换呼蒿”禁日7年。按黎历生肖计算日子,每逢“换呼蒿”禁忌下种、建房子、结婚、安灶、安床等。丧日期满的那一天,要种植水稻甘蔗、芭蕉和竹子等,每种植物种7棵。当这些植物每棵都成活了,方能解除“换呼蒿”禁日。合亩制地区,解除“换呼蒿”时,要杀猪祭祖,把死者列入宗族系“鬼谱”,还要摆酒席,集众敲锣打鼓,唱祖先歌,跳招福舞。其他地区在父母亲葬日周年,要杀鸡供祭品,请道公为死者立幽灵座牌,每逢清明节祭拜和扫墓。在死者墓地禁忌放置死物和建房子。民间禁忌别人公开点死去父母亲的名字,否则视为不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