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埋藏在地下的宝藏

埋藏在地下的宝藏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石油是从地下石缝中冒出来的,像煮肉的肉汁一样,可以燃烧,但警告大家不能吃。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油田,在距今至少1100多年前也已经被人发现了。古代把石油形象地称为“石漆”。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我国自秦、汉以来,陕北延长、甘肃玉门、新疆库车等地的人民就知道采集石油,将其应用到照明、润滑车辆和军事上。到北宋中期,四川地区的劳动人民已经开始用冲击式顿钻技术钻凿小口深井了。

除了柴火与炭,不是还有石油吗?

是,石油是近代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石油,我国是最早发现石油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老祖宗们很早就发现了地下蕴藏着这重要的能源——石油,很多历史文献有这方面的记载。

首先,在陕西延安附近发现有石油,历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所著《汉书》的《地理志》中这样写道:“高奴有洧水可燃”。高奴是秦代设置的县名,在陕西延安附近,洧水为延河的一条小支流;地下的石油冒出地面流到洧河中去了,石油比水轻,漂浮在水流表面,不会与水混合,老百姓收起水面的油,发现它可以燃烧。

甘肃酒泉一带,也是我国最早发现石油的地区。西晋人张华所写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公元?~306)在其所著《续汉书·志》中转引张华的记载说:“酒泉郡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其水有肥,如煮肉洎(ji,肉汁),……燃之极明,不可食。”说明石油是从地下石缝中冒出来的,像煮肉的肉汁一样,可以燃烧,但警告大家不能吃。

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油田,在距今至少1100多年前也已经被人发现了。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编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北庭大都护府(就是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县)一带,有石漆河。

古代把石油形象地称为“石漆”。后来又有各色各样的名称,南北朝时称为“水肥”,隋、唐时还有人称之为“石脂水”“黑香油”等等。一直到北宋初年,石油这个名字才出现在《太平广记》中。《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本大书,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故名;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该书中有一处提到:“石油井在延长县北九十里,井出石油……”。约100年后,著名科学沈括在其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中又一次使用了石油这个名词。而欧洲人使用石油这个名字要比中国晚600多年,德意志人乔治·拜耳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石油是在1556年,因此有些国家把中国誉为“石油的祖国”。

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我国自秦、汉以来,陕北延长、甘肃玉门、新疆库车等地的人民就知道采集石油,将其应用到照明、润滑车辆和军事上。但当时人们采集的只是随着水流流到地面上的石油。到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采油井就在陕北出现了,《太平广记》中的记载:“石油井在延长县北九十里,井出石油……”就是明证,因此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挖掘油井提取石油的国家。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很早就有凿井的技术,凿井技术来源于凿井取水。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一个舜凿井的故事:

……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

这故事说的是舜的父亲瞽叟,不喜欢舜,喜欢小儿子象,多次想法害舜,有一次让舜去凿井,舜知道父亲要害他,凿井到深处时,想办法在井底深处向旁边凿一通道,与另外一个井连通。果然在舜进入到深处时,瞽叟与象就用土将井填实,舜从旁边的通道逃出,而瞽叟与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你们看,舜已经会挖连通井了。

从尧时代流传下来的《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也说明在尧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很善于凿井取水来饮用,知道井水比河水卫生得多。

当然,从凿水井到凿油井还需要一段发展过程。从挖水井到挖盐井到挖矿井,劳动技能以及所用工具不断在改进。1965年,从湖北大冶铜绿山发掘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矿井遗址上发现,该矿井的挖掘深度已经达到50多米,并已经用上了像木辘轳这样的工具。到北宋中期,四川地区的劳动人民已经开始用冲击式顿钻技术钻凿小口深井了。

所谓顿钻,就是冲击式的意思,这种顿钻的凿井技术,当时处在世界的前列;小口深井正是开采石油与天然气所需要的。运用这种钻井技术,在清朝,就能钻凿1000多米深的盐井与油气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