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与保障分析

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与保障分析

时间:2022-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社会实践基地教学课程体系的运行,要求教师按照实训、实习计划和大纲的规定,指导学生完成教学活动。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职业思维,以及用法律原理来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技能。2.课程体系运行的保障社会实践基地教学的有效进行,有赖于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完善的教学和相关管理制度。

1.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

社会实践基地教学课程体系的运行,要求教师按照实训、实习计划和大纲的规定,指导学生完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完成,遵循实践基地各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原则,由实习单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三方共同管理与指导学生。具体地说,实习单位工作人员负责学生实践活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社会实践中相关理论问题的指导。学校指导教师发挥着纽带和承接作用,在学生、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

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能够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职业思维,以及用法律原理来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实习基地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能够熟悉各类诉讼程序并灵活运用法律技能,积累有关起草规范性法律文件和组织、处理及管理非诉讼事务的经验,特别是能够直面法律实践问题,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从而构建起新的法律意义系统。

2.课程体系运行的保障

社会实践基地教学的有效进行,有赖于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完善的教学和相关管理制度。

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应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签订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双方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相互促进,明确双方的权责。一直以来,由于管理和运行机制上的差异,法学教育界和法律实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法学领域中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状况。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两张皮”问题的解决,对法治实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会实践基地教学是高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学校负责实践基地教学经费并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实习经费稳定增长、合理利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主动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交流和联系,争取社会实践基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法学实践教学建立良好的平台。

3.严格教学及相关管理制度

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应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实践基地教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严格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和实践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填写实践日志,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基地教学的收获。结束时由实践单位根据实习生劳动态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纪律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填写实习鉴定,存入学生档案和学籍管理系统。为保证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凡是对学生培养质量有影响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纳入质量评估体系,如召开座谈会收集实践的心得体会、回访录,分类汇编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法,做好实践的总结工作,巩固实践成效促进就业。学生实习在特殊情况下还应签订保密协议,保护国家机密和企事业单位的商业秘密。

严格管理并不排斥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关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落差问题、失落感、抵触情绪等,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校应该组织专门人员巡视各个实践教学基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挫折,引导他们要敢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处理各项问题的能力。

4.改善社会实践基地教学的方法

社会实践基地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需要学生同当事人、法官、检察官、证人、代理人、辩护人、鉴定人等有效沟通,也需要学生与教师、同学、同事及领导密切配合。学生必须学会用立体思维考虑问题,正确做出判断并加以处理,从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系统性的思维习惯,为学生适应社会、处理复杂问题提供训练基础。

在实践基地教学过程中,法学专业的师资应加强与实践单位的交流和沟通,把企事业单位需求的知识信息反馈到教学课程设置之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和业务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