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素质模型理论形成与发展分析

素质模型理论形成与发展分析

时间:2022-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项研究共涉及12个行业41个管理职位,博亚特兹还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管理水平的素质模型的差异。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博亚特兹建立并发展了素质洋葱模型。[47]综上所述,素质模型理论自形成之后,便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检验和改进。

前文述及,麦克利兰教授在《测试素质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素质”这一概念,开辟了素质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为素质理论之父。此后,学者们对素质及素质模型理论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究。1982年,美国学者理查德·博亚特兹(Richard E.Boyatzis)对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中的2000多名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管理人员的通用素质模型。该项研究共涉及12个行业41个管理职位,博亚特兹还分析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管理水平的素质模型的差异。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博亚特兹建立并发展了素质洋葱模型。[42]1983年莱尔·斯潘塞(Lyle M.Spencer)与辛格·斯潘塞(Signe M.Spencer)通过对216名企业家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优秀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相比具有四类不同的素质特征:成就、个人成熟、控制与指导和体贴他人,并于1993建立了基于素质特征的素质冰山模型。[43]1999年杜勒维茨(Victor Dulewicz)对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总经理的职业生涯进行了7年的跟踪实证性研究。由经理的上级和经理们自己对40个素质要素进行重要性评价,采用5点记分,通过因素分析得出了12大类素质因素,该研究方法对于当前建立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仍有借鉴意义。[44]2002年迈克·欧森斯(Michael L.Oshiins)通过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和360度访谈,对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酒店经理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建立了酒店经理的素质模型。[45]2005年约瑟·里恰尔迪(Joseph N.Ricciardi)[46]通过多个案例的研究,分析了素质模型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构建了基于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为基于素质模型的素质建设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莫里森(Mike Morrison)通过对Barker Foods公司销售总监的错误决策导致公司销售危机的分析,讨论了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招聘选才中的重要性。[47]综上所述,素质模型理论自形成之后,便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着检验和改进。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也先后制定出公务员素质框架(详见第四章第二节),从而使素质及素质模型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