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西族打跳歌曲全部

纳西族打跳歌曲全部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赞达温”是山歌、小调等类民歌的总称,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主体,其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最广,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尽管有些舞蹈和民歌被人们所淡忘,随着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和非物质文化抢救工作的不断深入,鄂伦春民歌和民间舞蹈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名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鄂伦春族民歌和舞蹈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民间歌舞艺术_中国鄂伦春族

第九节 民间歌舞艺术

一、民间音乐

“赞达仁”是唱歌的意思,而“赞达温”才是歌曲、民歌的意思。“赞达温”是山歌、小调等类民歌的总称,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主体,其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最广,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赞达仁”山歌悠扬婉转。“其猎歌:粗犷豪放,雄壮威武;其酒歌:神奇爽朗,歌中有火;其情歌:山情野恋,柔情似水;其摇篮曲——儿歌:深邃悠远,清新独特;其民俗歌曲:传承习俗,畅抒苦乐;其萨满调:阴沉神秘,独具神韵。”[26]

(一)“赞达温”——民歌

“赞达温”是鄂伦春民间歌曲、山歌、小调的统称。它曲调高亢明亮,悠扬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鄂伦春族风格。“赞达温”民歌内容丰富:山歌、猎歌、酒歌、情歌、民俗歌曲、摇篮曲、儿歌、故事歌、舞歌曲、萨满歌曲和无词歌、新生活歌曲等。

鄂伦春族民歌题材十分广泛,既有反映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又有赞美自然风光、歌唱男女之间爱情幸福的。歌曲的曲调一般较为固定,而歌词则是即兴添加,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随编随唱。歌曲的形式有独唱、合唱、对唱等,非常活泼,尤其是婚礼上男女亲家的对唱尤为诙谐、风趣。演唱“赞达温”时还经常用“那依耶”“希那耶”“介微·介乎微”“鄂呼兰·德呼兰”等为衬词,使歌唱者的情绪热烈,音韵节律雄壮有力。

(二)猎歌

猎歌是鄂伦春民歌中数量最多的,其内容多反映了猎人在整个狩猎生活中的感受,以及出猎前后猎手的不同心情。猎歌多形成于出猎途中或狩猎归来。猎手行进在崇山峻岭中,周围的自然景观加上猎手的心情,使得猎歌往往具有字少腔长、节奏自由、旋律优美等特色。猎手们大多掌握一些“赞达温”的曲调,常根据自己的感受,即兴编出一些歌词来,即兴演唱。

(三)情歌

情歌在鄂伦春族民歌中,也占有相当多的数量,多用质朴的实话,表达真挚的情感。其特点是歌曲内容坦率、质朴、淳厚、自然,有一种不加雕琢的真挚的美和纯真的爱,带有浓郁的山野风味。

(四)儿歌

鄂伦春儿歌活泼可爱,曲调优美欢快,形式也活泼,有独唱的,还有对唱的,离不开小马、小鼠、小鸟等。

(五)萨满神歌

鄂伦春族人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跳神的萨满是神的化身,是神与人之间的代言人。每当遇到天灾人祸、疾病忧患等难解的事情时,就摆酒煮肉请萨满跳神,祈求神灵治病,赐福保佑平安。鄂伦春族人认为萨满是智者,是沟通神与人的使者,要在各种场合举行祭祀祖先、请神、求神、送神等活动。萨满跳神的仪式十分隆重,每个仪式中皆有神歌相伴,有时二神“扎列”还在一旁相帮,或随声附和,或一问一答。

二、民间舞蹈

鄂伦春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是狩猎归来、闲暇之际的小憩,还是节日庆典、婚丧酒宴,鄂伦春族人都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歌舞是他们释放压抑郁闷心情和欢庆丰收的最好方式,也是对狩猎和采集等劳动场面的生动反映。

img116

斗熊舞

(一)黑熊搏斗舞

是模仿黑熊斗架的动作,并发出怒吼声。此舞由三个人跳,不分男女和年龄。开始时,两个人上身向前倾,两腿向前屈,两手扳在膝盖上,两足同时蹦跳不息,两肩和头部摇摆,嘴里发出吼声,第三个人也在一旁做同样的动作,似劝解两个搏斗者停止搏斗,整个舞蹈把黑熊搏斗的雄姿用艺术手法再现出来。[27]

(二)树鸡舞

舞姿是两人或四人半蹲着,手叉在腰上,来回迅速跳动,把树鸡嬉戏的样子模仿得栩栩如生。[28]

“黑熊搏斗舞”和“树鸡舞”是鄂伦春族人在长期观察野兽动作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三)采集舞

舞姿是两个女人,手拿或身背桦树皮篓摘果子,边唱边跳面对面转圈,一个往前走,一个往后退,转一圈,拍一下子,把摘果子的姿势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边唱边跳,抒发采集的喜悦。[29]

(四)依哈嫩舞

是庆祝狩猎丰收时的一种舞蹈,舞姿是二人手拉手转圈,转两圈翻个身,两个人手拉手表示抬着野兽,转圈是表示马不老实,来回动,翻身是表示猎物已驮在马背上,用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把猎人猎到野兽的喜悦心情生动细腻地表现出来。[30]

(五)梳皮舞

是模仿加工兽皮、梳理兽皮子的舞蹈,舞者一般是4~10人不等,有刮、梳、熏、揉等梳理兽皮的动作,表现妇女们心灵手巧、在梳兽皮时欢声笑语的场面。

(六)吕日格仁舞

是大闹一场的意思。舞姿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手拉手围成圆圈,由一个人领唱,众人合唱。领唱者先唱一句,大家重复一句,随着歌唱的节奏,各自从右向左转动,先出右脚,左脚再合拢起来,双手上下摇动,舞蹈动作轻松优美。整个舞圈顺时针方向转动,舞蹈动作由慢到快,越跳越热烈,中途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

(七)得勒古嫩舞

是扇舞,共4个人,两个人站在固定的地方,另外两个人围绕固定的两个人走“8”字,跳时两手扇动红绿绸,舞姿轻盈,犹如扇扇,故得此称。[31]

(八)依和纳仁舞

是在氏族大会或盛大节日上跳的舞。跳舞时,每组11人,10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一个人站在圈的中央。舞蹈一开始,外围和中央的人都蹲着做小蹦跳的动作,然后站起来,仍然手拉手,边跳跃边顺时针方向转动。中央的人边唱边跳,外围的人也跟着合唱。这种舞不分男女,不分社会地位,全氏族的人都可跳。[32]

(九)跳神舞

是宗教性的舞蹈,主要是萨满跳神,在举行跳神仪式时,通常是一个萨满跳;在萨满每年举行的祭神仪式时,是几个萨满合着跳。跳神的萨满一定要穿神衣戴神帽,手持神鼓,每请一位神唱一个调子,情绪有时热烈激昂,有时悲伤低沉,鼓点随之时紧时松,舞步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步移动。跳神时,常有许多人观看,萨满唱一句,众人随声附和一句。参加跳神的人,都要严肃认真,不能说笑。

鄂伦春族舞蹈是同民歌紧密相结合的,一般都是载歌载舞,舞姿都很古朴,内容都同狩猎、采集、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尽管有些舞蹈和民歌被人们所淡忘,随着民间文化的挖掘抢救和非物质文化抢救工作的不断深入,鄂伦春民歌和民间舞蹈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已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名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鄂伦春族民歌和舞蹈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