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深层探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深层探析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打造品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是品位、品相和品质三品一体的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能够提高学校内涵,塑造学校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

卢志米,徐增杰

[作者简介]卢志米,男,1966年出生,汉族,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政;徐增杰,男,1983年出生,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心理学。

[摘 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打造品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是品位、品相和品质三品一体的建设。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强调了校园文化品牌化建设的意义,并从明确高职校园文化的品位,塑造高职校园文化的品相,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的品质三方面探索了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品牌建设 品位 品相 品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

品牌制胜逐渐成为职业教育者的共识,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1][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该是品位、品相和品质三品一体的建设,缺一不可。品位是品牌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有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性,是品牌建设的自我定位,表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品牌;品相是品牌核心价值的物化形式和符号形式,是品牌对外展示的“模样”“容貌”,包括学校环境之相、设备设施之相、标志标示之相等;品质是指校园文化建设在多大水平上体现了品牌核心价值的要求,包括校园文化的软硬件水平,涉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以及相应的设施建设。[3]

三者之中,品质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品位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相是品牌的外在形象,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1]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凝练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学校自身气质神韵的集中体现。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最根本的是凝练与办学特色相符、充分体现学校历史积淀和个性特征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愿景、信念和价值标准,凝练自身特色的学校精神是提升师生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因此,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有利于凝练学校精神和提升师生认同感。

(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园文化体现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之中,彰显学校的校园风气和师生的价值取向,蕴涵着学校传统、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人际关系等丰富的内涵。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养成师生创新意识,最终有利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产生的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在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竞争中,高职教育只有不断地发展出独特性、创新性,才能真正具备不可替代性。形成和发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独特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品牌取胜,以特色求生存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通过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能够提高学校内涵,塑造学校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品牌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整体实力。因此,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立意高远,放在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和培养人才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整体推进。

(一)明确高职校园文化的品位

品位是品牌的核心与灵魂,它表达了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品牌,是对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只有明确了高职院校要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才能在品牌塑造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土壤”。高职校园文化的品位应契合高职教育的定位。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就是要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对接当地主导产业行业,加强产学结合制度建设、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工学结合,形成对接企业行业的校园文化,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具有区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应该立足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倡创意创新的校园文化。

(二)塑造高职校园文化的品相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打造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要注重打造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品相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学校标示等方面打造具有行业产业特点、专业技术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相。

1.高职校园文化的行业产业品相

打造高职校园文化的行业产业品相是指在高职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学校标志等方面的建设设计中体现学校所依托行业产业的特点。石家庄铁道大学(高专学院)紧贴“铁路”这的办学特色,在校园内建成一段200米的铁路,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内直接接触和认识铁道线路,进行轨道的维护和调整,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又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学校的行业特色,成为校园文化品牌的“形象代言人”。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精心设计校园环境,打造具有行业特点的人文氛围和校园环境。“货币博览馆”体现了学校与货币打交道的“金融”特色,而由不同地区校友出资兴建的“明理亭”“尚德池”,不仅体现了学校本身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连接。将“明理亭”修建在“笃行桥”头以及“诚信道”旁,不仅物化了学院的学风内涵,而且让学生休息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同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大美建筑·文以化人”为主题精心打造“百米建筑历史文化艺术长廊”,凸显建筑专业技术特点和行业特点的校园环境品相。

2.高职校园文化的区域文化品相

打造高职校园文化的区域品相是指在高职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学校标志等方面的建设设计中体现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和文化特点。我国著名的“陶都”江苏宜兴早在7000多年前就开始了陶器的烧造活动,而地处“陶都”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校区设计之初就处处体现“陶”的元素,展示区域文化品相:学校以紫砂材质作为办公室的标牌,陶艺馆、60米长的仿真古龙窑、自行制作的大红琉璃瓦屋顶,“陶文化”理念渗透在校园建筑、景点、雕塑、花草树木、标语牌等方方面面。“陶文化”成为认识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张名片

3.高职校园文化的创新创意品相

打造高职校园文化的行业产业品相是指在高职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建设设计中体现创新创意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意校园文化品相建设主要集中在创意园、科创园的建设方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闻名全球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了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创业园,为创业初期的学生提供集电子商务、仓储、商谈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老校区的200亩地,投资近1000万元,引入企业近30家,成功建设了科创园。

(三)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的品质

高职院校间既有“高职”这个共性,又由于所处的地域、文化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打造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1.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对接企业、行业的校园文化

(1)通过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自然融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当地经济,探索、形成和推广了以“五个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对接企业、行业的校园文化。“五个共建”的内容包括:共建专业、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与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共建专业是指聘请行业、企业的骨干和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来开设或调整专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求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的要求整合为一,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教材一体化;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要求实现校企间人员间的双向交流,一方面企业中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派遣教师到企业中锻炼或开展研究,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把了解到的生产一线的内容带回学校,传授给学生;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通过引进当地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既提升了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又增强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校企共同建立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共同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同时依托学校开设的专业相关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求这些实训基地能够涵盖全校绝大部分专业。“五个共建”构成了一整套有效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

(2)结合专业特点,贴近行业,营造校园的行业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尤其是行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给学生创造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环境。一方面,学校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要考虑到行业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行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远景规划、专业人才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结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情感。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一行,爱一行的文化教育活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金融文化”与“诚信文化”结合起来,培养“金融”专业的“诚信”职业信仰,打造金融院校的“诚信”校园文化品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结合了专业和行业特点,贴近行业发展,营造了校园的行业文化氛围。

(3)源于行业、企业文化,又不局限于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对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实现“拿来主义”。一方面,要批判地吸收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对某些企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另一方面,要通过相互渗透把三种文化的内容整合起来,真正将优秀的企业、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如,将学风建设活动与员工意识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2.服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造技术创新的校园文化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的使命,并且这种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创新文化是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土壤”,培育高职技术创新文化对于促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打造技术创新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学生形成创新的学习观和实践的成才观。创新学习观,就是要把学习看作不断探索,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求学生广泛地摄取知识,而不拘泥于书本的知识,在学习中不迷信权威,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路。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的学习过程不单是获取文凭的过程,还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过程,学习和创新才是职业技能人才生存发展的硬道理。实践成才观,是指学生要自觉主动地把从课堂、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体验知识,重构知识,对知识进行意义重生,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其次要构筑学生创新平台。要以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的比赛和评比活动并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唤起他们创新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企业合作、创新企业实践等方式,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的热情。

最后要促进创新文化的制度建设。制度是创新文化的保证。要从实施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学生考核标准、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建立一整套促进创新的制度,确保创新校园文化的理念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3.立足区域发展,汲取区域文化营养,营造具有区域特点的校园文化

区域文化作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职院校要明确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汲取区域文化营养,营造具有区域特点的校园文化。

营造具有区域特点的校园文化,要注意吸收以下三方面的文化:一是继承和发扬区域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继承优良传统的责任。二是注重对当地新鲜文化的吸收。富于时代感的创新理念、价值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力量。三是注重继承和弘扬区域的优秀文化品牌。区域文化品牌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有了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解读区域优秀文化品牌的内涵,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每位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堂课,就是“红帮”精神教育。红帮文化是宁波本土地理环境与中国近现代服装行业高度契合孕育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学校将红帮文化作为凝聚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创办“一所一店、一馆一廊、一课一节、一街一院”的“八个一”工程,即创办红帮文化研究所、红帮洋服店、红帮文化展览馆、红帮文化长廊、红帮文化校本课、校园红帮文化节、校内创业一条街、创业培训学院。[4]再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因位于陶都宜兴,故以“陶文化”为主题贯穿整个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

不同区域拥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特点,各具内涵,为高职的校园文化品牌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是校园文化品牌化建设汲取养分的沃土。

参考文献

[1]蒋家胜.论校园文化与高职院校品牌竞争力打造[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06—107.

[2]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1):101—104.

[3]张连生.品相、品质、品位:学校品牌建设三部曲[J].教育与职业,2008(32):39—40.

[4]潘璋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6—58.

[5]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23(1):47—50.

【注释】

[1]百度百科:校园文化http://baike.baidu.com/view/40820.htm。

[2]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3]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4]周维强,张洁:《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传承红帮文化培养时代人才》,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1/12/31/007200339.shtml,2012-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