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杀熟”

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杀熟”

时间:2022-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信官方表示,朋友圈广告上线后仍然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商业化探索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最佳平衡。不愁用户的微信一直在愁变现,推出朋友圈广告功能只是变现的一种尝试。主打强关系社交的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杀熟”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按照现在的广告策略,微信通过朋友圈广告一年营收可以数十亿。

  昨天对与中国社交广告来说确实是挺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微信携手宝马、VIVO、可口可力在朋友圈投放了三条广告,这三条广告引来了全民刷广告的风潮,不仅用户将收到的广告截屏发布到朋友圈,还有不少用户将自己的微信改名为广告主名字或调侃、或搭车营销,甚至因为收到不同的广告都带来了大量的话题。这让我想起微博商业化尝试的时候,推出的第一条广告倍受争议,很多用户认为在自己的微博空间内推送广告是对自己自留地的侵犯,这一点上微信幸运好多,几乎没有用户抨击腾讯在自己的朋友圈内推送广告,倒是有不少人在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收到广告,觉得自己的商业价值低到不值一听可乐,觉得人生灰暗。

针对朋友的“杀熟”广告

  微信朋友圈的这个广告逻辑上可以看作 :1、微信将用户分类;2、默认某个广告主成为一大类用户的好友;3、在某个特定时刻广告主发布一条朋友圈广告。这是一条朋友推送的广告。

  微信的朋友圈广告采用了在 Feed 信息流中内嵌,与正常的单条朋友圈完全一样,由文字和图片构成,点击之后进入广告的完整 H5 界面。用户可以点赞或者评论,还能看到自己的好友的点赞和评论。这能够让你看到自己的朋友中谁和自己看到了同样的广告,因此迅速引爆了朋友圈。

  信息流广告是基于对用户的洞察,可以根据用户的性别、年龄、偏好、消费记录、LBS 信息、日常发布内容、点赞、好友关系打造用户的标签系统,用算法为每位用户个性化和精确的定制广告。所以刷到什么样的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大数据对你消费能力和消费品味所下的一个结论。同时大数据还能判断类型用户的共同喜好,你经常互动的朋友所喜欢的,很可能你也会喜欢。

微信商业价值正在放大

  微信上线3年至今,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全球累计注册账户数11.2亿,每月合并活跃账户数4.4亿。拥有公众号总数853万,每日新增2.5万。在这个平台上诞生了大量的朋友圈、公众帐号营销。微信开发之初定义其为熟人社交工具,但由于用户量的急剧膨胀,已经有不少人看到个中的商机,再加上我们移动购物的习惯已经日渐成熟,导致朋友圈早已成为了不少商户重要的营销宝地,通过公众账号的各种手段进行营销,各式各样的微店店主也把朋友圈当成最好的广告场所,特别是去年的面膜党,几乎所有用户的朋友圈都能看到销售面膜的,个人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获益数百万的不在少数,国内最大的几家面膜商销售额数十亿。

  前几天微信官方以“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分部”为理念进行前期宣传,第一期只有世界500强品牌客户有资格投放,每个微信用户平均每天看到4条广告。微信官方表示,朋友圈广告上线后仍然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在商业化探索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最佳平衡。

  此前,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收费方式也已经曝光:微信CPC(按点击付费)广告底价为0.5元/一次点击,自由竞价,曝光免费;CPM(按展示付费)广告底价为15元/千次曝光,自由竞价,每千次可视曝光按出价扣费一次,优先展示出价高的广告。

  不愁用户的微信一直在愁变现,推出朋友圈广告功能只是变现的一种尝试。主打强关系社交的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杀熟”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按照现在的广告策略,微信通过朋友圈广告一年营收可以数十亿。

大数据是基础

  微信不仅知道你是谁,还能知道你要什么。这不夸张,微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最经常的应用,同时由于微信支付的便捷,很多人开始使用微信支付完成日常小额消费,微信知道你在干什么。就算是最不经意的点赞,也在默默向微信的数据中心提交喜好和好友亲密度。

  三年的时间,微信采集了大量的数据,采集是大数据价值挖掘最重要的一环,其后的集成、分析、管理都构建于采集的基础。移动互联的发展催生了更为多样化的数据,同时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在传统的企业中,被有效管理的数据都是以表格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所有的信息格式都一样,便于编程处理。而如今的海量数据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数据类型,最常见的普通文本、照片、视频等等,还有像位置信息、链接信息等XML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很难通过传统的技术手段进行提炼和分析。这是绝大多企业面对大数据无所适从的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的企业现在还很难判断,到底哪些数据未来将成为资产,通过什么方式将数据提炼为现实收入。对于这一点即便是大数据服务企业也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足够的数据,谁就有可能掌握未来,现在的数据采集就是将来的流动资产积累,微信显然就在这么做(沈禄政/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