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吁请法大力挽萧瀚老师并就杨帆事件公告天下

吁请法大力挽萧瀚老师并就杨帆事件公告天下

时间:2022-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凌晨两点,惊悉萧瀚老师因杨帆事件昨日发表辞职声明,我深感痛惜!在此,我以中国政法大学一个普通教员的身份,吁请学校力挽萧瀚老师,并就杨帆事件发表公开声明,以维护中国政法大学的声誉,使大学的真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为了维护中国政法大学的声誉,为了保护受到伤害的学生和老师,校方应尽快调查处理此事,并向全社会发表公开声明。

  凌晨两点,惊悉萧瀚老师因杨帆事件昨日发表辞职声明,我深感痛惜!这不仅因为萧瀚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更因为担心其所倡导和践行的教师伦理和大学精神将离法大而去。读完萧瀚的“致歉与声明”,我彻夜难眠,深感自己有言说的责任。在此,我以中国政法大学一个普通教员的身份,吁请学校力挽萧瀚老师,并就杨帆事件发表公开声明,以维护中国政法大学的声誉,使大学的真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萧瀚是一位学识广博、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是一位人品甚佳、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我与萧瀚相识已十年有余,对其治学、为人和教书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至今依然记得,初次见到萧瀚是在北大法学院贺卫方老师的课堂上,那时他正手捧《古拉格群岛》课间苦读。有一次,贺先生还让他在课上讲述了自己的读后感。后来,我们多有接触,常常一起在未名湖畔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其文史功底、人文关怀,以及对法治之不懈追求,给我印象极深。

  再后来,我去美国读书,而萧瀚则积极投身于推动法治进程的洪流中。2003年后,法律界掀起一股维护权利、捍卫正义、弘扬法治的大潮。以正义为己任的萧瀚毅然投入其中。无论是“孙志刚事件”,还是“萨斯事件”,无论是“黄静案”,还是“佘祥林案”,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其评论一针见血、条分缕析,篇篇渗透着正义的精神,句句闪烁着法治的光辉。法律学子们爱不释手,不时闹得洛阳纸贵

  2006年春,我打算回国教书,得知萧瀚就职于中国政法大学,加速了我来此校的决定。当时,窃以为法大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兼容并包”之精神,因为这里有“只向真理低头”的江平先生,有“在体制内拒绝主流”的方流芳先生,有力倡大学精神的郑永流先生,有为正义而呐喊的萧瀚先生,有为民请命的滕彪先生,等等。大学之灵魂,莫过于有这样一批学识广博且为人师表的教授;法治之昌明,莫过于有这样一批富有正义感且身体力行的法律家。念及此,我毅然选择了法大。当然,能来这里,也承蒙校院诸多领导和老师的厚爱。

  自来到法大后,我便能经常见到萧瀚,因为他常常在昌平讲课结束后约我聊天。看得出来,他每次讲完课后都几乎筋疲力尽,因为他极其卖力,生怕误人子弟。他提及,讲课的前一天晚上,他常常备课至深夜,但仍然诚惶诚恐,以致难以入眠。同时,萧瀚的课深受学生欢迎,这一点我的同事何兵教授已经撰文指出,不必啰嗦。这里只想补充一点。有一次,我私下里问几位学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谁,得到的答案是萧瀚。

  至此,我恳请中国政法大学竭尽全力挽留住萧瀚老师,因为他是一位以学术为业的知识分子,因为他是一位受莘莘学子欢迎的优秀教师,因为他将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法治事业贡献力量。

  第二,过去一周来,杨帆事件在整个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教师伦理、师生关系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人们正期待着中国政法大学对此事件的公开反应。自杨帆与学生的肢体冲突在网络和媒体上传播后,它已成为了一个公共事件,无数的民众关注着这一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为了维护中国政法大学的声誉,为了保护受到伤害的学生和老师,校方应尽快调查处理此事,并向全社会发表公开声明。

  如果学校尚未开始调查这一事件,建议立即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尽快展开对这一事件的详尽、全面的调查。从网络和媒体公布的材料看,对这一事件的调查至少应当包括:杨帆教授与学生的肢体冲突、杨帆教授的“粗口”、杨帆教授要求学生买书和光盘的做法、杨帆教授的迟到现象、学生的表现等。对这一事件真相的调查并不困难,网络和媒体上存在大量的文字和视频证据,许多学生也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调查结束后,学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及其理由公之于众,以正视听。这一事件的调查程序和处理结果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意义重大,因为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所大学的姿态和立场。也许,这一姿态和立场可以折射出大学的精神来。

  第三,无论杨帆事件的处理结果如何,我们都不能停止对这一事件的深层次反思。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它反映的是大学教育制度的危机,甚至是整个教育制度的危机。看看中国的大学教育,恐怕我们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今天的大学是如何治理的?谁在治理这些大学?在大学治理中,教授的角色如何?学生的角色又如何?谁在对教授作出评价?评价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学生与教授的关系遵循何种规则?这些规则是谁制定的?进一步,大学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如何?大学的运作遵循着一种怎样的逻辑?再追问一句,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样的追问,对我这个在大学里呆了十六年半的人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大学的兴起在西方已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大学对西方文明的繁荣和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清末民初,大学传入中国,曾一度对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变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国的大学就几乎只剩下空壳了,大学的灵魂似乎已不复存焉,大学远离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尽管不少有识之士早已呼吁教育制度改革,但是众多的高校依然在忙于建立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殊不知,只有首先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才有可能成为什么“一流大学”。实际上,一个接一个的漂亮口号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神话罢了,而它们足以摧毁大学的精神。

  

  2008年1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