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级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

高级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1995年,有5名民办教师获省级园丁奖,按省有关规定转为公办教师,全县民办教师由1986年的348名减少到217名。至1998年底,1984年底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为公办教师;又根据州上有关政策1986年底以前任教的64名民办教师于2004年全部聘任,工资参照公办教师执行。县政府1986年作出决定,对教师自学考试取得学历者,本科奖250元、专科奖200元、中专奖150元。执行教龄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标准与19
教师教研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七节 教师教研

一、教师

(一)教职工队伍

全县教职工人数分年为:1986年921名,1987年942名,1988年978名,1989年1001名,1990年1098名,1991年1115名,1992年1132名,1993年1188名,1994年1220名,1995年1295名,1996年1324名,1997年1491名,1998年1500名,1999年1529名,2000年1529名,2001年1592名,2002年1714名,2003年1712名,2004年1874名,2005年1874名。2005年教职工数比1986年增长102.3%,比1996年增长42%。

(二)教职工构成

1995年前,教职工队伍由3部分构成:一为国家正式教职工,二为1986年底前在册的民办教师,三为1986年底后招用的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1995年有正式教职工804人,占总数的62.08%;民办教师217人,占16.76%;代课教师232人、临时人员42人,两类占21.16%。民办教师在小学和初中占有较大比重。据统计,1986~1995年,民办教师转正72名,考入本州师范学校10名。1988~1995年,有5名民办教师获省级园丁奖,按省有关规定转为公办教师,全县民办教师由1986年的348名减少到217名。至1998年底,1984年底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为公办教师;又根据州上有关政策1986年底以前任教的64名民办教师于2004年全部聘任,工资参照公办教师执行。至2005年,全县教职工由两部分构成:一为国家正式教职工,二为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是年有正式教职工1555人,占83%;代课教师和临时人员319人,占17%。

(三)专业进修与学历达标

按国家有关规定,凡不具备中师毕业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不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中教师,均为学历不合格教师。1986年后,中小学教师积极进修,参加专业合格考试,达到合格的人数为:1987年34名,1990年45名,1995年257人。与此同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合格考试,1986~1988年,有527名教师参加考核,取得合格证的小学教师76名、初中教师50名、高中教师42名。为帮助教师达到专业合格水平,县教师进修学校于1986年举办中学英语教师短训班2期,小学汉语拼音、识字教学短训班1期。1987年县文教局指定不胜任教学的30名小学教师离职到县进修学校住校学习一年。县政府1986年作出决定,对教师自学考试取得学历者,本科奖250元、专科奖200元、中专奖150元。1986年,县上拨款2.94万元向甘肃师范大学和商学院英语专业选送代培生17名。1986~1995年,教师学历达标率上升:1986年小学教师达标率75%、初中28%、高中33%;1990年小学教师达标率82.7%、初中31.8%、高中33.3%;1995年小学教师达标率88.1%、初中36.3%、高中21.9%;1996~2005年,有计划选派200多名教师到大专院校进修,鼓励800多名在职教师参加非脱产的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学历教育,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5%,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43%。2005年,全县教师中本科学历52人、大专学历661人、中专学历732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教师429人。

(四)专业职务评聘

1987年,县、学区、学校分别成立教师专业职务评审领导小组。1988年,评聘工作正式开始。评聘程序:初、中、高级任职资格由校(区)按评选条件推荐,县、州、省职改办复评、审批,同意取得初、中、高级教师任职资格,由县政府审批聘用,聘期为5年。至1995年底,共评聘小教特级2名、高级84名、一级260名、二级184名、三级14名,评聘中教高级5名、一级31名、二级79名、三级57名。并按规定对1984年底前任教符合任职条件的民办教师亦预评定职称。2005年6月,有小学特级教师1名,评聘小学高级教师197名、一级教师456名、二级教师267名;中学特级教师1名,评聘中学高级教师5名、中学一级教师56名、中学二级教师177名、中学三级教师53名。

(五)教师资格认定

根据国家《教师法》、《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有关规定,1997年对1993年12月31日前在岗的在职公办教师及1984年底以前任教并取得相应教师职称的民办教师和1985、1986年底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进行中小学教师资格过渡认定,无学历等硬件条件限制,有708名中小学教师取得教师资格。2002~2004年,国家进行四批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是:高中教师申报教师资格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初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小学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具备相应中专以上学历。全县有629名中小学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其中高中32人、初中181人、小学416人。2005年,1874名中小学教师中有1258人已取得教师资格。

(六)工资待遇

1988~1995年,中小学公办教师基本工资增加10%;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在县以下农村学校工作,浮动一级工资;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享受相应的职务工资和津贴;继续发放教龄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教龄津贴标准为5~10年3元、10~15年5元、15~20年7元、20年以上10元,班主任津贴标准按班级学生人数分4档,即小学10~20人6元、21~35人8元、36~49人10元、50人以上12元(中学比小学每档提高2元)。民办教师报酬由乡村报酬和国家补助工资两部分组成,县上要求乡村给民办教师的报酬每人每年粮食800市斤,但一般落实500斤左右;国家补助工资,“八五”期间给1984年底前在册的民办教师每人每月增加35元,月补助工资达到91元;1984年后的民办教师每月补助工资56元;并于1991年由每年发10个月改为12个月,还规定落实退休以后的待遇。1995~2002年,公办教师人均调标准工资150元,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大专以上学历教师每人增加乡下浮动工资40元。执行教龄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标准与1995年前相同。1998年底,1984年底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工资以同等公办教师计发。2002年12月县上对在校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按学历确定补助工资标准,本科学历300元、大专学历250元、中专学历及1986年底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180元、高中以下学历140元。所有公办教师均以专业技术职称工资从1996年开始每两年正常晋升工资,根据不同等级职称档次,月增20元、30元、40元不等。

(七)社会地位

1988、1991、1993年,县委、县政府在教师节期间表彰优秀教师138名。1989~1995年,受到州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45名,其中省级22名、州级23名;有11人获省园丁奖,15人在女童项目实验中受到省教科所表彰,其余分别获得州委、州政府专业拔尖人才和优秀教师荣誉及园丁奖。1996~2000年,有4名教师获省园丁奖。2004年,县上决定从当年起,每年拿出10万元建立教育事业奖励基金,并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表彰先进集体16个,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72名。是年9月召开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2003~2004年度教育评价中成绩突出的14所学校校长、马廷旺等38名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和99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在历届党代会有教育界代表23名,历届人代会有教育界代表27名(其中州代表4名),历届州、县政协委员中有教育界委员10名(其中州2名)。

县一中教师罗映寿,从祖父起3代9人从教,1994年其家庭被省教委评为“教育世家”,本人于2000年获省“园丁奖”。

县一中原校长鲁家彦,担任第七届县政协副主席,原校长乔国才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高级教师文海成当选为第九届省政协委员。

二、教研

(一)教研活动

1986~1995年,教研工作主要通过教学评估、评优等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986年,县教研室巡回放映优秀课录像62课时,组织教师400多人次观摩西关小学、龙泉小学6名教师课堂竞赛教学。1987年,组织小学优秀课竞赛,14名教师获奖。1988年,分21个赛区开展优秀竞赛,选拔出76名教师参加县上竞赛,有14名小学教师和12名中学教师获奖。1990年,举行初中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门课程优秀课竞赛,14名教师获奖。1991年,抽调西关小学和龙泉小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10个边远学区示范教学20天。在全州优秀课观摩评选活动中,龙泉小学马润坤数学课获二等奖,龙泉、西关和张家庄3所小学的4名语文教师获优质课奖。期间,县教育部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一份最佳教案,讲一节优秀课,提倡总结经验,多提教改建议。1987年,县教研室依据对18所学校232名学生试卷分析结果,召开统考成绩研讨会。1988年,选派3人参加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研讨会,23人参加兰州课堂优化改革培训班,中学和县直小学教导主任赴西北师大学习教学管理法,请兰州七里河区教育界人士来县为800多名教师作关于课堂教学整体改革报告。1989年,召开中学教育教学研讨会,选出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总结28份。1990年,各校选优秀课教案37份,经验总结19份,教改建议26件,论文18篇。此外,于1986年组织西关、买家集、龙泉、新庄、中庄、关滩沟等6所小学接受“JIP试验项目”扩散任务,在学前教育、教材教法改革、师资培训以及家庭社会的有效配合方面取得一定成绩。1991年,在杜家河、台子街、麻藏、团结5所小学组织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处发起的“改善处境不利地区女童初等教育实验研究项目”,省教委副主任马培芳和省教科所副所长张铁道率专家队来县,培训实验项目管理人员和教师,指导实验工作。1994年,县教研室派员参加该项目国家级验收会议,组织撰写的《女童项目实验研究评估报告》及《和政乡土教材》被列为甘肃省女童项目实验研究成果。

1996年,县教研室在部分中小学进行教学调研及研讨活动,要求教师以“学大纲、钻教材、提能力、学教法、教学法”的十五字诀开展教研活动。1997年,组织全县教师分片开展小学“说—授—评”教研活动,收到说课教案120份,上示范课60多节,听课教师达1200多人次。1998年,分别开展中小学“说—授—评”现场研讨会,由县一中、龙泉小学、西关小学上示范课29节、示范说课29节,听课教师达730多人次。1999年,对陈家集、四中等5所学校进行教学调研,对边远山区的19所学校巡回播放全国特级教师专题讲座和录像。2002年,对吊滩、国英等10所学校进行参与式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困生转化等方面的综合性教学调研。2001年,组织初中部分教师参加省教科所举办的全省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及高中英语、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研讨会。2002年,组织县一中数学教师参加临夏州教育学会举办的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2003年,组织一中高中教师参加“3+X”高考研讨会。

(二)校本教研

2003年12月,县教体局局长张心悟在上海参加国家教育部召开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2005年1月,县教体局副局长羊建臣、教研室主任尹彪等4人在长沙参加全国校本教研研讨会。

(三)新课程实施与研究

2003年12月,和政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二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为新课改实验顺利实施,县教研室成立新课程改革实验教研小组,制定实验小组工作职责。2004年4月,县上召开全县课改实验启动工作会议,所有小学、初中普遍开展新课改实验。10月、11月在龙泉小学、六中分别召开新课程研讨会,有650多名教师参加,通过听课、看教案、对课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促进了新课改实验的实施。2005年4月,召开七、八年级数学优质课竞赛及新课程研讨会、九年级化学新课程研讨会。是年,收集论文57篇,编纂发行“新课程课例分析集”,以总结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法,县教体局被省教育厅授予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称号。

(四)学科竞赛活动

1996~2005年,连续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初高中理、化、英、生等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参加竞赛学生2100多人(次)。初中有102名学生获省、州奖励,高中有18名学生获省、州奖励。26名初、高中教师获省、州优秀辅导教师奖。2002年,县教研室举办全县首届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竞赛,各学区(校)积极选拔竞赛选手,446名学生参赛,产生一等奖5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3名,20名教师获县级优秀指导教师奖。2004年5月,举办全县第二届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竞赛,302名学生参赛,西关小学、龙泉小学、三合学区、城关学区获团体一等奖,陈家集学区、新集小学、罗家集学区、达浪学区、关滩沟学区获团体二等奖;产生个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30名教师获县级优秀指导教师奖。2005年5月,举办全县第三届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竞赛,有326名学生参加,产生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0名;团体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优秀指导教师5名。

(五)普通话水平测试与竞赛

2002年,600多名教师参加由临夏州测试站组织的普通话培训,合格212人,合格率为39.8%。2003年,7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625名教师参加测试,合格403人,合格率64.8%。2004年,408名教师参加培训,355名教师参加测试,合格235人,合格率为66.2%。1999~2004年,连续举办五届“我爱我的职业”普通话演讲比赛活动,有15名教师获县上奖励,并向州选送9名演讲选手,参加州上比赛,均获一、二、三等奖。

(六)JIP计划项目

是指亚太地区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联合革新计划,简称(JIP)。和政于1987年起实施“JIP”计划。第一阶段为1988~1993年,实验学校为西关小学、龙泉小学、新庄学校。第二阶段为1994~1998年,实验小学从3所扩散到18所,分布14个乡(镇),农村学校占90%。

(七)中英项目教师支持与校本教研支持活动

2005年3月,省、州确定和政的三合、台子街、新庄、吊滩4所学校为校本教研试点学校。是月,县教研室教研员及兼职教研员13人在兰州接受教师支持和校本教研支持培训。之后配合临夏师范教学流动车对梁家寺、卜家庄、三合、新营、西关、罗家集、达浪、买家集等学区(校)开展教学教研支持工作。

(八)平等参与式教学试验

2002年,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和政实施,新集小学校长、教师接受项目培训后,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方法革新实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平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个性特征、创新意识、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收到初步成效。为推动这项教育实验创新活动的普及,2001年4月,在新集小学召开全县平等参与式教学现场会,要求各校进行试点。之后,县上成立“平等参与式”教学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各校也相应成立组织,开展教改实验。是年7月15日,县上在龙泉小学召开全县“平等参与式”教学实验研讨会,总结试验成果,研究解决问题,以促进实验进展。2001年10月10日,州教委在新集小学召开“全州参与式教学现场研讨会”;2003年6月,在吊滩、新庄学区分别举行小学、初中年级“平等参与、面向全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观摩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至2005年,所有中小学结合新课程改革普遍开展“平等参与,面向全体”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实验,县平等参与式教学试验课题组征集实验论文、感受、体会等,筛选出版《和政县平等参与式教学论文集》。2004年11月,又出版《和政县平等参与式教学课例集》。“平等参与式教学”实验被列入甘肃教育科学“十五”计划省级重点科研课题。2004年12月,世界宣明会官员带领临夏考察团参观学习台子街、新集小学中英项目的实施及平等参与式教学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