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囧男孩》——一部非典型台湾电影

《囧男孩》——一部非典型台湾电影

时间:2022-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在大家印象中的台湾电影很难给观众亲近感。《囧男孩》这部电影却显得非常的非台湾,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情节围绕着两个小男孩“骗子一号”、“骗子二号”展开,然后是儿童片的经典模式,两个问题学生的胡作非为。尤其是《九降风》,情节主题和《囧男孩》接近,可以说是《囧男孩》的续集。《囧男孩》中的“骗子

img63男孩》:一部非典型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是什么样的?是侯孝贤、蔡明亮、杨德昌,是深刻与沉闷;还是易智言、林正盛、朱延平,热热闹闹的青春电影?留在大家印象中的台湾电影很难给观众亲近感。《囧男孩》这部电影却显得非常的非台湾,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影片的片名很时尚,来自一个最流行的网络用语“囧”,据说古代原意有“佩服得五体投地”、“败给你了”的意思,现在被延伸为郁闷的表情,也有表达沉重的思想的用法。

影片除了片名之外,一切都显得那么传统,可以说是循规蹈矩。情节围绕着两个小男孩“骗子一号”、“骗子二号”展开,然后是儿童片的经典模式,两个问题学生的胡作非为。电影到处充斥的是观众共同拥有的童年记忆:好奇桥洞壁上不知名的人的留言;流传关于学校王子雕塑的神秘事件;在被废弃的储藏室里装神弄鬼;在学校的小卖部挤着买零食;趴在书桌上用手电筒孵小鸡;对着开着的电风扇,挥舞着羽绒被鬼叫;钻上100趟水上隧道就可以进入到“异次元”;编恶搞老师的歌来唱;只要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在地上打滚;为了得到零用钱为大人按摩;还有每天都去校门外的抽奖游戏扭扭蛋撞大运,卡通人物的钥匙环……学校是一个乐园,两个鬼灵精怪的学生受到的惩罚是“每天放学后必须留在图书馆里黏书”,结果是他们俩因此念遍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骗子一号成了超强的说书人,骗子二号则是世上最幸福的听众。除了说不完的故事,还有在学校罚站的铜像学长、从夏威夷进口的卡达天王,一起陪伴他们携手航行在各个童话故事的大海里,远离了真实世界的冷漠与痛苦,追寻共同梦想中的世界。

在充满童趣的生活中,影片也有意无意地揭示现实生活的残酷。骗子一号爱慕漂亮的女同学林艾莉,二号却故作好奇地堵着刚失去母亲的女孩问:“为什么你总是可以保持微笑?你的妈妈不是才刚刚死掉?”一如已去世的台湾杨德昌导演的代表作《一一》中的小学生洋洋,那个只对人的后脑勺感兴趣、专拍别人后脑勺的男孩。他们既有着男孩子的调皮可爱,又有着大人没想到的“深刻”。

如果说影片按照这样的节奏、这样的叙事发展下去,就是一部典型的大陆式儿童片,往往是两个男孩子在某个形象的感召下一起去做一件大好事,完成“成长”的主题。《囧男孩》却设置了一个突然的转折,因为叔叔和妻子分手,他把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妹妹扔给嬷嬷带,然后总是找托词不来探望孩子,也没有带给二号曾答应送给他的玩具——卡达天王。对叔叔赖皮不满的骗子二号和骗子一号串通好,让一号抱走了被嬷嬷放在摇篮里的小妹妹,整个市场、社区全都被惊动了,影片开始进入惊险片的叙事,并且将台湾的社会生态渐次铺展开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台湾?老嬷嬷一边摆着维持生计的蔬菜水果摊,一边要照看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是婴儿。手忙脚乱的嬷嬷总是一边抱怨,一边做生意,一边看孩子,连大声嚷嚷也习以为常了。她的大儿子夫妻离婚后,将骗子二号留给自己再也不管了,再加上小儿子丢下的婴儿,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虽然她对街坊邻居总是很热情,关心林艾莉母亲的病,推荐她吃草药,也不乏心计,对林先生递过来的钱还要偷偷地对着光线验验真假。还有骗子一号的家庭,残缺不堪。父亲疯了以后,不能接受现实的母亲丢下父子俩跑到遥远的夏威夷去了,只是常常记着给儿子寄个玩具回来;倒是疯子父亲始终只关心一号一个人,两个人如同流浪汉一样地生活着,常常衣衫不整、头发披肩,但是充满快乐和宁静,直到一号被警察带走。

当兴师动众的嬷嬷带人百寻不见小妹妹的时候,一面地上翻滚一面听一个年轻的胖子神棍装模作样地说小妹妹在哪在哪时,台湾社会中比较荒诞的一面被辛辣地揭示出来:一边是发展的城市,一边是根深蒂固的迷信和宗族文化;一边是现代都市如公寓中人群的相互隔绝、冷漠,一边是贫民区邻里之间的熟络、互相帮衬。当骗子二号在校园荒芜的一角看到正在熟睡的骗子一号的父亲和小妹妹时,影片进入了平静的叙述。但是,一段短短的过渡后,骗子二号在扭扭蛋中发现了限量版的卡达天王的奖券,影片进入了高潮。无赖的玩具店店主提出了苛刻条件:或者是要3000元现钱,或者是两个星期后再来拿新来的限量版卡达天王。在周围小伙伴们七嘴八舌的争议中,骗子一号从骗子二号手里抢走了奖券,换了钱,然后准备一起去一直憧憬着的海边水上乐园。一心想要卡达天王的骗子二号为了卡达天王和一号反目,不再搭理一号;愤怒的骗子一号束手无策,带着二号去玩具店想买回卡达天王,结果店主却要4000元,失望的二号跑走了;一号看着橱窗里的卡达天王,终于拿起一块石头,冲过街道……然后被送到管教所。

影片最后是一个光明的尾巴,接近大陆电影。若干年后,骗子二号只身坐上了长途客车去遥远的水上乐园,他在那个水上隧道中不停地来回穿梭,坐在高处的骗子一号看着骗子二号,露出那个骗子二号送给他的钥匙串。多年之后两个孩子已经告别童年,又再次见面。

台湾电影曾有过极其出色的儿童片《热带鱼》,同时又有非常感人的青春影片《蓝色大门》、《九降风》。尤其是《九降风》,情节主题和《囧男孩》接近,可以说是《囧男孩》的续集。这时,孩子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碰到的是爱情、友情之间的冲突,不再是《囧男孩》中的好奇、冲动,向往着童话世界,而是性的萌动,对棒球的热爱,对生与死已经有了切近的体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电影似乎离生活越来越远了,电影的内容不再是大众生活经验和情绪,电影对大众的吸引力也日渐疲乏,电影辅导金制度也没有收到预先的效果,台湾电影似乎需要拯救了。然而,2008年的台湾电影却生机勃勃(《海角七号》、《囧男孩》、《花吃了那女孩》、《停车》……),有了一个很好的口碑。现在的台湾电影扎根于本土情境,抒写现实生命的体验、悲欢喜乐,对生与死有了真切的认知。《海角七号》将日据时期的爱情与现代台南“原住民”新一代的情感方式、生命态度相呼应,其中既有对现代社会的写实,又有对社会问题的不动声色的揭露。还有《停车》中的现代生活的无奈、无聊,台湾黑道政治的集中体现。同时,这些电影恢复了电影传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中的那种现实主义。都市中的日常情感有着现实的质感,最难得的是对现实的态度,充满着未来的信心。

img64

《囧男孩》中的“骗子一号”与“骗子二号”带着女生林艾莉吹着20台电风扇去异次元。

台湾的《囧男孩》对儿童电影是一种难得的启示。这类儿童电影不仅是拍给孩子看的,有一个充满悲伤的快乐王子的童话,有许多童稚的生活,也有友情的破裂,有渴望长大又不敢正视、不太理解的成人世界的左右为难。这类电影也是拍给成人观众看的,是一次回忆,对生命旅程的回顾,是对成长的反思,对情感的珍视。影片不仅表现了“无父”状态的孩子世界的创伤,同时也表现了孩子独自面对世界勇敢起来的方法。影片中,女孩林艾莉的妈妈病故之后,她和父亲搬走了。在离开前她来和骗子二号静静地说声“拜拜”,那是二号最后一次看见她微笑的侧脸。原来,林艾莉的妈妈教她:只要记得微笑,就不会害怕了。这就是影片宣传的“主旋律”。

影片中孩子的表演超出想象,很精彩。“骗子一号”李冠仪与“骗子二号”潘亲御将问题学生活泼的一面很传神地演绎出来,同时,一号的“哥哥”般的身份和二号的胆小、敏感的性格特点也令人印象深刻。美少女徐启文饰演的女学生林艾莉总是带着浅浅的笑容,掩藏着忧伤,很好地诠释了影片中特定的角色。饰演嬷嬷的演员梅芳将市井小民的形象清晰地展示出来,那个胖胖的神棍也很出彩。

谁也想不到一部非典型台湾电影会有这么一个美好的结果,将台湾电影从艺术电影的泥沼里拉出来。台湾本土正在经历一个创造台湾认同的阶段,对台湾社会生态的关注超过以往,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中,扎根于现实情感的“后新电影”找到了一条涅槃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