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嫉妒到极致的人的心理

嫉妒到极致的人的心理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导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嫉妒这种“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害己的不良后果,所以必须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另外,密切与对方的交往,加深彼此的理解。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
嫉妒心理表现与克服_青少年心理保健指导

(一)儿童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方式补偿和报复。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导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第一,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第三,帮助、激励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第四,教育孩子诚实待人。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主动与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二)青少年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俗称“红眼病”,是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地广泛,在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中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此而导致他们羡慕他人的优势,从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对对方表示不满、愤恨,甚至加以破害。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工作 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被嫉妒的对象,这些人所具有的优势常直接与评“三好”、评优秀干部、评奖金、择业分配及领导关系有关,而这方面处于弱势的人必生失落之感,虽然其中大部分人能正确对待,但仍有些人心生不满、怨恨、充满敌意,甚至图谋拆台和报复。

2.爱情 爱情是青少年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有人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影响不大,可一旦妒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灼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3.才貌 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优秀的人才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嫉妒心理由此而生了。

嫉妒这种“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害己的不良后果,所以必须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1)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这样,就能摆脱一切私心杂念,心胸开阔,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一个埋头干自己事业的人是不会嫉妒他人的。

(2)发挥自我优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各人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却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全面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正视自己的差距,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

(3)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要有勇气承认对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优越的地方,从而发现和创造自己。

另外,密切与对方的交往,加深彼此的理解。许多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所以要互相打开心扉,主动接近,加强心理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