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皖北乡村知识群体的典型案例研究

皖北乡村知识群体的典型案例研究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知识是一个人重要的身份象征,一个人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觉悟和思维,从而也就使其有别于其他人。不管是历史上的乡村,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乡村,对一般民众来说,知识都是相对缺乏的,即使有一点知识,也是远远不足的。在这一章我们将关注这一群体中的典型案例,以了解这一群人的思想、成长及相关联的社会背景。
皖北乡村知识群体的典型案例研究_社会变迁中的乡村精英与乡村社会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知识是一个人重要的身份象征,一个人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觉悟和思维,从而也就使其有别于其他人。更重要的是,在乡村社会,知识是一种稀缺资源,拥有它的人并不多。物以稀为贵,因而,在乡村社会,拥有知识的人常常受人尊敬。如若再能增加善行,热心公务,主持公平正义,必为民所景仰。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乡绅即是乡村中的知识分子,不光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还代言乡村民众,必要时能为民请命,深受民众爱戴。社会的变迁终结了他们作为特权阶级的历史,但是没有终结知识在乡村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当历史开启了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也开启了现代科学知识对于乡村启蒙的历史。20世纪的中国社会尽管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与磨难,但是这丝毫没有改变“知识改变命运”的至理名言。因为,在任何社会,知识都是重要的资源和工具,帮助我们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现代科学知识是一个人适应现代生产、生活必备的工具。一个人拥有的知识越多,他就懂得越多,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从而他就越有可能创造更多的无限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在一个正常社会,知识是一种正能量,拥有它,就可以适应社会前进的方向,也会给个人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社会上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因此,拥有知识的人总是受人尊敬。

在乡村社会中,知识是一个尤其稀缺的资源。不管是历史上的乡村,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乡村,对一般民众来说,知识都是相对缺乏的,即使有一点知识,也是远远不足的。这可能与乡村人的生活水平限制了教育的发展有关,也有可能与乡村人的观念和习惯有关,总而言之,乡村中普通民众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在某一个村庄中,一个拥有知识的人通常是受人尊重的,哪怕这种知识仅仅是一个模式,并没有高深的道理,比如乡村婚丧嫁娶中的礼仪司仪及文书等,他们在村中地位很高,大家都很敬重他们。由于乡村中的知识是相对短缺的,因此,乡村中稍微拥有多一点知识的人通常会得到其他乡村人不一样的态度的对待和评价。在乡村社会中,总有那么一群人被人们所关注,他们拥有较一般村民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同时又在村庄日常生活中表现不同一般,体现出其智慧和才华,这一群人常被村民称为“有文化的有为青年”。在这一章我们将关注这一群体中的典型案例,以了解这一群人的思想、成长及相关联的社会背景。我们在这里将他们称为“年轻一代的乡村知识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