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并两种糖酵解限速酶缺陷的双杂合型遗传性红细胞酶病

合并两种糖酵解限速酶缺陷的双杂合型遗传性红细胞酶病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生后发生新生儿溶血,排除母婴血型不相合溶血。细胞外铁++,细胞内铁90%。在骨髓铁染色排除缺铁性贫血、溶血常规试验排除血红蛋白病和红细胞膜病的前提下,患儿MCV减小、患儿和母亲红细胞中空区缩小、母亲血涂片中见棘球形变细胞均提示可能存在丙酮酸激酶缺陷。红细胞酶活力检测发现两种酶缺陷,PFK和PK,经家系调查确证,PFK缺陷遗传自父亲,PK缺陷遗传自母亲。

病例1 合并两种糖酵解限速酶缺陷的双杂合型遗传性红细胞酶病

【简要病史】 患儿,男,3岁,籍贯浙江,非近亲婚生。出生后发生新生儿溶血,排除母婴血型不相合溶血。每2个月输血1次方能维持血红蛋白在50g/L以上。查体:瘦弱,贫血貌,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脾肿大,肝肋下8cm,脾肋下7cm。总胆红素108μmol/L,结合胆红素10μmol/L,尿胆原68μmol/L。血象(输血后):红细胞计数(RBC)2.19×1012/L,血红蛋白(Hb)52g,网织红细胞计数(Ret)1.7%,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I)0.44,血细胞比容(HCT)0.14,白细胞计数(WBC)10.7×109/L,血小板(PLT)165×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67.1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3.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64g/L。骨髓象:红系增生活跃,有巨样变,粒/红比0.2∶1,巨核系正常。细胞外铁++,细胞内铁90%。

【溶血试验】 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体积偏小,中空区缩小,少量椭圆形、棒形、蘑菇形、盔形等多种异形细胞,含量均<2%。盐水渗透脆性,初溶0.40%,全溶0.28%;酸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罗氏试验(-);HbA22.4%,HbF 1.9%,异丙醇试验(-)。

红细胞酶活力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12.25EU/g Hb(正常对照13.7±1.9),磷酸果糖激酶(PFK)4.07EU/g Hb(8.33±1.24),醛缩酶(ALD)2.39EU/g Hb(2.7±016),丙酮酸激酶(PK)7.93EU/g Hb(15.8±1.4),丙酮酸激酶低底物利用率(PKL)7.34%(23.6%±3.8%),嘧啶5′核苷酸酶(P5′N)初筛(R)3.28(2.90±0.20)。

【家系调查】 Hb:父153g/L,母132g/L;Ret:父1.7%,母3.6%;RI:父1.8,母3.6;PFK:父3.59EU/g Hb,母8.88EU/g Hb;PK:父15.33EU/g Hb,母7.99EU/g Hb;PKL父25.77%,母10.94%。

【确诊】 合并PFK/PK双重遗传缺陷的红细胞酶病。

【诊断要点】 从病例病史确定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在骨髓铁染色排除缺铁性贫血、溶血常规试验排除血红蛋白病和红细胞膜病的前提下,患儿MCV减小、患儿和母亲红细胞中空区缩小、母亲血涂片中见棘球形变细胞均提示可能存在丙酮酸激酶缺陷。红细胞酶活力检测发现两种酶缺陷,PFK和PK,经家系调查确证,PFK缺陷遗传自父亲,PK缺陷遗传自母亲。

【分析】 患儿父亲的PFK和母亲的PK分别为正常人测值的43%和50%,呈酶缺陷杂合子活力表现,RI提示父母的造红数量分别为正常人的1.8倍和3.6倍,有效造红代偿使父母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维持正常,不出现临床症状。患儿PFK和PK分别为正常人测值的49%和50%,亦为PFK缺陷杂合子和PK缺陷杂合子酶活力表现,但是,由于这两种重要的糖酵解限速酶合并遗传缺陷,集合于同一个体、同一细胞内,因而使骨髓生成的红细胞质量缺陷、数量减少,呈现无效造红状态(RI 0.44),而进入外周循环的红细胞则能量匮乏、功能异常、寿命明显缩短,不仅产生血管外溶血、原位溶血,而且存在血管内溶血(出现盔形细胞等破碎细胞),导致患儿呈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症状。本病例红细胞形态见图13-1。

img199

图13-1 病例1红细胞形态

P:患儿,体积小,中空缩小,箭头所指为晚幼红细胞;F:父亲,部分细胞口形变化;M:母亲,中空区偏小,箭头所指为棘球形变化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