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与上医药科有着割不断的情怀

我与上医药科有着割不断的情怀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了解上医也有药科,因私立中法大学药科学费昂贵,家庭不胜负担,羡慕上医因国立可享公费,待遇又免缴学杂费。此时,我又与陈明敏相遇了,成了上医药科的同事,我与她可称得上是“三同”,即同学、同事又同志。医院药房仅看成是供应药、发药的窗口。要求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对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我与上医药科有着割不断的情怀

王振钺

回顾上医药学院70年沿革发展历程,深有感慨。1927年在颜福庆创办国立上海医学院后的第9年,即1936年,在朱恒璧大力协助下,上医创办了药科。那时医学和药学都按高校招生,医学为医科五年制,药学却为药学专修科四年制。1929年私立中法大学曾按法国药学教育体制申办五年制的药学院,审批三次均未获准,最终还是设立四年制药学专修科,上海医学院也不例外。当时上医院长颜福庆邀请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主任宋梧生作指导协助,从此上医药科与中法药科两校师资互通,教学设备互相调剂,为培养药学人才通力合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医枫林地区校舍沦陷,被日军占领,学校移至海格路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即现在华山路华山医院)办学时,上医药科1936和1937两个年级亦即上医首一、二届学生借读中法大学药科直至完成学业。

我是怀着对药物研究浓厚兴趣,1944年考入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的,遇见10年前的小学同学陈明敏也考入,我们成了大学同学,后又认识周瑾(鲁迅侄女)和陶守愚。由于我们思想要求进步,经常交往。后了解上医也有药科,因私立中法大学药科学费昂贵,家庭不胜负担,羡慕上医因国立可享公费,待遇又免缴学杂费。我与陈明敏、周瑾、陶守愚和孙礼镒五人便准备一起转学至上医药科,但上医校规很严,对他校学业成绩考察合格的学生才同意转入,但需作考核重读一年。我再三考虑未转学,仍在中法药科继续学习至1948年毕业。毕业后很向往在大学就业工作,继续学习,但学校招收助教名额有限,也没有招收研究生制度,我就在上海一家私营大药房制药部受聘任执业药师工作。未久,迎来上海的解放,欣悉母校中法药科被接管,召唤我回母校任教,实现我从事药学教学工作的理想。1950年中法药科奉命院系调整并入上医药科。此时,我又与陈明敏相遇了,成了上医药科的同事,我与她可称得上是“三同”,即同学、同事又同志。更令人欣慰的是陶守愚同学,解放前在上医参加“学运”被无理勒令退学,上海一解放,她即回校复学,她竟成了我的学生,最后我们都列入上医名册。

在我进上医从事药学教育工作后的第10年,即1960年,我已晋升为讲师多年,在药学系党总支领导下成立药学教改工作组。在参与发动广大师生就当前阻碍药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展开讨论后,我深感现行的药学教育体制陈旧落后。药学专业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仍为医院药房司药,医院没有把药师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医院药房仅看成是供应药、发药的窗口。自古以来,医药原本是一家,药师原本可把学到的药学知识配合医师安全合理用药。因而在这次药学教改中,我们提出药学专业今后改革的出路应朝临床药学方向发展。当时也分析阻碍药学教育最关键的是,反映在药学专业教学计划是以化学课程为重,设置的医学基础课实际无非是几门生物学科课程,根本没有设置最低必要的临床基础课程。药学院没有充分利用在医学院和临床医院的有利条件,学生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缺乏。若按现行的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的药师也只能作配方制剂工作,连与医生的共同语言都没有,如何能一起讨论合理用药。修订药学教学计划势在必行,增加医学基础课程已成为当务之急。1981年我校药学院受上海市卫生局的委托为全国举办临床药学进修班,探索开展临床药学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1987年上医建校60周年的校庆期间,药学举办临床药学学术论坛,我拟了《临床药学在上医的起源与发展》一文,分四个方面叙述:①临床药学提出的历史性回顾;②临床药学实践的起步;③临床药学的再实践与发展;④临床药学的展望与前景。总之,综述了临床药学的重要性,培养临床药师既是临床治疗的需要,也是配合医师安全合理用药的必然。

2002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药机构管理条例》,科学、规范地管理医疗机构的药事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制定并印发了《医疗机构药师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临床药学专业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检测,指导合理用药;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要求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对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文件对临床药学及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作了阐明,也对临床药师的职称、职务和职责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与我们提出和支持的临床药学观点是一致的。培养临床药师的任务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医药学院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在药学院建立临床药学学科,开办临床药学专修科,20世纪90年代华山医院药剂科挂靠在药学院共同招收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为建立临床药师制,药学院承担了临床药师培训和考核任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上医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半个多世纪来从事药学教育事业最深刻的体会和多年努力实现的夙愿。

随着学校名称的更换,药学院也几易其名,我从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来到上医,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使我与上医药科结下不解之缘,难割之情。展望上医药学教育前途无限美好!

作者王振钺,教授。1948年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毕业,1950年调入上医药科工作。曾任上医药学系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