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

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烧伤、红细胞破坏增加或白蛋白合成不足所致。手术前应结合检验结果输注浓缩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但因输粒细胞有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故使用受到限制。除生理盐水外,不向血液内加入任何其他药物和溶液,以免产生溶血或凝血。输血完毕后仍需要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延迟型输血反应。输血后血袋应保留2h,以便必要时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输血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适应证

1.大量失血 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因手术、严重创伤或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补充的血量、血制品种类应根据失血的多少、速度和病人的临床表现确定。凡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l)者,可通过机体自身组织间液向血液循环的转移而得到代偿。当失血量达总血容量的10%~20%(500~1 000ml)时,应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参照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病人可表现为活动时心率增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但血细胞比容常无改变。此时可输入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代用品。若失血量达总血容量20%(100ml)时,除有较明显的血容量不足、血压不稳定外,还可出现血细胞比容下降。此时,除输入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外,还应适当输入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red blood cells,CRBC)以提高携氧能力。原则上,失血量在30%以下时,不输全血;超过30%时,可输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再配合晶体和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由于晶体液维持血容量作用短暂,需求量大,故应多增加胶体液或血浆蛋白量比例,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当失血量超过50%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还应及时发现某些特殊成分如清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缺乏,并给予补充。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烧伤、红细胞破坏增加或白蛋白合成不足所致。手术前应结合检验结果输注浓缩浓缩红细胞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

3.重症感染 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当其中性粒细胞低下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但因输粒细胞有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故使用受到限制。

4.凝血异常 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根据引起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的血液成分可望获得良效,如血友病者输Ⅷ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a factor,AHF);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者补充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制剂;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者输血小板等。

根据2000年卫生部输血指南建议:Hb>100g/L不需要输血;Hb<70g/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Hb为70~100g/L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输血。对于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应尽量不输。

(二)注意事项

输血前必须仔细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合单,并检查血袋是否渗漏,血液颜色有无异常及保存时间。除生理盐水外,不向血液内加入任何其他药物和溶液,以免产生溶血或凝血。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询问有无不适症状,检查体温脉搏、血压及尿液颜色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输血完毕后仍需要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延迟型输血反应。输血后血袋应保留2h,以便必要时实验室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