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肺癌临床资料调查与发病机制探讨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肺癌临床资料调查与发病机制探讨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临床调查显示,300例肺癌患者,有明确吸烟史者占43%,而肺癌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占66%,似乎与吸烟关系并不太明显。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目前40岁以上的男性,功能红外热成像影像图显示为脂肪肝者达61%。另一方面,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大多数肺癌患者右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的热态值明显升高,即使左侧肺癌也是如此。最终形成痰火互结,气滞血瘀,促进肺癌形成。

4.2.5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肺癌临床资料调查与发病机制探讨

我们对医院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30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回顾性调查,包括患者性别、职业史、肿瘤家族史、癌灶部位、肿瘤病理分型等五大项,结合课题组多年红外热成像肿瘤学研究,重点对肺癌发病部位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图4.18,图4.19,表4.1)。

img84

图4.18 300例肺癌发生部位

img85

图4.19 300例肺癌病理分型

表4.1 30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

img86

表4.1显示300例肺癌中,男性占63%,女性占37%,体力劳动者(44%)高于脑力劳动者(29%),可能与体力劳动者更易接触到环境中污染物,尤其是周围气体性污染物有关。肺癌病理分型中,腺癌占比突出,达到66%,与以往肺癌分型中鳞癌为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肺癌的发生部位,右侧肺癌发生率达63%,显著高于左侧肺癌(37%)。

另外,在300例肺癌患者中,有明确吸烟史者为129例,占比43%,有明确肿瘤家族史者38例,占比12.7%,提示遗传因素在肺癌的发生中地位逐渐下降,而后天性因素可能更为重要。

过去一直认为,吸烟是肺癌高发的最明确危险因素,而吸烟者肺癌主要为鳞癌。本次临床调查显示,300例肺癌患者,有明确吸烟史者占43%,而肺癌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占66%,似乎与吸烟关系并不太明显。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近些年肺癌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且多发生于右肺叶(占比达63%)呢?下面我们从3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通过我们多年的红外热成像肿瘤学研究,我们发现肺癌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大部分肺癌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影像图显示右肺低热态分布,这是由于右肺下叶紧邻肝,而肝是人体产热的重要器官,70%的人体能量代谢诸如脂肪代谢、糖代谢、生物转化等是在肝完成的。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些年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目前40岁以上的男性,功能红外热成像影像图显示为脂肪肝(红外热成像肝区及右下肺区明显低热态)者达61%。由于脂肪肝的肝细胞能量代谢降低,热能不能向上温煦肺叶,尤其影响右肺热态分布,进而影响右肺能量代谢,长期则导致双肺免疫功能减弱,这可能是右肺癌多发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大多数肺癌患者右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的热态值明显升高,即使左侧肺癌也是如此。这可以用中医基础理论加以解释。中医学认为,人体气血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左升右降”。肝属木,主升发;肺属金,主肃降。一升一降,升降相辅相成。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加,常导致肝疏泄失司,久而形成肝郁,长期肝郁得不到有效调理,会进而化火。火性炎上,熏蒸肺叶;肺为娇脏,喜湿勿燥。最终形成痰火互结,气滞血瘀,促进肺癌形成。肺癌发生后,毒邪循经走串,上达锁骨、咽喉。由于肝升不利,肺火亦不能顺利下降,毒(火)邪集聚右侧,表现为功能红外之右锁骨上窝热态值明显高于左侧。

第三方面因素,即肺与大肠相表里机制,或许也是肺癌高发的最重要机制。通过长期的红外热成像影像学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古老医学典籍里对三焦的描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其实是关于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等脏腑相互表里,功能协调发挥的形象描述。功能红外热成像显示,正常人三焦热态分布次序为,下焦最热,中焦次之,上焦最寒。而现代大多数亚健康人群以及有肺疾病患者则显示三焦热态总体表现为“上焦热、下焦热、中焦寒”,提示上焦(主要是肺)存有邪热,中焦(主要是肝胆、脾胃)能量不通,下焦(主要是大肠)邪热容易通过大肠经逆行上传,影响到肺。另外,中医自古认为,“肺为娇脏,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易受燥邪,燥邪化火而灼阴,因此,表现为肺高热态;肺主宣发、肃降,受邪后宣发、肃降失职。宣发、肃降太过而表现为汗发、泄泻,或宣发、肃降不及而皮毛枯燥、肠失濡润、大便干结。又“肺主气,主一身正气”,与人体卫气和免疫功能直接相关,肺热态越高,提示燥(热)邪越甚,燥(热)为阳邪,阳盛则宣发、肃降太过;反之,肺热态越低,提示外感寒邪(阴邪)或燥邪伤阴致虚,肺失宣发肃降。最终导致肺气虚损、气血瘀阻、经络阻滞,或由实证逐步演变为虚证,久而久之导致肺癌高发的一种病机改变。

至于进一步就发病部位分析,肺癌多发于右肺,用西医解剖生理和功能学假设,可以认为由于心脏的解剖位置和功能造成左侧肺部生存环境对早期癌症细胞的影响大于右肺。而用中医基础理论则能做出更好的关联性分析。

肺癌用中医理论可以理解为人体的经络和五脏六腑长期不通(气滞、湿阻、血瘀、痰凝、毒聚等)带来的邪盛正虚在肺局部组织的恶性表现。癌症的形成无论是西医理论还是中医理论,都是一个多系统脏器与环境长期失调造成的复杂病变过程的结果。正因为是一个长期多系统的病理改变和辨证施治对病机-病性-病位-病势的深浅大小升降方药配伍的对证性的复杂要求,目前没有有效的中医能量定位工具来帮助是较难做到的。这也是目前人类对此类病治疗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在中医理论中由于癌症通常表现为肝郁/火—疏泄失司、脾胃小肠湿阻—运化失司、肺与大肠气滞痰湿—通调失司、肾虚—主纳温煦濡养失司、三焦气液通道阻滞。因此,治疗以通利、化痰、攻毒、散结、温煦、滋润整体调理为原则,同时加以疏通经络的物理方法作为加强驱邪扶正治疗过程的辅助手段应成为中医癌症治疗的准则

中医基础理论指出:有形为阴,无形为阳;液为阴,气为阳;阴左行,阳右行。肺主气肃降,肾主水上行。通过三焦的气液通道,人的整体气液构成了一个逆时针的循环通道。水液自下焦左上行,气则从上焦右下行。

用中医能量空间定位、定量技术测定人的正常整体功能可以形成一个阴阳五行藏象相生相克的空间分布:木(肝)足厥阴生火(心)手少阴;火(心)手少阴生土(脾)足太阴;土(脾)足太阴生金(肺)手太阴;金(肺)手太阴生水(肾)足少阴;水(肾)足少阴生木(肝)足厥阴。

木(肝)足厥阴克土(脾)足太阴;土(脾)足太阴克水(肾)足少阴;水(肾)足少阴克火(心)手少阴;火(心)手少阴克金(肺)手太阴;金(肺)手太阴克木(肝)足厥阴。而正常的相生相克则是肺主气主通调水道,心主血主神志,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肾主水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主纳气等,这是系统功能和谐运行的基础保障。任何的能量分布的偏离都与健康状态的改变相关联。

在运用中医能量定位、定量技术肺癌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证候多数表现在肺为:阴虚/气滞/痰凝/血瘀/毒聚;在肝胆为:郁/火;在脾胃小肠为:寒湿/湿热;在大肠膀胱为:湿热/阻滞;在肾为:阴盛/阳虚。因此,三焦不通,经络阻滞,邪盛正虚破坏了阳右下行,阴左上行的正常循环规律,造成了左右能量分布的相对偏离,使人体肺的右侧空间更易于毒聚在局部组织的产生。人的气机升降第一动力来自心火肾水之相交,其次为肝的疏泄和肺的肃降宣发功能相互依存和作用,三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这三个升降机制出现偏颇,则会产生寒热失调,虚实瘀阻,蓄积日久,造成癥瘕积聚,产生各种慢性病变(包括西医的癌症)同时也启示中医在肿瘤治疗原则中通利的重要性。用最有效的方法尽快打通三焦,保持经络畅通,局部攻毒,化痰开窍,整体化湿、利水、行气、活血、化瘀、补气。我们认为,这是中医基本理论针对肺癌有效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也是通过对肺癌右侧肺占位病变多于左侧的现象研究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的一个初步探讨和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