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可用于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很多,在具体应用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指标全部选入,多采用多种不同指标组合形式。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求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要求所选指标的应用范围、测量内容和测量时间与所要描述的健康状况相对应。科学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应坚持所选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例如婴儿死亡率是儿童健康水平的一项敏感指标,且是有效而可靠的指标。

第四节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原则

目前,可用于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很多,在具体应用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指标全部选入,多采用多种不同指标组合形式。如何选用才最合理?一般认为,可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少数重要的、能说明主要问题的指标,而不是越多越好。同时还应考虑到指标的测量方法应精确度高。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考虑指标的科学性、可靠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指标的实用价值和测量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以便推广,并能将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现归纳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以供选择合理指标实际应用时参考。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就是要求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要求所选指标的应用范围、测量内容和测量时间与所要描述的健康状况相对应。虽然选择指标是为了描述健康状况,但应针对具体问题选用相应的健康测量指标。首先,要求范围对应。描述个人健康状况选与个人有关的指标(如生长发育、情绪、智力、人际关系等);描述家庭健康状况选与家庭有关的指标(如家庭关系、家庭人口、经济、结构等);描述单位、地区或国家健康状况时选用群体指标(如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安全用水普及率、成人识字率等)。其次,要求内容相应,描述躯体健康,选择躯体指标;描述心理健康选择心理指标。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在个体还比较容易区分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内容,到家庭和大群体层次时就比较困难了。一般多综合性评价或选几项指标评价,不严格按生理、心理,社会等来分类。再者,要求时间对应。横断面研究选择相同时点指标进行分析;纵向(趋势、动态)研究则选择历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二、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可行性。如许多直接指标很好,如慢性病发病率、个人智力、社会能力等,但很难获得。相反,许多间接指标如社会经济发展等,比较容易获得。在实际工作中就应适当选取慢性病死亡率或社会经济发展等一些间接指标。

三、公认性原则

公认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虽然对选用某些指标道不出详细的机制,但有权威的机构或专家经常选用,事实上已为大家所公认。从理论上说,这似乎不够科学,但实质上这些指标是综合人类直觉的“类经典”信息,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如目前在地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描述健康状态时几乎都是使用这几项指标:①出生时期望寿命(岁);②出生率(‰);③死亡率(‰);④人口增长率(‰);⑤孕产妇死亡率(1/10万);⑥婴儿死亡率(‰);⑦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⑧成人识字率(%);⑨安全用水普及率(%);⑩寿命损失率(岁/人)。

目前,有人提出,在衡量健康状态时还应注意选用正向指标,如人群中无病者所占比例、健全者所占比例等,这反映了医学发展的又一种新的指向。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考虑选用指标时,特别在对一个地区、国家的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时,指标的选择一定要有系统性。要考虑到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衡量各个侧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系统综合评价。如单凭生长发育和经济收入,资本主义国家健康水平当然较高,但如果综合社会问题,心理、精神疾病问题综合评价,情况则未必尽然。

五、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指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应结合科学发展的需要。由于科学的发展,不断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随之各类健康测量指标也会不断发展。一些旧的指标会被新的指标所淘汰,旧的标准被新的标准替换,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发展、丰富和完善健康测量指标。如对死亡率的校正,近来提出的寿命损失率等,都标志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化。

六、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选择健康测量指标时应坚持所选指标必须具有科学性。科学性包括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等。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在选用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客观性 客观比主观好,因为主观就易产生偏倚,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如血压病人主观感觉不如量其血压准确;问心脏病人是否感到心悸,不如做心电图准确。

在观察病人时切忌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病人对药物的印象、对医生的威望、语言的诱导和暗示,医生的主观偏向性等,故提倡双盲试验(即病人及医生都不知用何种药物)。

2.特异性和灵敏性 特异性是某种疾病专一的、特有的指标只反映某特定情况的变化。例如婴儿死亡率是儿童健康水平的一项敏感指标,且是有效而可靠的指标。然而,它对任何具体的卫生措施却没有特异性,因为婴儿死亡率下降,可归因于大量的社会经济、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却很少归于具体哪一项卫生行动。如检出病原体、抗原抗体相结合的免疫反应(较高滴度)、用内镜找到病变、组织切片看到异常变化、找到癌症细胞都属特异性。灵敏性是指指标对有关情况和现象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来,如病情稍有变化就能反映出来的。灵敏性既要考虑寻找灵敏的指标,还要考虑灵敏的方法和灵敏的仪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仪器),如冠心病病人安静时,心电图可以无改变,运动试验后就可能出现变化;又如隐性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可以正常,但给予糖负荷后,糖耐量曲线可能就不正常。测定某种重金属物质在人体的分布,一般仪器测量不出,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便可测出。为了研究细胞结构的变化,用电镜能大大提高灵敏度。

3.合理性和科学性 只有合理和科学,指标才有用。如观察针刺补泻手法,其观察指标是采用病人的主观感觉好(烧山火——温热感;透天凉——发冷感),还是客观指标好呢?自然是客观的较好,客观指标测定血糖变化好呢,还是测血管变化(容积变化)好呢?当然测血管容积变化较为合理,有科学性。又如研究中医阴虚证的机制,推想阳虚火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因此以尿中儿茶酚胺量作为观察指标,这是合理并具有科学性的。

4.稳定性和重现性 稳定性是指指标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小就是稳定性高,灵敏度与稳定性是矛盾的统一,心率灵敏度高而稳定性差,体温灵敏性差而稳定性高。稳定性高往往重现性高,重现性高才有实用价值。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如仪器、操作技术、责任心、受试者的心理活动、实验环境条件的变化等,控制系统误差可以提高稳定性。

5.准确性和精密性 准确性(或准确度)是指观察指标(观察值)与真值的差异程度,主要受系统误差影响。如打靶,每发子弹(相当于观察值)与靶心(相当于真值)的差距大、距靶心远就是准确性差,即“不准”。手表上所表示的时间与实际的时间,也是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关系,如差距大,就是准确性差。做生长发育调查如果身高计,体重计不经校正,所测的结果与真实值有差距,这就是准确性差。

精密性(精密度)是指观察值的可重复性的大小,如打靶密集于某一点可谓精密度高,弹点分散则称为精度低。用体温计测皮肤温度误差0.1℃可谓精密度高。但体温计未经校正与真正温度相差1.5℃可谓准确性差。1/1万的天平精密度高,但未经校正称得不准叫精密度高准确度低。因此,选用的指标最好准确度高,精密度也高。

思考题

1.简述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及作用。

2.健康状况综合性指标体系包括哪几方面指标?

3.反映生活质量指标有哪几项主要指标?

(程茂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