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珍汤(《审视瑶函》

十珍汤(《审视瑶函》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血亏虚,阴不制阳,阴虚火炎,上攻于目,则目病而赤痛,白睛红赤,黑睛干燥混浊;肝血不能上荣于目,则目涩、目干、目昏。甘草调和诸药,又助人参补中益脾,原书云其能“奉令承使,奔走赞成”,为使药。诸药酒洗者是为引入肝经,盐酒拌炒者是同归肝肾,童便浸炒者则清虚火更佳。诸药合用,共凑滋阴降火、养血清肝之功。

(三)十珍汤(《审视瑶函》)

【组成】 生地黄(酒洗)二钱(12克) 当归(酒洗)钱半(9克) 白芍药(炒)(9克) 地骨皮(炒)(9克) 知母(盐酒拌炒)(9克) 牡丹皮(童便浸炒)(9克) 天门冬(去心)(9克) 麦门冬(去心)(9克)各钱半 人参(去芦)(3克) 甘草(3克)各五分

【用法】 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功用】 滋阴降火,养血清肝。

【主治】 治虚损血枯,上攻目痛,目病而赤痛,白睛红赤,黑睛干燥浑浊,目涩,目干,目昏。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系由阴虚火旺、肝血不足所致。肝血亏虚,阴不制阳,阴虚火炎,上攻于目,则目病而赤痛,白睛红赤,黑睛干燥混浊;肝血不能上荣于目,则目涩、目干、目昏。治当滋阴降火,养血清肝。方中以生地黄为君,养血以清肝,补肾以壮水,滋阴养血而清虚火,因肝肾同源,故肾阴充则肝阴足,滋水涵木而清肝;知母为臣,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滋肾水而降相火,原书说知母与生地黄合用“壮天一之水,以制丙丁,不与之直争也”,即是说生地、知母两味补北方坎位天一所生肾水,制约南方丙丁离位之火,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滋阴以降虚火,以阴制阳,阴血足而火势退,非是用苦寒折火之法。当归养肝血,白芍柔肝阴,以沃厥阴肝经,和生地黄、知母则肾肝同治;水衰则火旺,心火易亢,牡丹皮、地骨皮以清心肝二经虚火;火胜则金衰,肝木虚火易伤肺金,白睛为气轮属肺,肺金伤则白睛病,故用天冬、麦冬养肺阴,顾护肺金为屏障,免为虚火灼伤;人参补脾,脾土为肺金之母,为土中生金之意,与天冬、麦冬共养肺中气阴,以养白睛气轮:以上七味本五脏相生之理,佐助君臣二药,多方求治,补其不足,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助人参补中益脾,原书云其能“奉令承使,奔走赞成”,为使药。诸药酒洗者是为引入肝经,盐酒拌炒者是同归肝肾,童便浸炒者则清虚火更佳。本方配伍精当,充分运用了五脏相生原理与法则,体现了整体观思想。为表达这一思想,作者引王太仆语云:“治热未已,而中寒更起,且足太阴(脾)伤,而绝肺金孕育之原矣。”故方中亦用补脾土之法,以养肺金之母。诸药合用,共凑滋阴降火、养血清肝之功。

【运用】 本方用于阴虚火旺、肝血不足之证,以目痛、白睛红赤、黑睛干燥浑浊、目涩、目干、目昏为证治要点,凡时复目痒、白睛红赤、聚星障、凝脂翳、暴露赤眼生翳而见目赤痛、目涩、目干、目昏、目痒属肝肾不足、阴虚血亏、虚火上炎证者,皆可加减用之。

【方歌】

十珍汤中参归草,生地丹皮白芍药。

知母地骨与二冬,清肝养阴滋血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