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国珍逝世方国珍逝世方国珍逝世

方国珍逝世方国珍逝世方国珍逝世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廷乃授与方国珍庆元定海尉。但方国珍并未因此息兵,仍横行海上。方国珍降朱元璋方国珍自海上起兵后,时叛时降,一直与元朝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国珍脚踩两只船,不断向元大都运送粮食。洪武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死于南京,年五十六。后为仇家诬告,被逮入狱,朱元璋见其名,释放还家。沐晟信以为真,迁延不肯渡江,且阻止方政出战。方政得知,独率军士与思任发将缅简大战,斩歼三千余级。
金元明清_方姓简史

方国珍“啸众海上”方国珍,名诊,字国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世以浮海贩盐为业。同里有蔡乱头者,行劫海上,为官府捕获。至正八年(1348)十月,怨家陈氏诬告方国珍与蔡乱头沟通,方国珍怒,杀陈氏。官府闻之,发兵追捕。方国珍大恐,屡倾资贿赂官吏,仍不能免。乃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逃入海中,聚众至数千人,劫夺海运粮,扣留元朝运粮官员。元廷命江浙行省发兵往讨,方国珍俘行省参知政事朵而只班,请降。元廷乃授与方国珍庆元定海尉。在此后几十年中,他与元廷关系一直暧昧,时降时反,十年(1350)十二月,方国珍又“烧掠治海州郡”。次年二月,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泰不华前去镇压,孛罗帖木儿被俘,元廷只好再与国珍兄弟“授官有差”。十二年(1352)三月,因刘福通发动起义,元廷募舟师守江,方国珍起疑,再次入海反元。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前往招降,被杀。次年,方国珍遣使入京师遍赂权贵,冀求官职。元廷乃授以徽州路治中,方国璋广德路治中,方国瑛信州路治中。但方国珍并未因此息兵,仍横行海上。由于他拥有一千三百多艘船只,时常占据海道,抢劫粮运,在客观上形成了一支对元朝政府有威慑的强大力量。

方国珍降朱元璋方国珍自海上起兵后,时叛时降,一直与元朝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至正十六年(1356),元廷授与他海道漕运万户,次年,升为江浙行省参政,奉命讨张士诚。张士诚降元后,方国珍亦罢兵,专事割据浙东庆元(今浙江宁波)、温州(今浙江温州)、台州(今浙江台州)。至正十八年(1358)底,朱元璋克婺州(今浙江金华),遣使招降方国珍,授与他福建行省平章。方国珍一面遣使献白金示好,同时拒不接受平章之职。元廷授与他江浙行省平章。在至元二十年到二十三年(1360—1363)的四年中,方国珍每年都出动海船将张士诚贡献的粮食运往大都(今北京),在经济上支持摇摇欲坠的元廷。作为奖赏,元廷升任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封衢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朱元璋攻下湖州(今浙江吴兴)、杭州(今浙江杭州),准备最后消灭张士诚。方国珍自知难保,乃北通扩廓帖木儿,南交陈友定,以为声援。七月,朱元璋令方国珍贡粮二十三万石,方国珍不答。九月,在平江城破前夕,朱元璋命朱亮祖领兵进军浙东,下台州,方国瑛败走黄岩(今浙江黄岩);再攻温州,方明善(方国珍之侄)败逃入台。十月,朱元璋又命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先取余姚(今浙江余姚)、上虞(今浙江上虞丰惠镇),再攻方国珍占据的庆元。方国珍走入海中。十一月,廖永忠与汤和入海夹击,方国珍穷途纳降,浙右尽为朱元璋所有。

方国珍逝世方国珍(1319—1374),名珍,以字行,又名国真,浙江黄岩人,世以贩盐为生。元至正初年,国珍被冤家诬告,便杀冤家逃到海上,聚众梗阻海道抢掠。元朝廷招抚授以官职,国珍仍旧拥兵侵掠,占据温州、台州、庆元等处,官至浙江行省左丞、卫国公。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占婺州,与国珍接境,派刘辰招谕。国珍见元璋军力逐渐强大,难与争高下,便派使者随刘辰到应天,向元璋奉送金银绸缎,答应合力攻张士诚,待元障攻取杭州后再献纳温、台、庆元三郡。与此同时,国珍脚踩两只船,不断向元大都运送粮食。后又北通扩廓帖木儿,南交陈友定,借以与元璋对抗。吴元年(1367)九月,朱元璋派兵遣将南征。朱亮祖先取台州,又占温州,十一月,汤和率军围庆元,国珍逃入海岛,廖永忠率舟师进击,国珍无奈,举手投降。朱元璋授以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理事。洪武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死于南京,年五十六。

方孝孺入京洪武十五年(1382),翰林待制吴沉推荐方孝孺才,被召至京,朱元璋召见,喜其举止端庄,即告皇太子说:“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而还。后为仇家诬告,被逮入狱,朱元璋见其名,释放还家。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又被荐至京师,朱元璋说“今非用孝孺时。”遂授汉中府学教授。至任之日,与诸生讲学不倦。蜀王椿得知其贤,聘为世子师,每次讲经,必陈说道德。蜀王大喜,待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为“正学”。

方政征麓川麓川思任发侵金齿。正统三年(1438)六月二十三日,英宗命都督方政、署都督佥事张荣往云南协同沐昂率兵征剿。十一月二十二日,方政与沐晟、沐昂等率兵进击。兵至金齿,见思任发沿江立栅。沐晟遣指挥车琳往谕,思任发假降,以待救兵。沐晟信以为真,迁延不肯渡江,且阻止方政出战。而思任发反暗中沿潞江渡船三百余艘,欲取云龙。方政得知,独率军士与思任发将缅简大战,斩歼三千余级。正统四年正月,方政乘胜追击,直逼思任发聚居重地上江。因其远攻疲惫,向沐晟求救。沐晟怒其不听节制,单独进兵,仅派少量兵力应付,且至夹象石驻扎不前。方政无奈,自率兵追思任发至空泥。思任发出象阵冲击,遂策马突阵而死。沐晟闻讯,焚江上积聚,奔还永昌。

方政战殁方政(?—1439),全椒人。初袭济宁卫千户,从靖难军南下,以功屡迁都指挥佥事。永乐中从张辅平交趾,进都指挥使。仁宗时,奉命赴茶利讨平黎利。正统三年(1438)迁右都督。同年六月,奉命赴云南与沐晟等征剿麓川思任发。正统四年正月初三日,方政独率军与思任发战于上江。遇象阵,策马突阵而死。赠威远伯,谥忠毅。祠于永昌。方政英勇善战,为一代良将。

方瑛之死方瑛(1414—1459),都督方政之子,全椒人。正统初年,以舍人从父征麓川。父战死,瑛立志复仇。迁指挥同知。正统六年(1441)从兵部尚书王骥征麓川,进都指挥使,寻进都督佥事,充右参将,协守云南。正统十三年(1448)复从王骥征麓川,破鬼山大寨,留镇云南。景泰元年(1450)廷议瑛有将略,进都督同知,其年四月拜右副总兵,镇压苗民起义,进升为右都督。景泰三年(1452),为左都督。景泰五年(1454)征剿草塘苗黄龙、韦保,诏封南和伯。又进封侯爵。天顺三年(1459)十一月卒于镇,年四十五。谥忠襄。方瑛精通古兵法,尝上《练兵方略》及《阵图》,老将多称赞。

方献夫致仕方献夫(?—1544),初名献科,字叔贤,号酉樵,南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初以议大礼受世宗信任,官运亨通,进少詹事,恃宠放恣,累官太子太保、克部尚书兼学士。嘉靖十二年(1533)五月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嘉靖十三年正月进少师。同年四月十三日,见世宗恩威不测,遂乞致仕归里。嘉靖二十三年卒,赠太保,谥文襄。有《周易传义约说》、《大学中庸二原》、《西樵遗稿》。

方廉致仕方廉(1513—1582),字以前,号双江,浙江新城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南康府推官,历祠祭主事,主客员外郎、精膳郎中,松江府知府,迁江西按察司副使,进广东布政司左参政,寻进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徐州单出丁夫任二洪役,方廉悯其偏累,省漕司米价募之。升南京工部右侍郎。隆庆四年(1570)八月十一日乞休。

方钝逝世方钝(?—1577),字仲敏,号砺庵,湖广巴陵(今湖南岳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知内黄、华亭二县,为政有声,拜广西道御史。升户部侍郎,督饷宣府、大同,终户部尚书。在部七年,“廉慎无过”。严嵩为人奸险,竟对方钝进行中伤,为此致仕回籍,居家十八年。隆庆、万历间,朝廷多次遣使存问。方钝“片札不受”,廉朴自持。平日读书,惟读《大明律》。万历五年(1577)四月初二日卒。赠太子少保,谥简肃。

方良曙致仕方良曙(1515—1585),南直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由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湖广按察使、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终应天府尹。万历八年(1580)二月二十五日致仕,万历十三年卒,年七十一。

方逢时致仕方逢时,字行之,号金湖,湖广嘉鱼县(今湖北嘉鱼)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知县、户部主事、工部郎中、知府、兵备副使等官。隆庆初,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招降蒙古俺答部有功,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万历初,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累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万历五年(1577),召入北京理戎政。后为兵部尚书,以平两广功,进少保。万历九年四月初七日致仕,其功与王崇古相同。时人素以“方、王”并称。有《大隐楼集》。

方弘静逝世方弘静(1516—1611),字定之,号采山,南直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东平知州,筑堤兴修水利,审核户口赋役,皆有成绩。升南京户部员外郎,历四川水利佥事、山东参议、江西副使、饶州兵备。调四川督学使,训士以务学敦行为主。进江西参政。再进为江西左、右布政使。召入为太仆寺卿。不久,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再移抚郧阳,终南京户部右侍郎,以年老致仕。万历三十九年(1611)九月初五日卒,年九十五。赠南京工部尚书。有《素园存稿》。

方逢时逝世方逢时(?—1616),字行之,号金湖,湖广嘉鱼(今湖北嘉鱼)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土,历任知县、户部主事、工部郎中、宁国知府、广东兵备副使。隆庆初,以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再抚大同。其时蒙古俺答所部屡犯边境,方逢时与宣大总督王崇古一起,积极主张与蒙古互通贡市。以安边功,进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与王崇古“首尾共济,边境遂安”。万历五年(1577),上疏反对重开战、罢贡市,极论互贡之利。不久,代王崇左为兵部尚书,兼署吏部事,加太子太保。再以平两广功,进少保。致仕归家,神宗亲手赐书“尽忠”,四十四年(1616)七月二十日卒。方逢时才略明练,处置边事,皆合机宜。其功名与王崇古同。故时称“方、王”。有《大隐楼集》。

方从哲请急补缺官万历四十五年(1617)六月二十八日,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说:部推工部尚书、户、兵二部侍郎以及总督巡抚等官,至今已经两月,仍未见下旨允准点用。工部掌营建,钱粮浩大,事务殷繁;户部司钱粮,事之繁剧倍于他部;兵部职掌兵戎,关系尤为重大。至于封疆大吏,所辖皆为腹心重地,边海要区,河漕大计,俱关国家根本、地方安危,陛下绝不可置于度外。此疏送上,神宗不理。

方从哲致仕方从哲(?—1628),字中涵。其先浙江德清县人。后隶籍锦衣卫,移居北京。万历二十一年(1593)进士,历官国子祭酒、吏部左侍郎。万历四十一年,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万历四十二年八月内阁首辅叶向高致仕始,除吴道南一度入阁外,内阁均由方从哲一人单独主持。加阶至少师。但他性情柔弱,不能任大事。对神宗长期不临朝议政、矿税不停、梃击案、东林党争、阁部缺官、各地灾害等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他表面力争,实则皆顺从神宗旨意,“无所匡正”。万历四十七年初,他极力催促杨镐四路出师,结果三路败北,致后金攻陷开原铁岭。于是言官对其加以激烈地攻击。泰昌元年(1620)九月光宗病逝,“红丸”、“移宫”两案迭起,廷臣多指责他纵庇李可灼、崔文升,袒护郑贵妃、李选侍等人。同年十月,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其任用的给事中姚宗文等人弹劾去官。自是要求罢免方从哲的呼声进一步高涨。给事中惠世扬甚至指出他犯有十罪、三可杀。方从哲遂接连上疏求去。泰昌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致仕。崇祯元年(1628)二月十六日卒。赠太傅谥文端。

方震孺奏请省议论天启元年(1621)二月初九日,监察御史方震孺奏请省议论:一为国本一案,次则门户之说。东林之中,原多依附草木,然不当因不肖以及贤。因清冽之叶茂才、朱世守,经济之董应举、赵南星,劲挺之魏云中、马孟祯,诤洁之高攀龙、刘策,练达之李邦华,苦节之鲍应鳌、刘宗周,有何罪之锢之终身!又其次则移空之事,公道不彰,群疑愈炽,同官马逢皋所以请会议。杨涟之去就,实系圣躬。乞早赐召对以释群疑。熹宗允准。

方逢年罢免方逢年(?—1646),字书田,号师蛮,遂安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选庶吉士,天启四年正月授编修充起居注、预修《实录》、典湖广试,天启五年二月忤阉宦被贬秩调外,后削籍为民。崇祯初,起原官,累迁礼部侍郎。崇祯十一年六月,擢礼部尚书入阁辅政。是年冬,刑科奏摘参未完疏。逢年以犯赃私者,人亡产绝,亲戚坐累,几同瓜蔓,遂轻拟以上。而帝意欲罪刑部尚书刘之凤,责逢年疏忽,逢年引罪。十二月十二日罢归。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鲁王监国,召逢年为内阁大学士。顺治三年六月,清兵破绍兴,逢年被俘,因以腊书通闽,事机不密,八月被斩于延平。

方孔炤下狱方孔炤,字潜夫,桐城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十一年(1638)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崇祯十三年正月,其部将杨世恩、罗安邦奉调会合川、沅兵剿围竹山义军。两将率兵深入至香油坪而败,杨嗣昌既以孔炤抚议异于己,又忌其言中,遂因此弹劾孔炤,同月十三日逮下诏狱,子方以智伏阙讼父冤,得减死戍绍兴。

方东树作《汉学商兑》道光六年(1826)著名桐城派宋学家方东树写成《汉学商兑》一书。自乾、嘉以后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学术思想界主要为两大学派——“汉学”和“宋学”的天下。汉学重考据,宋学讲理学,两派互相攻击,争论不休。先是,嘉庆二十三年(1818),著名汉学家江藩所著《汉学师承记》问世。书中介绍了清初至嘉庆数十位汉学家的履历、著作、学术成就等,为汉学家争正统地位。对此,方东树针锋相对,在《汉学商兑》中对汉学家进行指责,认为汉学家只知埋头考据古代服饰、宫室等“尘饭木胔”,不但了无益处,“其有害于世教学术,百位于禅与心学”。方东树以为,对古代重要的典章、名物等进行考据虽也是必要的,但“义理之学”更不可缺。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二程、朱熹的理学才是于民众国家有益的学问。另外,方东树还对清代著名思想家戴震进行攻击,将戴震“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主张说成是“亘古未有之异端邪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