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

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延迟,与学习、建立和巩固运动功能及技巧迟缓有关,也与肌张力偏低有关。胆红素脑病与脑性瘫痪有紧密联系。由于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不同,导致运动障碍的机制不同,异常发育的特点亦不同。以下重点介绍脑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导致的异常发育。运动发育异常可表现为运动的原始模式、整体模式、联合反应模式、代偿性的异常模式等。

第三节 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

1.家族遗传因素

由于遗传因素,有些婴幼儿存在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如开始走路的时间比较晚,家族中也有类似的例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发育最终会达到正常水平。

2.环境因素

从养育方式来看,我国的婴幼儿养育,多数母亲是让婴幼儿常处于仰卧位;而西方国家的母亲常让婴幼儿处于俯卧位,这样西方国家婴幼儿的俯卧位发育就要早于我国婴幼儿。从地域方面看,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婴幼儿无须受棉被的束缚,四肢自由活动,粗大运动的发育就要早于生长在寒冷地带经常被棉被及厚重的衣服束缚的婴幼儿。另外,经常锻炼的婴幼儿要比缺乏锻炼的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要好。

3.心理因素

有的婴幼儿胆小或特别小心,摔过几次跤后就不敢再练了,这种婴幼儿能独立行走的时间较晚。

4.精神发育迟滞

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延迟,与学习、建立和巩固运动功能及技巧迟缓有关,也与肌张力偏低有关。但弱智儿童不存在异常姿势,都能够学会粗大运动的基本功能。

5.神经肌肉疾病

脑性瘫痪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最先出现的异常是粗大运动发育落后。

6.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

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是影响粗大运动发育最常见的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畸形:如脊柱裂、脑膨出、无脑畸形、小头畸形、脑积水等都会影响婴儿的运动发育。

(2)脑室周白质软化:脑室周白质软化是指脑室周围的白质发生对称性的缺血性坏死。早产儿缺氧、缺血时最容易损伤脑室周围的白质。已有资料显示,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与脑瘫的发生紧密相连。

(3)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围生期缺氧所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

(4)胆红素脑病:指未结合胆红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聚集、联合、沉积引起的一种病变。病变的特点是基底神经节、海马、丘脑下部、齿状核等被染成亮黄色或深黄色。胆红素脑病与脑性瘫痪有紧密联系。

(5)产伤或外伤所致脑损伤:如产伤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有五种临床类型,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出血,各种类型出血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颅脑损害,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或障碍。

7.其他疾病

骨关节疾病、四肢的先天畸形、癫痫等,都可导致运动发育落后或运动障碍。

二、异常发育

由于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不同,导致运动障碍的机制不同,异常发育的特点亦不同。以下重点介绍脑发育障碍或脑损伤导致的异常发育。

1.运动功能发育落后

如出生后100d不能抬头,8个月不会坐,10个月不会爬,15个月不会迈步走。

2.姿势异常

如仰卧位时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牵拉坐起时表现躯干拉起,头后垂姿势;直立悬空时,双下肢内旋,尖足,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3.肌张力异常

由于脑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导致运动障碍的特点不同。如锥体系损伤呈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损伤呈不自主运动、肌阵挛或强直;小脑损伤出现平衡障碍、共济失调、震颤等。

4.反射异常

反射异常是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低级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抑制作用减弱,从而释放出原始的运动模式。可表现为:①原始反射亢进和残存;②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或不出现;③病理反射出现等。运动发育异常可表现为运动的原始模式、整体模式、联合反应模式、代偿性的异常模式等。

5.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

运动发育的不均衡性包括:①运动发育与精神发育的不均衡性;②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过程中的分离现象;③各种功能发育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平衡发展;④对于外界刺激的异常反应而导致的运动紊乱。

婴幼儿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可塑性最强,是学习运动模式等最具潜力的时期,具备早期治疗的最佳条件。可通过恰当的方法使患儿学习到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未成熟性向着成熟性发展,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固定和发展,促进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