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刺激说明书

电刺激说明书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间动电流是在直流电基础上,将频率为50 Hz的正弦交流电半波或全波整流后叠加而形成的低频脉冲电流,利用此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间动电疗法。当间动电流作用过长时,就会产生习惯性反应,从而抵消其治疗作用。临床治疗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几种形式的间动电流,以达到协同治疗作用。间动电疗机即可输出间动电流又可输出直流电流,所以电极需用湿衬垫以避免直流电电解产物烧伤。

四、间动电疗法

(一)概念及分组

间动电流是在直流电基础上,将频率为50 Hz的正弦交流电半波或全波整流后叠加而形成的低频脉冲电流,利用此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间动电疗法。它具有直流电和低频脉冲电流的综合作用,频率为50~100 Hz,脉冲持续时间为10毫秒。由于整流调制方式不同,构成间动电疗常见的六种波组,每种各具不同作用(图2-14)。

1.密 波

密波(DF)由频率为50 Hz的正弦交流电经全波整流而成,频率为100 Hz,幅度恒定,有短暂止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img18

图2-14 间动电流波形

2.疏 波

疏波(MF)由频率为50 Hz的正弦交流电经半波整流而成,频率为50 Hz,波宽、间歇均为10ms,易使神经肌肉兴奋收缩,习惯反应形成较迟。

3.疏密波

疏密波(CP)由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而成,各持续1秒,周期为2秒。它的动力作用较大,抑制反应较弱,由于频率交替变换,无习惯性反应,所以用于兴奋神经、肌肉系统,促进水肿吸收及长时间止痛。

4.间升波

间升波(LP)由疏波密波交替出现而成,与疏密波不同点在于每一周期疏波为4秒,密波为8秒,整个周期为12秒。在密波中,一组幅度不变,另一组幅度缓升缓降。间升波的抑制作用最强,动力作用很弱,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5.断续波

断续波(RS)由间断出现的疏波构成,通、断电时间均为1秒。它的动力作用最强,可引起强烈的感觉和肌肉收缩,常用于电体操。

6.起伏波

起伏波(MM)是通、断电各为4秒的疏波,其波幅缓升缓降,与断续波相似,但作用较小。

(二)作用及机制

间动电流具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刺激神经肌肉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下:

1.止 痛

(1)短暂止痛机制为掩盖效应、疼痛“闸门”学说。掩盖效应是指间动电流引起的震颤感,作为一种强刺激,干扰掩盖疼痛兴奋灶而达到镇痛目的。疼痛“闸门”学说是指间动电流通过兴奋感觉性粗纤维而关闭疼痛“闸门”来止痛。但刺激停止后疼痛又可出现,故为短暂止痛。

(2)后续止痛的机制为间动电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解除神经纤维间的水肿,从而达到较久的止痛作用。

(3)阴极和阳极均有止痛作用,但由于作用条件和机制不同,其应用也不同。阳极止痛用于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阴极止痛用于慢性炎症或经久不愈的溃疡、营养神经性血管痉挛引起的疼痛;而对神经痛、肌痛可选用阳极或大剂量阴极止痛。

间动电流的止痛作用优于直流电和感应电,间动电流的各波组止痛作用不同。间升波强于疏密波、密波及疏波。

2.兴奋神经肌肉

神经肌肉兴奋的最适频率为50~100 Hz,而间动电流恰好为频率50~100 Hz的正弦波。

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吸收

间动电流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来实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水肿吸收的作用。

4.习惯性反应

当间动电流作用过长时,就会产生习惯性反应,从而抵消其治疗作用。所以治疗中要采用频率变换的波形,如疏密波、间升波等,来防止产生习惯性反应。

(三)操作方法

临床治疗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几种形式的间动电流,以达到协同治疗作用。一般治疗程序为先通基础直流电1~3mA,再使用1~3分钟的密波,最后选用1~3个波组。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6分钟,每天1次(急性病可每天2次),6~10次为1个疗程。电流强度应达到患者有震颤感但无刺痛为宜。间动电疗机即可输出间动电流又可输出直流电流,所以电极需用湿衬垫以避免直流电电解产物烧伤。电极放置可用常规的并置法或对置法。电极的操作方法有:①单极法,作用极置于运动点上;②双极法,作用极置于肌肉两段。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间动电疗法的适应证包括:贝尔面瘫、外伤渗出所致的组织粘连、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间动电疗法的禁忌证包括:急性炎症、急性湿疹、出血倾向、严重心脏病、对直流电过敏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