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胶样粟丘疹

胶样粟丘疹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胶样粟丘疹又称皮肤胶样变性,是皮肤结缔组织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以曝光部位皮肤出现带黄色的透明小丘疹、结节或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发生于儿童者,常于青春期后自然消退。除有少数较大透明的丘疹外,一般可见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结节或斑块。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发生于眼周、前额、颈或胸前等处,损害为针尖至豌豆大、呈肤色或褐色、光滑圆形丘疹,质地柔软而有弹性。

第九节 胶样粟丘疹

胶样粟丘疹又称皮肤胶样变性,是皮肤结缔组织的一种退行性改变。以曝光部位皮肤出现带黄色的透明小丘疹、结节或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好发于15~50岁的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生于儿童者,常于青春期后自然消退。

一、临床要点

(一)病因及诱因

病因不明,可能是皮肤结缔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

(二)好发部位

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特别是眼周、手背、颈后、颈侧及前臂伸侧。

(三)皮损特征

除有少数较大透明的丘疹外,一般可见淡黄色或正常皮色的结节或斑块。结节顶端可有小窝或附着小痂皮,于面部和手背常见半透明的淡黄色丘疹,偶有少数小水疱,针尖至黄豆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微隆起,常对称分布。皮疹表面透明似水疱,常与皮纹排列一致。质微硬,数目少而分散或多发群集,但互不融合,穿刺或划破后可释放出胶样物质和少量血液。

(四)病程及转归

本病呈慢性经过,对身体健康无妨碍。

(五)组织病理

真皮上层无结构均质性的胶样物质。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粟丘疹

丘疹呈白色,以针尖挑破后可挤出珍珠样小颗粒。组织病理学示真皮上层有表皮囊肿。

(二)汗管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发生于眼周、前额、颈或胸前等处,损害为针尖至豌豆大、呈肤色或褐色、光滑圆形丘疹,质地柔软而有弹性。群集或散在分布。

(三)皮脂腺瘤

皮损为针头至黄豆大、油腻的桶黄色丘疹,常对称分布于面中部的鼻、颊和鼻唇皱裂处。

三、药物治疗

(一)成药、验方

(1)瘿瘤丸:10g/次,口服,3/d。

(2)龙胆泻肝丸:10g/次,口服,3/d。

(二)外治法

(1)皮疹数目不多者,可选择五妙水仙膏或水晶膏点治。

(2)皮疹数目多而散发者,可取苦参子仁适量,研细末,用凡士林调匀成膏后外敷患处。(3)皮疹大而微硬者,可取鸦胆子适量,捣烂如泥,包敷于皮疹之上。

四、预防及护理

(1)避免日光曝晒及长期接触石油产品,勿过量应用氢醌等脱色剂。

(2)避免过度搔抓,局部不可滥用腐蚀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贾雪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