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乳痈(曹嘉耆医案)

乳痈(曹嘉耆医案)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后两旬,双乳房外侧肿痛2天。寒热交作,体温39.8℃,肢体酸楚乏力。煨鹿角(先煎)、炒黄芩、连翘、当归、赤芍、山栀子、漏芦各10克,金银花、忍冬藤各12克,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克,醋香附8克,炙穿山甲(先煎)、防风、王不留行、粉甘草各6克。故自拟“鹿角地丁汤”治乳痈初起。笔者运用于临床,亦屡验屡效。

程某,女,24岁,1970年3月18日初诊。

产后两旬,双乳房外侧肿痛2天。寒热交作,体温39.8℃,肢体酸楚乏力。日来乳汁明显减少,双乳均可扪及约18cm×12cm大小之肿块,泛红、坚硬疼痛拒按,双手臂腋经络牵强,两腋下可扪及淋巴结,微肿痛,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脉弦数。血常规:白细胞19.5×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诊为肝胃火郁、乳汁滞络,治宜宣络通乳,清热散结。

煨鹿角(先煎)、炒黄芩、连翘、当归、赤芍、山栀子、漏芦各10克,金银花、忍冬藤各12克,紫花地丁、蒲公英各20克,醋香附8克,炙穿山甲(先煎)、防风、王不留行、粉甘草各6克。3剂。

3月21日复诊,双乳肿痛已消减十之七八,左乳仅遗部分硬块,再以原方去防风、山栀子、黄芩,加柴胡、炒牛蒡子、陈皮各6克。服2剂而愈。

【按语】 乳痈之治,常以疏泄清解的“瓜蒌牛蒡汤”为主方,而先生则认为:“此方清凉太过,宣散通络下乳之力不足,且其性清寒,产妇过服亦属不当。”尝曰:“乳痈者,不唯清肝胃郁火为要,权当勿忘通络下乳。”故自拟“鹿角地丁汤”治乳痈初起。以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山栀子、黄芩、赤芍、甘草清热解毒,着眼于“清”,清火即是消痈;以炙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通络下乳,香附、郁金、当归行气解郁,力主于“通”,通络即是散结。至于在热实症的乳痈早期,选用咸温补阳的煨鹿角为主药,更有两层寓意:鹿角温而不燥,煨用则通而不补,更以通络下乳为功;再者以少量温药掺入大队寒凉药中则使寒而不凝。先生仿仲景寒温并用之意,是通络行气与清热解毒并举。尤需指出的是,鹿角煨用,似开前人无有之例,与宣通清热药相反相成,与宣通散结药相辅相成,共奏清热消肿、宣络通乳之功。笔者运用于临床,亦屡验屡效。

【出处】 曹恩溥. 曹嘉耆外科验案三则.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2):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