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淡水清风曹士桂

淡水清风曹士桂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士桂“淡水清风”的气节与家庭严格正统的教育密不可分。由此使刘太夫人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温厚贤淑的女子,祖父曹鹗亭去世后,她担负起操持整个家庭的重任。接下来曹士桂深入穷乡僻壤,体察民情,悉解民众之急,敦促发展生产。那年,日理万机的曹士桂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坚持料理政务,后于1848年腊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时年仅48岁。曹士桂殁时无一亲人在旁,万里孤忠让台湾人不胜伤悼。

曹士桂,字丹年,号馥堂,1800年出生于蒙自县鸣鹫村一书香家庭,18岁中秀才,以乡村私塾为业,22岁中举人,后出任江西省新安、会昌、南昌等知县,1846年调任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1848年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臣心日励,矢志冰清”是曹士桂一生为官的座右铭,他常把此联贴于起居行走的庭堂檐柱之上,以此警醒勉励自己。为官十多年中他是这样告诫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自1835年出任江西新安知府起,他即“忠于职守、勤政爱民”,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南昌县令,因“惜民情、丰粮麻、勤政务”而得到当地民众的称颂,同时也得到朝廷吏部的好评。闽浙总督刘韵珂称他“干练精明、有佐治才”,保荐他为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次年10月,道光皇帝亲自召见曹士桂,封令为五品台湾知府,同时给他的祖父母和父母以“龙章宠锡”和“龙章凤诰”的诰封,并赐予《资治通鉴》一部、玉碗一套,准他先回云南省亲再赴台上任。

父严子顺 励志勤学

曹士桂“淡水清风”的气节与家庭严格正统的教育密不可分。曹士桂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五岁时即由祖父曹鹗亭教读《三字经》《千字文》,他学习时从不偷懒。曹鹗亭教子极严,非至三更不许睡,稍瞌睡即鞭责“命题作文不准逾时交卷呈阅,不当意辄鞭扑另作”。逢年过节或村里婚丧嫁娶,少年曹士桂也必须把人家的楹联屏幛等文字记下来,晚上背给家人听的同时还要讲解文中含义和自己的领会。曹鹗亭说:“若要教子读书,唯有读书教子。”由此,在教的同时曹家长辈总是垂范先示,以此激励培养曹士桂及子孙勤谨克难的良好习性。曹士桂一一遵循,其礼仪、德品、学识日日长进,言行儒雅,才华出众,受到乡人尊重爱戴,1818年县试晋为秀才,邻村争相聘他为私塾教师,师道声名噪乡间。

带回一壶黄河水

道光二年(1822年)曹士桂赴北京应试,行前父亲感慨地说:“黄河乃我中华发祥之地,圣贤豪杰生焉,溯本求源,人生应有志远大,上为朝廷、下为黎民百姓,汝归须贮黄河水一壶,让家乡父老都能喝上一口,不忘忠君爱国。”次年,曹士桂京试回家路经黄河,就盛了一壶黄河水随身携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未曾泼洒一滴,回到蒙自鸣鹫,恰逢祖父祝寿,于文昌宫举办全村饮黄河水宴会。那日,村中父老兄弟悉数前来品味黄河之浆。儒巾、蓝衫汇聚一堂,曹鹗亭激情昂扬,举起盛着黄河水的杯子说:“黄河水孕育我中华民族,今天大家共饮‘母亲’乳汁,其旨在饮水思源,不忘母恩,大家必忠君爱国,士农商贾各从其业,立家报国、以求光大。”全村人虔诚把盏,一饮而尽,曹士桂则将祖父的话铭刻在心。

俭朴躬行 操守为人

曹士桂的母亲是蒙自书香门第刘起鹏的女儿,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观念面前,父亲刘起鹏仍破例让她读书识字。由此使刘太夫人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温厚贤淑的女子,祖父曹鹗亭去世后,她担负起操持整个家庭的重任。她不仅勤劳朴实,而且心地善良,教子有方。1835年,曹士桂获得知县任用资格,赴江西广昌任职之前,母亲刘太夫人把他叫到面前,谆谆告诫:“为官必先以民为父母,廉洁奉公,恤众爱民,决不可恣意妄为。”刘太夫人因担心儿子因家事分散精力不能专心为政,还担心家眷随职必有求眷属馈礼说情之事而不能廉政,由此规定曹士桂不准带家眷赴任,挂牵家人可书信叙之。

曹士桂从政10多年,从未带过家眷,每到一任都只身一人,他遵循母亲“俭朴躬谨、操守做人”的教诲,在江西任县令期间,下乡视察和两次省亲回乡,但凡经过村寨之时他都下马步行,从不招摇过市,惊扰民众。曹士桂对母亲十分尊敬,母亲爱梅花,曹士桂特意请从台湾返乡的叔叔带回一棵公孙梅,种于老家庭院,至今已150多年,那棵公孙梅现在还花繁叶茂,生长在曹士桂旧宅后院。

1839年,曹士桂第一次从江西任上回家省亲时,看见母亲领着兄弟和儿女们剥青玉米,那乳白色的玉米浆溅满了母亲身上系着的青布围腰,他深知那是山村农民青黄不接无米下锅,而用玉米浆煮瓜豆蔬菜充饥之举,曹士桂扑通一下跪在母亲面前,泪流满面地说:“母亲,请宽恕儿之不孝,儿虽长大成人,身为朝廷命官,但上不能供养父母,下不能抚育儿女,还要老母操劳,我何为人耶?”刘太夫人拉起儿子说:“只要你勤政爱民,家里苦一点算不了什么。”自此,曹士桂将母亲沾有玉米浆的蓝布围腰带在身边,随时警示自己农村多有疾苦。从政多年来,他都勤于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每年在青黄不接时对贫困乡村都会及时放粮救济。据曹氏家谱记载,曹士桂不但为官时能体恤民众,早年在倮厄村教书时也时常接济困苦孤寡的老人。

淡水清风 廉洁从政

1846年,清廷下旨曹士桂到台湾任职。曹士桂在江西南昌卸任后回云南蒙自县鸣鹫村省亲,月余后,于七月从故乡起程赴台湾岛,任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踏上台湾宝岛,曹士桂目睹了番民“披发文身,雕题凿齿,衣鹿皮,渔猎为食”的落后生活,在赠予他们布匹、粮食的同时,他将所见、所闻及意欲改革开垦番民之地发展生产的报告写出来,及时送交朝廷,他意识到自己来台为政任重道远,有很多事都必须亲自去做才行。他不顾旅途劳累,闻“甫三日而大甲有章泉之斗”的禀报后,立即动身冒雨前往,对闹事双方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劝之以情,使操戈即将械斗的双方非常感动,多数民众流下眼泪,很多宗族元老悔恨交加,跪倒在曹士桂面前,责备自己狭隘莽撞,险险乎酿成祸灾。接下来曹士桂深入穷乡僻壤,体察民情,悉解民众之急,敦促发展生产。

曹士桂从政十三年,随时谨记父母的教导,勤政爱民、忠于职守,“善听讼,有狱则断、案无积牍”,并且“文告卷宗悉出己手,尤善缉盗,判断如流,积谳一清,而未尝枉刑一人”,他性恬淡寡言语,待人接物热情忠厚,生活上总以俭朴自甘,从不奢侈,赴任台湾后更是尽心尽力、体恤民众、躬亲事职。

那年,日理万机的曹士桂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坚持料理政务,后于1848年腊月二十四日卒于任上,时年仅48岁。

“病殁之日台人闭市以哀”,内山番民闻此噩耗更是呼天抢地。台湾人民用“淡水清风”赞誉他,当时有一副挽联写道:“淡交如水真君子,清洁为风古哲人。”其廉洁可见一斑。曹士桂殁时无一亲人在旁,万里孤忠让台湾人不胜伤悼。第二年,曹士桂灵柩万里迢迢由台湾运回鸣鹫。为官一任的他两袖清风,随柩回来的仅有他亲手写下的《宦海日记》、部分书籍文稿和那块母亲的围腰。

[本文刊登在2005年2月20日《红河日报》“大视野”第6版,由晶石、鬯之(退休教师)二人撰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