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苓散合猪苓汤

五苓散合猪苓汤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感上腹有肿物已2个多月,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1个月来因感到左上腹疼痛而来门诊,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动员手术治疗,尚等待安排手术,要求服中药一试,因找胡先生会诊。此属表虚心下停饮而兼津伤夹瘀之证,为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方证,予以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猪苓9g,泽泻15g,苍术9g,茯苓12g,桂枝9g,滑石30g,阿胶9g,生大黄3g,生薏苡仁30g。追访5年未见复发。

【组成】 猪苓9g,泽泻15g,苍术9g,茯苓12g,桂枝9g,滑石30g,阿胶9g,生大黄3g,生薏苡仁30g。

【功用】 利湿泻热,滋阴利水。

【适应证】肾结石:尿频、尿涩痛。

【胡氏临证心得】 李某,男,47岁。初诊日期1975年7月27日。自感上腹有肿物已2个多月,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1个月来因感到左上腹疼痛而来门诊,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体查:上腹左右均可触及拳头大实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部位深在与体位无关。静脉肾盂造影:左肾扩大,右肾未显影。临床诊断:双肾肿瘤?肾结核?动员手术治疗,尚等待安排手术,要求服中药一试,因找胡先生会诊。依证所见:左腹胀痛,头晕心悸,汗出恶风,口干思饮,饮后渴仍不止,而心下水响,尿频、尿涩痛,舌苔白,脉浮数,心率100次/分。此属表虚心下停饮而兼津伤夹瘀之证,为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方证,予以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大黄:猪苓9g,泽泻15g,苍术9g,茯苓12g,桂枝9g,滑石30g,阿胶9g,生大黄3g,生薏苡仁30g。

结果:上药服2剂后,小便增多,尿中排出绿豆大结石。3剂服完后,连续四五天排出细砂样结石,腹部肿物消失,其他症状也全消失。追访5年未见复发。

【解读赏析】 临床上发生于尿道的结石多来自泌尿系,多是膀胱,也可发生在尿道内。男性病人中结石主要嵌顿于前列腺部的尿道、尿道舟状窝或外尿道口。尿道结石患者排尿时的尿线极细,甚者发生尿潴留。而且结石部位疼痛,同时伴有下尿路感染。

触诊时常可触及前尿道的结石。有的患者甚至经尿道口见到结石,尿道憩室内继发的结石,排尿时可无任何不适及尿流改变,但尿道口有分泌物,同时也可触及结石。

结石形成病因复杂,可能与全身代谢、泌尿系局部感染环境和饮食因素都有密切关系。近年有些学者将结石分为两大类,即代谢性结石和感染性结石。尿液含有很多种成分、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另外,晚餐晚吃,人的排钙高峰期通常在进餐后4~5小时,如果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的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结石病位在里,治疗时一般多从里证着想,很少注意祛外邪。胡先生从六经辨证及辨方证的经验出发,在排石时,自然而然注意到外邪的辨证和治疗。众所共知,结石的形成与湿(饮、水)邪下注有关,而祛湿的治疗决不能忽视外邪的有否。胡先生在讲解桂枝汤、大青龙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证时曾反复强调:水湿停于心下、停于里,则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如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如单独解表,强发其汗,则激动里饮、里湿,变证百出。此时唯有于解表方中,须兼用利尿逐水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即在外邪内饮证的治疗时,必须祛湿、祛饮的同时予以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