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任何洋地黄类制剂中毒、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扑动禁用或慎用。病情好转后,可改用洋地黄口服制剂。

地高辛Digoxin[基]

(地戈辛)

【适应证】

(1)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

(2)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房扑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内过程】 由毛花洋地黄提纯制得的强心苷,排泄快而蓄积性小。口服经小肠上部吸收,部分形成肝-肠循环。蛋白结合率20%~25%。表观分布容积为6~10L/kg。2~3h达峰值。生物利用度60%~80%。t1/2为36h,主要以原型由肾排除。

【用法用量】

(1)成人口服:缓慢洋地黄化,常用0.125~0.5mg,每日1次,共7d,以后维持量,每日1次0.125~0.5mg;快速洋地黄化,每6~8h给药0.25mg,总剂量每日0.75~1.25mg。

(2)小儿口服:洋地黄化总量,早产儿0.02~0.03mg/kg;1个月以下新生儿0.03~0.04mg/kg;1个月至2岁,0.05~0.06mg/kg;2~5岁,0.03~0.04mg/kg;5~10岁,0.02~0.035mg/kg;10岁或10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洋地黄化总量分3次或每6~8h给予。维持量为洋地黄化总量的1/5~1/3,分2次,每12h1次或每日1次。在小婴幼儿(尤其早产儿)需仔细调整剂量和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心电图。近年通过研究证明,地高辛逐日给予一定剂量,经6~7d能在体内达到稳定的浓度而发挥全效作用,因此,病情不急而又易中毒者,可逐日按5.5mg/kg给药,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能减少中毒发生率。

【禁忌与慎用】 禁与钙注射剂合用。任何洋地黄类制剂中毒、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房颤仍可考虑)、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扑动禁用或慎用。

【注意事项】

(1)不宜与酸、碱类配伍。

(2)慎用于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炎、肾功能损害者。

(3)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血压、心率及心律,心电图,心功能,电解质尤其钾、钙、镁,肾功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做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一般于停药后1~2d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4)应用时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5)应用本品剂量应个体化。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两性霉素B、皮质激素或排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制品为丁尿胺)、依他尼酸(利尿酸)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而致洋地黄中毒。

(2)与制酸药(尤其三硅酸镁)或止泻吸附药如白陶土、果胶、考来烯胺(消胆胺)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柳氮磺吡啶或新霉素、对氨水杨酸同用时,可抑制洋地黄强心苷吸收而导致强心苷作用减弱。

(3)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泮库溴胺(潘可龙,巴活郎)、萝芙木碱、氯琥珀胆碱(司可林或拟肾上腺素类药同用时,可因作用相加而导致心律失常。

(4)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正常血钾应用洋地黄的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时,常须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

(5)β-受体阻滞药与本品同用,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的可能,应重视。但并不排除β-受体阻滞药用于洋地黄不能控制心室律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6)与奎尼丁同用,可使本品血药浓度提高约1倍,提高程度与奎尼丁用量相关,甚至可达到中毒浓度,即使停用地高辛,其血药浓度仍继续上升,这是奎尼丁从组织结合处置换出地高辛,减少其分布容积之故。两药合用时应酌减地高辛用量1/3~1/2。

(7)与维拉帕米、地尔硫、胺碘酮合用,由于降低肾及全身对地高辛的清除率而提高其血药浓度,可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8)螺内酯可延长本品半衰期,需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随访监测血药浓度。

(9)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

(10)依酚氯胺(腾喜龙)与本品合用可致明显心动过缓。

(11)吲哚美辛(消炎痛)可减少本品的肾清除,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中毒危险,需监测血药浓度及心电图。

(12)与肝素同用,由于本品可能部分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需调整肝素用量。

(13)洋地黄化时静脉用硫酸镁应极其谨慎,尤其是静脉注射钙盐时,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

(14)红霉素由于改变胃肠道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胃肠道的吸收。

(15)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因促进肠道运动而减少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约25%。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因抑制肠道蠕动而提高地高辛生物利用度约25%。

不良反应

(1)常见:促心律失常作用、胃纳不佳或恶心、呕吐(刺激延髓中枢)、下腹痛、异常的无力、软弱。

(2)少见:视力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腹泻、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精神抑郁或错乱。

(3)罕见:嗜睡、头痛及皮疹、荨麻疹(过敏反应)。

(4)其他:在洋地黄的中毒表现中,促心律失常最重要,最常见者为室性早搏,约占促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或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室颤等。儿童中心律失常比其他反应多见,但室性心律失常比成人少见。新生儿可有P-R间期延长。

【贮藏】 密封保存。

【制剂】 片剂:每片0.25mg。

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基]

(毛花强心丙,西地兰D)

【作用】 与地高辛相似,但较稳定且迅速。

【适应证】

(1)主要用于心衰。由于其作用较快,适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患者。

(2)控制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房扑患者的心室率。

(3)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效慢,已少用。

【体内过程】 天然存在于毛花洋地黄中的强心苷。静脉注射10~30min起效,持续2~5h。蛋白结合率25%。t1/2为33~36h。3~6d作用完全消失转化为地高辛,经肾排泄,蓄积性较小。

【用法用量】

(1)静脉注射:成人,洋地黄化,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首剂0.4~0.6mg,以后每2~4h可再给0.2~0.4mg,总量1~1.6mg。

(2)小儿常用量:洋地黄化,按下列剂量分2~3次,间隔3~4h给予。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或肾功能减退、心肌炎患儿,肌内或静脉注射0.020mg/kg;2~3周岁,0.025mg/kg。

【禁忌与慎用】 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房颤仍可考虑);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房扑。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慎用: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炎活动期;肾功能损害。

(2)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血压、心率及心律;心电图;心功能监测;电解质尤其钾、钙、镁;肾功能;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做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

(3)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一般于停药后1~2d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药物相互作用】 同地高辛;禁忌与钙注射剂合用;不宜与酸、碱类配伍。

【不良反应】 同地高辛。

【贮藏】 避光保存。

【制剂】 注射液:每支0.2mg(1ml),0.4mg(2ml)。

毒毛花苷K Strophanthin K[基]

(毒毛旋花子苷,毒毛苷K)

【作用】 常用的速效强心苷,与地高辛相似。

【适应证】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适用于洋地黄无效的患者),亦可用于心律正常或心率缓慢的房颤的急性心力衰竭。

【体内过程】 不宜口服。静脉注射5~15min生效,1~2h达最大效应,维持1~4d。蛋白结合率仅5%。以原型经肾排泄。t1/2为21h。

【用法用量】

(1)静脉注射:成人,首剂0.125~0.25mg,加入等渗葡萄糖液20~40ml内缓慢注射(不少于5min),2h后按需要重复1次0.125~0.25mg,总量每天0.25~0.5mg。病情好转后,可改用洋地黄口服制剂。成人致死量为10mg。

(2)小儿:0.007~0.01mg/kg或0.3mg/m2,首次给予一半剂量,其余分成几个相等部分,间隔0.5~2h给予。

【禁忌与慎用】 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房颤仍可考虑);预激综合征伴房颤或房扑;Ⅱ度以上AVB(房-室传导阻滞)。

【注意事项】 本品毒性剧烈,过量时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1)近1周内用过洋地黄制剂者,不宜应用,以免中毒危险。

(2)已用全效量洋地黄者禁用,停药7d后慎用。

(3)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

(4)急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晚期心肌硬化等患者忌用。

(5)慎用于:①低钾血症;②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高钙血症;④甲状腺功能低下;⑤缺血性心脏病;⑥急性心肌梗死早期;⑦活动性心肌炎;⑧肾功能损害;⑨房、室早搏者。

(6)皮下或肌内注射可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一般仅用于静脉注射。

(7)强心苷中毒,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心苷过量所致,因前者需调整剂量,后者则宜停药。

(8)用药期间忌用钙剂。

(9)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①血压、心率及心律;②心电图;③心功能监测;④电解质尤其钾、钙、镁;⑤肾功能;⑥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做洋地黄血药浓度测定。

【药物相互作用】 见地高辛。

【不良反应】 同地高辛;皮下注射可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制剂】 注射液:每支0.25mg(1ml),0.5mg(2ml)。

氨力农Amrinone[基]

(氨吡酮)

【作用】 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适应证】 适用于对洋地黄、利尿药、血管扩张药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心力衰竭。

【体内过程】 静脉注射0.68~1.2mg/kg时t1/24.6min,消除t1/23.6h,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后消除t1/25.8h,主要通过尿液排泄。

【用法用量】

(1)静脉滴注:每次0.5~3mg/kg;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5~10μg/kg,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0mg/kg。

(2)口服:每次100~3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量600mg。

【禁忌与慎用】 严重低血压。

【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3mg/ml;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必要时调整剂量;不宜用于严重瓣膜狭窄病变及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慎用;合用强利尿药时,可使左室充盈压过度下降,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对房扑、房颤患者,因可增加房室传导作用导致心室率增快,宜先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尚无用于心肌梗死、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经验,使用时应慎重;本品不能用含右旋糖酐或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与速尿混用立即产生沉淀。

【药物相互作用】 与丙吡胺同用可导致血压过低;与常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合用,尚未见不良相互作用;与硝酸酯类合用有相加效用;本品加强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故应用期间不必停用洋地黄。

【不良反应】 可有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用药后2~4周)、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及肝、肾功能损害。偶可致过敏反应,出现发热、皮疹,偶有胸痛、呕血、肌痛、精神症状、静脉炎及注射局部有刺激。长期口服副作用大,甚至导致死亡率增加,口服制剂已不再应用,只限用于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短期静脉应用。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制剂】 片剂:每片100mg;注射液:每支50mg(2ml),100mg(2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