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晃平医案

欧阳晃平医案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肝功能各项值正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因而急于求治,欲使其阳性转阴。查肝功能发现ALT146U。本案屡经医治,久服苦寒攻伐之品,伤及脾气,渐成此证。其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郁怒,饮食不节等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进而气滞血瘀,或阴阳气血亏损,形成正邪相争、正虚邪恋的局面。故湿热阻滞为本病主因,毒、瘀、虚是病情迁延和加重的病机。案2乃少阳阳明并病而阳明证重,故需少阳阳明同治,辅以涤热散结。

邱某,男,13岁,学生,昌北下罗人。体检发现乙肝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肝功能各项值正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但家长却为之忧虑,一是担心日后会转变成慢性乙型肝炎;二是怕日后影响升学,或其他不利。因而急于求治,欲使其阳性转阴。先就诊于西医,久服护肝片、肝泰乐、肌苷等药无效,后在某中医门诊部服中药。初服无多大感觉,服至2个月后,渐觉饮食乏味,头昏,心悸时作,跑步、活动后尤甚,腹中时痛,面色渐转萎黄,体力不支。查肝功能发现ALT146U。遂更医调治。越月余,ALT或升或降,总在100U以上,笔者接诊时,ALT104U,症状如前述。索其病例审视,所服药多为柴胡、黄芩、板蓝根、茵陈、栀子、泽泻、赤白芍、蛇舌草、田基黄、枳壳、川楝子之类。概言之,前医虽屡屡更方,但不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偶加扶脾,总以荡涤攻伐为主。按其脉,左弦缓,右细涩,舌淡、苔白腻,其父要求用西药调治,谓患儿不愿再服中药。笔者反复阐明仍需中药调治才能收效,患儿泣不成声,诉其已为药所苦,不堪再服。经劝慰:现在用的药不但不苦,反而甘甜,才勉强接受。

处方以小建中汤化裁:桂枝10g,白芍15g,饴糖30g(药汁炖化),炙甘草6g,红枣4枚,生姜1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砂仁3g(后下)。

先服7剂。药后查肝功能1次,ALT降至72U,饮食增加,精神好转,腹痛已不明显,偶觉心悸,不再头昏,舌苔转净,脉象如前。效不更方,守方略为加减再进。患儿先后就诊5次,服上方35剂,直至症状消失,ALT恢复正常(13U),一如常人,无任何不适。遂嘱其停药观察。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又《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本案屡经医治,久服苦寒攻伐之品,伤及脾气,渐成此证。依其心悸、腹痛,与小建中汤主证相同,结合病史及舌、脉,病机切合,证同治亦同也;另加党参、茯苓、白术、砂仁,补脾和胃,有方有守而竟全功。其不为肝功能指标所囿,紧扣病机,辨证施治,乃中医获效之关键也。

【总评】

慢性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本病大多由于急性期湿热未尽,迁延不愈所致。其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郁怒,饮食不节等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进而气滞血瘀,或阴阳气血亏损,形成正邪相争、正虚邪恋的局面。故湿热阻滞为本病主因,毒、瘀、虚是病情迁延和加重的病机。从辨证分型来看,一般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脾肾阳虚等型。治疗当以阴阳为纲,多顾护脾胃后天之本,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也。实证多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为大法;虚证则应调理脏腑、气血、阴阳,补益为主;虚实夹杂者,则攻补兼施,辅以对症治疗。兼有黄疸者,因“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金匮要略·黄疸病》),其治法当尊“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金匮要略·黄疸病》)的原则,不离化湿、利小便二法。

上述案1以胁痛为主证,兼见肝气犯脾诸症,治当疏肝为主,兼以理脾。案2乃少阳阳明并病而阳明证重,故需少阳阳明同治,辅以涤热散结。案3病属阴黄,虽有黄疸而不宜清利,必俟脾阳复而湿自除,温阳利湿乃当务之急。案4、案5屡经苦寒攻伐,已转为虚证,自当培本固元,然案4以脾气虚寒为主,案5以脾气虚弱为主,故治亦不同,前者兼温太阴,后者建中补虚,二案均有赖正气复而邪自退。

以上诸方皆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四逆散重在疏肝理气,使郁遏之阳气通达四末,其应用以胁痛、脉弦为主证;大柴胡汤和小陷胸汤主治病位均在心下胃脘处,以实且痛为主,若无此证则不宜,其中大柴胡汤证又主病在阳明经;茵陈蒿汤为治阳明湿热之主方,黄疸、胁痛诸症多有应用;四逆汤本为少阴虚寒而设,并非治黄疸方,临床应用当以主证、病机为参考,不可贸然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本为少阳病兼气化失司而设,功能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之方;小建中汤为虚劳主方,凡病情迁延,证见虚象为主者亦可加减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