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赵一宇医案

赵一宇医案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某,女,62岁。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5年,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不见有效。继续服用20剂炎症性关节痛消失,病变关节影像学提示有极大改善。气虚、血瘀、湿阻为贯穿本病始终的3个重要病理因素。案3与案4以邪实为主。案7为湿热侵袭肌腠,风阻经络,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疏风通络为主。以上经方皆可治疗不同证型之类风湿关节炎。

李某,女,62岁。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5年,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不见有效。诊见:患者恶风、发热、烦闷,早上起来关节僵硬,大关节灼热红肿,而且关节疼痛不能移动,舌苔黄燥,舌质红,脉象浮数,RF阳性,X线检查见病变关节骨质疏松。证属湿热侵袭肌腠,风阻经络

处方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0g,知母20g,甘草6g,桂枝6g,黄柏10g,炒苍术10g,秦艽10g,威灵仙20g,薏苡仁15g,金银花15g,黄芩15g,桑枝30g,薄荷6g,防风12g。每日1剂。

10剂后,畏风、发热烦闷,大关节灼热红肿消失,关节可适当活动,晨僵有所减轻。继续服用20剂炎症性关节痛消失,病变关节影像学提示有极大改善。

解析:《金匮要略·疟病》:“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风阻经络,湿热侵袭肌腠是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的主要病因病理,因而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疏风通络为主。以防内热伤阴,引邪入里,反复发作,形成慢性关节炎。故以石膏、知母、金银花清在里之邪热,桂枝散在外之风邪而和营,苍术、黄柏、威灵仙、薏苡仁、黄芩祛湿清热,秦艽、桑枝通络止痛,甘草和中解毒,而起到清热疏风,祛湿通络的功效。

【总评】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历节”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内因肝脾肾亏虚,卫外不固,外因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以致气血痹阻而发病,日久或从痰化,或从瘀化,或从热化。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气虚、血瘀、湿阻为贯穿本病始终的3个重要病理因素。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常见有风寒湿阻型、风湿热郁型、痰瘀互结型和久痹体虚等证型。本病属于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当根据偏重予袪风、散寒、除湿、清热、活血、化痰;缓解时以正虚为主,多从脾、肝、肾论治;虚实夹杂者,须攻补兼施。其中以辨寒热最为重要,尤其在寒热不著时,当体察入微。

以上病案中,案1、案2与案5均属于虚实夹杂之证,皆有脾虚失运的征象,其中案1中焦寒湿明显,又习称“肾着”病,宜温化为治;案2风寒湿邪束表为重,可从发汗解表速去其邪为先;案5表虚风湿留着关节,可从“益气行水”立法。案3与案4以邪实为主。前者寒湿痹阻兼有郁热,治疗宜温阳散寒除湿,兼清郁热;后者属历节“寒痹”,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为先。案6为湿痹,关节疼痛部位不移,肢体酸楚,治疗湿痹当以利湿为主,兼以祛湿散寒,健脾益气之法。案7为湿热侵袭肌腠,风阻经络,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疏风通络为主。

以上经方皆可治疗不同证型之类风湿关节炎。甘姜苓术汤、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三方均有白术以运脾化湿,然甘姜苓术汤重用干姜温中散寒、茯苓健脾渗湿,适宜腰及腰以下酸痛;麻黄加术汤则重用白术健脾化湿外,配伍麻黄、桂枝共祛表里之湿,适宜畏寒无汗之风湿;防己黄芪汤则配伍黄芪、防己益气固表利湿,适宜恶风汗出之风湿。麻杏薏甘汤则重在祛风散寒,健脾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则重在清热疏风,祛湿通络。猪苓汤原用于小便不利兼有发热、口渴之证,但凡阴虚湿阻之候亦可加减使用,不必拘于小便不利。桂枝芍药知母汤既可袪风除湿,又可行痹清热,适于风湿历节,寒热错杂者。乌头汤重在温经散寒,宣痹止痛,对疼痛剧烈者多皆可加减应用。现代临床应用时,制川乌、草乌宜先煎半个小时以减乌头之毒,并拌入蜜服用,以缓其大辛大热之性;若兼见热象,可配伍石膏、知母、寒水石之类。防己多用汉防己,马兜铃酸含量相对少,与寻骨风等都不宜长期服用,间歇性用药为宜,以防止肾脏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