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宇于楚辞”说

“拓宇于楚辞”说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勰在《诠赋》中总结为,赋是“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因此,许多研究者便从楚辞与汉赋的联系中寻找汉赋的渊源。褚斌杰认为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在战国时代的楚地”。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讲过从《诗经》经过屈原、荀卿、宋玉之赋,发展到汉赋的过程:“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即荀子)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意。”刘勰在《诠赋》中总结为,赋是“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因此,许多研究者便从楚辞与汉赋的联系中寻找汉赋的渊源。

范文澜说:“汉赋的来源主要是楚辞。”(《中国通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8:169)一些有影响的文学史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及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均采此说,认为“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20)。褚斌杰认为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在战国时代的楚地”(褚斌杰《论赋体的起源》,《文学遗产增刊》第十四辑)。郭预衡先生把汉赋分为两类,认为“讽谏之赋”是“战国纵横游说的变种”,而“牢骚之赋”从体制上看,“源于屈原的《离骚》”(郭预衡《汉赋的渊源与流变》,《克山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高光复《赋史述略》认为“辞赋是从楚辞的母胎中孕育出来的”,辞赋表现形式方面的特征是“铺采摛文”,内容方面的特征是“体物写志”,“这两方面的因素,楚辞已经为辞赋做了足够的准备”,可以清楚地看到楚辞与赋之间亲密的血缘关系(高光复《赋史述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7—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