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几种民间生草药的研讨

几种民间生草药的研讨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茎叶切断之有白汁出。《本草纲目》将其子及叶用作强壮药,治虚劳,补精气,强阴道。平地木一名紫金牛,土名叶底红,为紫金牛科植物。日本民间亦名“薮柑子”。我国民间称“地橘子”。叶呈心脏形,互生,末端尖锐,似甘薯及荞麦叶,有不快之恶臭。日本民间亦名“十药”,谓有十种药之功能,故名,马医用以饲马。吾乡有疯科专门草药医,常用此药,云有效。又云,野蒲藤气重味臭,功能败肠胃之毒,串铃草药医恃此为治瘰疬秘药。

几种民间生草药的研讨

一、萝img1

萝藦别名芄兰、白环藤、折合子、羊婆奶、婆婆针线包,为产于原野之萝藦科多年生蔓草,处处有之。叶呈心脏形,而尖,有长叶柄、对生。茎叶切断之有白汁出。夏间叶腋抽花轴,开小白花,花瓣之内面淡紫色,有白毛,结蒴果长二三寸,内多生长毛之种子,子及叶供药用,其毛可代棉用,或作印泥,亦可治皮肤创,使易愈合。《本草纲目》将其子及叶用作强壮药,治虚劳,补精气,强阴道。子捣敷金创,生敷止血。叶捣敷肿毒,汁涂丹毒、蛇虫蜘蛛咬等。

[辨异]女青茎叶花均相似,唯气臭,根紫,结子圆大似豆,生青熟亦为异。

民间习用:红枣同煎服,治脱力劳伤吐血有特效云。

二、荷包草

荷包草一名肉馄饨草,又名金锁匙,为旋花科植物。茎细,叶如地连钱,形似腰包,青翠可爱。此物生于庭间,或古庙甬道砖石缝中,蔓延贴地,逐节生根,极易繁衍。治湿热黄疸,止吐血,洗痔疮肿痛,捣汁点热眼,眼疔。水肿初起,用大活鲫鱼剖去肠,洗净拭干,以荷包草填腹令满,甜白酒蒸熟,去草食鱼。又治鼓胀、白浊疝气、妇人经闭不调。

民间习用:治湿热黄、脱力黄,用黄酒煎服。

【橘泉按】本品当有利尿消炎、凉血解毒作用。

三、平地木

平地木一名紫金牛,土名叶底红,为紫金牛科植物。生于老坟大树根畔,或石隙间,为常绿小灌木,高三四至六七寸,如草本状。叶长卵形,有锯齿,如茶叶厚而硬。夏月茎叶间开小花,合瓣青白色,着以赤色之小点。果实小而圆,熟呈红色,经久不落,又名石青子。俚医呼“凉伞遮金珠”,以其叶集梢端,果实在叶下,故名。日本民间亦名“薮柑子”。我国民间称“地橘子”。根微紫色,八月采根,去心曝干,颇似巴戟,供药用。气味辛平、无毒,治时疾膈气,能去风痰,解毒破血。查赵学敏之《本草纲目拾遗》有叶底红,俗名矮脚樟,治吐血,同猪肺煮食极效。

民间习用:治吐血、红白浊,极效云。

四、鱼腥草

鱼腥草即蕺菜,为三白草科植物。生于阴湿处,路旁墙脚等随处有之。多年生草本,茎高七八寸,形细长,匍匐地上。叶呈心脏形,互生,末端尖锐,似甘薯及荞麦叶,有不快之恶臭。初夏梢上歧生分支,开淡黄色小花于顶端,裸出无花被,连缀而为穗状花序。花序下有总苞四片白色。果实为蒴果,小圆球形,戴三花柱。中藏多数种子,色暗褐,形椭圆。日本民间亦名“十药”,谓有十种药之功能,故名,马医用以饲马。吾乡民间畜鸡患虫时,常用本品置鸡窠中,谓能除鸡虫,故俗呼“鸡虫草”。

功效:为解毒治疮药,散热毒痈肿,断疟疾。淡竹筒内煨熟,捣敷恶疮、白秃、热毒、痔疮脱肛、疔疮。疟发前一日,用本品捣烂,绢包,摩擦周身,得睡,汗出即愈。鲜草洗净放口中生嚼,能治胸痹(包括心绞痛等)。

民间习用:治烂脚,塞淡竹筒内,泥裹煨熟捣烂,乘热敷臁疮烂足趾,极效云。

五、白毛藤

白毛藤为茄科植物。处处有之,常生于民家墙壁上,茎叶皆有白毛,叶呈心脏形,互生,八九月开藕褐色花,结子生青熟红,乌鹊喜食之。此植物为藤本、宿根多年生草本。春生冬槁,结子小如豆,红如珊瑚,霜后叶枯,唯赤子累累悬缀墙壁上。采其藤浸酒,可治风湿痛,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积腹痛。《采药志》云,活血追风、生血,治精神系统疾患有效。《杨氏验方》云,治风痛,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浸绍兴酒六斤,煎三枝香,每日饮一碗。《百草镜》云,治黄疸初起,用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等份,白酒煎服。《不药良方》云,治大气脬,用白毛藤无灰酒煎服。吾乡有疯科专门草药医,常用此药,云有效。

六、臭藤

臭藤为茜草科植物。生于原野,蔓延地上。叶呈长心脏形,对生,与威灵仙及萝藦叶相似。六七月开粉红色花,绝类牵牛花,但口不甚开放。叶有臭气,根入药用。当年生者细小,二三年者大如莱菔。用酒煎服,治瘰疬,未破者消,已溃者敛,数服则愈。其藤叶煎洗腿足治诸风寒湿痹拘挛痛如神。又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可败毒,散郁气。洗疝,合紫苏煎汤,汪连仕方也。

《汪氏药录》云:臭蒲藤蔓延而生,子如葡萄而臭,治风。又云,野蒲藤气重味臭,功能败肠胃之毒,串铃草药医恃此为治瘰疬秘药。

七、瓦花

瓦花一名瓦松,又名昨叶荷草、向天草、天王铁塔草、铁脚婆罗门草,日本民间称爪莲华,为景天科植物。生于屋瓦上,叶呈长椭圆之缐形,而头尖,茎叶多肉多汁,夏月自叶心抽茎,一茎直上,无分歧,高至四五寸,开穗状小白花。全草供药用,为收敛性消炎、清热、解毒药,治血痢下血、赤淋。烧成灰服,治口中干痛、烫火伤、牙龈肿痛。诸恶疮不敛捣涂患部。又据一草药医经验者言,用本品中属方向朝南生长且个头矮小者,捣烂,调鸡子白(蛋白)及干面,摊布上作膏药状,令患儿剃去发,贴罨颅门,治五种疳积极有效。且药如合病,则膏药必牢固,俟病渐愈,亦自褪落云。

【橘泉按】此道理虽未解释清楚,但据说者云,已屡经试验,确实有效。

八、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又名石胡荽、鸡肠草、野园荽、天胡荽,为菊科植物之一年生小杂草。普生于庭园路旁,高二三寸,多平卧地上,随处生根。各根簇生数茎,叶本狭末广,有锯齿三五枚。夏月叶腋开无数细花相集而成头状,呈绿色,结实扁平,集为球形,极易繁殖。其子为搐鼻取嚏药,能治耳目头脑诸病,盖塞鼻有外惹内效之功。故治目翳头痛耳聋,捣贴痔疮散恶肿。民间常用塞鼻止疟疾。寒痰齁喘,用捣汁和酒服有效。并治脾寒痰疟,须用汁半杯、酒半杯。牙痛鼻搐,随左右痛处用之亦效。

[《中医新生命》1935年第16期第27-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