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

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371例。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传播途径仍未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根据现有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显示,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不同,分为高、低、非致病性三类。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其中,高致病性H5N1亚型和2013年3月在人体上首次发现的新禽流感H7N9亚型尤为引人关注,均造成了人类的死亡

禽流感病毒中的绝大多数在禽类中并不引起流行(即鸡瘟),常呈静默感染或健康携带状态,如2013年在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本不导致禽间致病。H5N1亚型于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类。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371例。病例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我国发现45例,死亡30例,大多数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为年轻人和儿童。2013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例,其中死亡26例。病例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传播途径仍未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玩耍时,暴露的家禽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来源。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以及少数非持续的H5N1人间传播。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患者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根据现有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显示,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一般在发病后1周内即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1个月后仍有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在疾病初期即有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常提示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将会迅速发展为严重缺氧状态和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也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个别患者也可表现有消化道出血等应急性溃疡症状,重症患者可发生昏迷等意识障碍

大部分感染禽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值,其中,淋巴细胞水平不高或降低。如果血小板水平降低,需考虑有无因重症感染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应结合凝血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等结果综合判断。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影像学检查发现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有片状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毛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病变分布广泛。最为可靠的诊断仍是病原学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和病毒分离。

人感染禽流感患者除禽流感病毒感染之外,往往在早期即合并或继发细菌感染,在较长时间或较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和不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之后,也可合并真菌感染。因此,临床上应多次进行痰培养、呼吸道吸取物培养,检查细菌和(或)真菌的类型,及其敏感或耐药类型,以便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指导临床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