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密度表皮样囊肿

高密度表皮样囊肿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T和MRI肿块均无强化,本例病变CT高密度,MRI显示T1等、T2低信号,与典型的表皮样囊肿不吻合,但不能除外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可能性。表皮样囊肿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少数不典型者可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后者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CT值多在80~120Hu以上,比较少见,多见于女性患者。CT平扫呈高密度,MR平扫T1等或高信号,T2WI低信号,结合性别及好发部位应考虑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可能。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间断头痛10年,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余。意识障碍、二便失禁2d。

查体:神志欠清,刺痛定位准确。对光反射正常。

【影像学检查】

1.CT 平扫见右额颞叶均匀高密度肿物,大小约为6cm×6cm×9cm,边界清楚,周围未见低密度水肿(图22a)。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移位,邻近骨板受压变薄,局限性骨质吸收。

2.MRI 平扫显示右额颞叶肿物呈T1等、T2低信号,其内还见T1不均匀高信号,肿物边界清楚,右侧侧脑室受压(图22b、c)。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图22d)。

图22 右额颞叶表皮样囊肿
a.CT:平扫,右额颞叶均匀高密度肿块,大小约为6cm×6cm×9cm,边界清楚,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移位,左侧侧脑室扩张,积水;b~d.MRI:平扫,右额颞叶肿块呈T1等、T2低信号,其内可见T1不均匀高信号,肿物边界清楚,右侧侧脑室受压,左侧侧脑室扩张、积水;病变无强化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长期头痛史,右额颞叶占位病变,CT平扫呈均匀高密度,MRI显示T1等、T2低信号,其内可见不均匀T1高信号,病灶无强化。需鉴别的病变包括:

1.表皮样囊肿 位于脑外好发于脑桥小脑角区和颅中窝。CT为囊性低密度病变,CT值近似脑脊液。MRI为T1低、T2高信号。CT和MRI肿块均无强化,本例病变CT高密度,MRI显示T1等、T2低信号,与典型的表皮样囊肿不吻合,但不能除外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可能性。

2.皮样囊肿 多位于中线区,CT为脂肪样低密度,MR信号与其成分有关,典型者T1、T2均为高信号。囊肿容易破裂入蛛网膜下隙。本例病变部位及信号均与皮样囊肿不相符。

3.蛛网膜囊肿 好发于儿童,男性多见,多位于颅中窝侧裂池内、鞍上池、四叠体池、额叶凸面、脑桥小脑角池,典型MRI呈T1低、T2高信号,这些表现与本例病变均不符,故可除外蛛网膜囊肿。

4.颅内动脉瘤 完全血栓化的动脉瘤CT上可呈高密度,其MRI信号与血栓形成的时间有关,增强后血栓不强化,但瘤壁可强化,此表现与本例不符。并且本例病变形状及走行与动脉瘤不相符,故可除外动脉瘤。

本例术前诊断为右额颞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手术记录与病理结果】

右额颞部一巨大占位,从右颅中窝底向上生长,大小约为6cm×6cm×9cm,内有暗紫色胶样内容物,黏稠,并含有黄白色胆固醇结晶,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压迫右侧视神经及颈内动脉。向上生长压迫右侧侧脑室。

病理结果:(右额、颞)检材为红染无定形胶状物,未见典型细胞成分。结合术中所见符合表皮样囊肿。

【讨论】

表皮样囊肿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少数不典型者可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后者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CT值多在80~120Hu以上,比较少见,多见于女性患者。造成本例表皮样囊肿呈高密度的原因是其内高蛋白、高脂质成分(胆固醇、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出血,这些因素同样可以使病灶呈T1高信号。T2低信号的原因与病灶蛋白含量高、角化脱屑物钙化和皂化、陈旧出血所致含铁血红素沉着有关。CT平扫呈高密度,MR平扫T1等或高信号,T2WI低信号,结合性别及好发部位应考虑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的可能。

(傅 悦 张 敬 张云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