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数据库查找嫌疑人

从数据库查找嫌疑人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实犯罪案件中会有这样一种情况,除了生物检材外没有任何其他非DNA的证据可以确定嫌疑人。此时,需要通过查找DNA数据库,利用比对的方法查找与现场DNA图谱吻合的个体,这种方法为破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假定通过数据库查找到一个匹配的个体A,而没有其他线索表明A有嫌疑,则所有个体均有同等概率成为嫌疑人。DAWID认为直接经数据库查找的证据强度高于先有其他证据指示嫌疑人,再经DNA证据补充的证据强度。

三、从DNA数据库查找嫌疑人

在现实犯罪案件中会有这样一种情况,除了生物检材外没有任何其他非DNA的证据可以确定嫌疑人。此时,需要通过查找DNA数据库,利用比对的方法查找与现场DNA图谱吻合的个体,这种方法为破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关于这种证据力度(strength of evidence)的大小一直存在争议(database search controversy)。目前一般使用似然比的方法来衡量证据的权重(weight of evidence)。

假定通过数据库查找到一个匹配的个体A,而没有其他线索表明A有嫌疑,则所有个体均有同等概率成为嫌疑人。在这一假定下,DAWID提出用A是嫌疑人和另一未知个体是嫌疑人这2个假设来计算似然比:

img198

其中,pA表示该样本DNA图谱在群体中的频率(population frequency),N表示群体大小,n表示数据库大小(n<N)。

DAWID认为直接经数据库查找的证据强度高于先有其他证据指示嫌疑人,再经DNA证据补充的证据强度。Stockmarr和NRCⅡ则认为结论应当相反,多重比较会降低似然比,他认为权重应为1/(npA)。

CHUNG等在DAWID和STOCKMARR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广义的计算公式,用于混合样本的证据强度的计算。他认为,对1份有1个被害者和1个嫌疑人信息的混合样本DNA图谱在数据库上查找嫌疑人,在与前面一样的假定下,并且考虑可能会有m个匹配(m>1)的情况,DAWID公式可扩展为:

img199

N表示群体大小,n表示数据库大小,m表示匹配的数目,M表示混合样本的基因图谱,V表示被害者的基因图谱,HR表示1个与案件无关的随机个体。P(M V,HR)表示1个无关的随机个体的DNA图谱被识别为与混合样本中嫌疑人图谱一致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似然比随出现的匹配数(m)的减少和数据库(n)的增大而增高,证据强度也因此增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